實測iOS13十大重點更新:「深色模式」終於來了、App啟動速度快兩倍
實測iOS13十大重點更新:「深色模式」終於來了、App啟動速度快兩倍

雖然設計上,iOS 13跟iOS 12比起來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在系統功能上,蘋果依然還是「以用戶為本」地更新了數十項。

iOS 13到底是新瓶裝舊酒,還是有感更新?筆者搶先開箱,總結評測來告訴你。

臉部辨識、App啟動速度變快

iOS的運算速度提升,幾乎是蘋果每年在WWDC上招牌動作,而在本次更新的iOS 13中,蘋果將臉部辨識ID的速度提升了30%,以前要用1秒才能完成解鎖,現在只要0.7秒就能完成。

除此之外,透過改進App Store應用程式的壓縮方式,app的容量大小被壓縮了50%,升級容量被壓縮了60%的空間。

當然對於消費者來最直覺的應該是iOS 13的App啟動速度,比iOS 12快了兩倍之多。

比如在打開如購物App時,iOS 12和iOS 13的啟動速度會有1到2秒的時間差。開發者在舊iPhone安裝iOS 13後甚至表示:

裝了iOS 13在6s上,比iPhone X iOS 12.3.1還快。

最受期待的「深色模式」

深色模式是此前呼聲最高的新功能之一,同時也是iOS 13系統中最實用的功能。

和我們之前接觸過的Android Q深色模式相同,iOS 13的深色模式採用全局黑色調,在「設置>>顯示」中開啟深色模式後,系統介面、系統頁面、鍵盤、Animoji背景都會呈黑色底色顯示。

appple ios13
圖/ 愛范兒
appple ios13
圖/ 愛范兒

對比於平常我們在用的正常模式,在深色模式下,用戶在暗光場景下查看手機,再也不會因為App過亮的底色而感到刺眼和疲勞。

除了iPhone有之外,iPad也能在設置中開啟使用,這對於常常在暗光環境下工作的iPad用戶(譬如筆者)來說,深色模式除了能起到一定的護眼作用外,還能像macOS Mojave的暗色主題一樣,起到「專注」的奇妙效果。

圖標、介面都有了一點小變化

iOS圖標自2013年的iOS 7開始從擬物化全面轉為扁平化設計,而在6年後的今天,擬物化圖標再次出現在iOS系統當中,並以截圖功能的畫筆圖案登場。

appple ios13
圖/ 愛范兒

除了截圖畫面的游標從扁平化變成擬物化以外,蘋果還調整了iOS 13的截圖畫面。

截圖畫面的背景從iOS 12的純灰色變成了當前截圖畫面的毛玻璃質感,直觀來看,就是變得更像是個設計完整的系統了。

appple ios13
圖/ 愛范兒

另外,我也留意到相片的分享頁也有一點小變化。

相比於iOS 12三分欄,iOS 13用了兩分欄以及功能標籤的設計,iOS 12的AirDrop聯繫人變成了系統判定建議發送的聯繫人快捷鍵,AirDrop的按鈕則被移到了下方和其他分享途徑一同排列;往下新增了「複製」和「幻燈片」等快捷方式。

不過需要一提的是,建議聯繫人的發送途徑目前僅限於iMessage、郵件和AirDrop,對於常用這兩個程式的用戶來說,這一調整確實方便,但對於非常用用戶來說,還是直接用AirDrop或者其他平台發送吧。

新增鍵盤滑動輸入

一直以來,iOS的原生輸入法速度快也穩定,很少需要安裝第三方輸入法,但是輸入方式的單一,還是讓一些用戶心有芥蒂。

appple ios13
圖/ 愛范兒

然而在iOS 13上,滑動輸入成為了蘋果給用戶的一個全新的選項。透過QuickPath快速地在鍵盤上面滑動,便可以完成原本需用透過點按來完成的輸入操作。

雖然對於未體驗過的用戶而言,這種輸入方式似乎有一定的學習門檻,但在習慣後,輸入的效率將有明顯的提升。

自Cliff Kushler在swype輸入法上創造出滑動輸入以來,這種輸入方式已經成為了許多熱衷於高效輸入的用戶的選擇。這次iOS 13為系統原生鍵盤內置了滑動輸入,也算是給了iOS用戶體驗和使用這一輸入方式的更好選擇。

「提醒事項」的功能更實用了

因為每天要記的事實在太多了,所以我常常會用手機的「提醒事項」來記下即將要辦的事,以防自己錯過重要的約會、會議。

在這次更新的iOS 13中,蘋果對升級了「提醒事項」,除了讓提醒項目包括圖文內容外,這次更新還新增加了「今日」、「預定」、「全部」和「已標記」事項分類標籤。

appple ios13
圖/ 愛范兒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更直觀、高效地管理即將發生、已經完成的事件。

不過將提醒分類只是提醒事項的新功能之一,更重要的還有智慧提醒功能。

appple ios13
圖/ 愛范兒

簡單來說,相比於目前已有的時間、地點提醒,如今我們還能在提醒事項中設置特定的聯繫人對象(Tag People)。

譬如我在手機裡提前設定「與A聊天前記得提前先準備好資料」,那麼當我在用iMessage和A 聊天前,手機就會提醒我這條備忘。

每次我要去一個新的地方旅行,都會提前在Google地圖的街景上了解這個地方的環境,好讓我到達目的地時能清楚周邊吃喝玩樂的地方。

而經過過去數月的3D 街景收集,在如今的iOS 13 中,蘋果同樣也在自家的地圖功能上加入了街景功能。蘋果地圖的內容訊息更加全面,像是樓房、街巷都更加具體和細緻。

至於用戶的位置隱私問題,蘋果則是透過控制第三方app位置分享次數、禁止藍牙、WiFi獲取位置消息的方式,保護用戶的位置訊息。

不過目前蘋果地圖的新功能僅支緣在美國本土使用,2020年才會在其他國家提供服務。

Sign in Apple,第三方App的登入隱私保護

除了定位保護以外,蘋果在這次更新中也增加了用戶在第三方app中的帳戶保護措施。具體到操作上來講,帳號保護的方式共有兩種可供用戶選擇。

一種是透過蘋果帳號登入,另一種是讓用戶決定想加密帳號或其他帳戶內容後再登入。

但無論是用蘋果帳號還是密文登入,都需要app 開發者開放對蘋果的API支援,所以在目前我們還未能在測試版iOS 13中使用該功能,預估在之後的正式版推送後,才會有對應的第三方應用更新,比如銀行、電商、社交app等等。

兩副AirPods,聽同一首歌

蘋果在今年的新AirPods 中更新了H1晶片,能讓用戶透過語音就能對Siri下指令。

而如今iOS 13新加入的「訊息回覆」功能,就是對AirPods語音操控的另一次提升。

在AirPods連接使用iOS 13的裝置後,當裝置收到iMessage時,Siri會自動為用戶讀取內容消息,從而方便用戶在運動時快速獲取新消息。

而與此同時,在Siri念出訊息後,用戶也能直接讓Siri回覆訊息,整個過程無須用戶取出手機,只要說話就能完成。

appple ios13
圖/ 愛范兒

除此之外,當兩位用戶同時佩戴AirPods時,還能透過iPhone觸碰的方式分享音樂。

譬如我戴著AirPods,我的同事也戴著一副,那麼我透過NFC感應就能共享播放的音樂,或者邀請他一起看電影。

不過要實現音樂互傳功能前提是需要兩台iPhone,而且這兩台iPhone都使用iOS 13系統。

Memoji可以化妝了,甚至還能用它做聯絡人頭貼

透過Face ID實現的Memoji在推出後可以說是一炮而紅,實現了專屬於我們的虛擬形象。

appple ios13
圖/ 愛范兒

在iOS 13上,蘋果似乎默認了Animoji的這一價值。用戶將可以使用自定義的Memoji作為自己的iMessage頭貼,甚至將其作為Emoji素材,客製化設定豐富。

除此之外,我們在自製Memoji形象時有了更多的選擇,例如化妝,髮型、鬍子、眉毛等等,還可以為人偶戴上AirPods,蘋果怎麼可能忘了這個昂貴的配飾呢。

相簿、編輯功能全升級

沒有意外,更直覺易讀的相簿以及更豐富的圖像編輯功能也沒有缺席。

在iOS 12上,相簿被增添了搜尋功能。而在iOS 13上,用戶則可以獲得一個全新的相簿頁面。透過機器學習的方式,iOS 13的相簿可以為我們自動篩選並隱藏重複或相似的圖像,並以更美觀的方式展示照片和影音。

appple ios13
圖/ 愛范兒

圖像編輯也同樣獲得了全新且更專業的編輯界面,我們將可以調整照片更多的細節。值得一提的是,人物照相模式在iOS 13也升級了,我們將可以在人物照相模式中調整燈光的距離、強度等。即使是已經拍攝完成的人像照片,iOS 13依然提供重新調整光暗功能。

一直以來都需要依賴第三方App來細緻編輯影音的情況,將被iOS 13終結。在iOS 13中,影音將可以「史無前例」地被旋轉。

除此之外,包含亮度,高光,陰影在內的畫面調整,濾鏡等功能也被加入其中。

現在,我們可以真正地在iPhone相簿內對編輯影音,而不僅僅只是剪輯。對普通用戶來說,透過這個功能能輕鬆上手視頻旋轉和畫面調整;而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個最快捷、高效、低成本的視頻後期方式。

想透過「服務」來打動你的iOS

雖然這次iOS 13 升級的項目有不少,但其實將這些大大小小的功能攤開來看,蘋果這次對iOS 13的更新其實主要是圍繞兩方面升級:一方面是提供更豐富的系統功能,另一方面是更進一步地提升iOS人性體驗。

深色模式讓用戶在暗光下能夠舒適地觀看螢幕、秘密登錄防止用戶訊息外露,一鍵分享就能共享音樂等等的。當然,在這次更新中,蘋果也不忘升級Siri,透過Neural TTS,Siri的說話方式變得更像人類而不是一個傳話筒,實際上也是讓系統更具「人性」的表現。

不過由於我們這次上手的是iOS 13開發者預覽版,所以在試用時,我們也遇到了一些會影響正常使用的Bug,比如畫面偶爾卡住、部分app閃退、系統中文用字不全等,因此建議用戶靜候正式版更新。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關鍵字: #Apple #iOS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