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拚數位轉型,從亞馬遜AWS身上得到3個靈感
宏碁拚數位轉型,從亞馬遜AWS身上得到3個靈感
2019.06.14 | Amazon

雲端龍頭Amazon Web Services(AWS)每年都會於25個國家、共35個城市展示最新的技術趨勢,邀請世界各地最具規模、最創新的公司及公共機構進行演說及展示解決方案,高峰會將各路技術先進及專業人士齊聚一堂,進行雲端技術的學習、討論和合作交流。

近日也舉辦2019 AWS台北高峰會,並於會中邀請到Acer(宏碁)分享代理AWS雲端服務的心得和成果。

「AWS是一個年營業額310億美元的組織,並且以41%的年增率成長中,」AWS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表示,由於全球客戶的肯定,AWS才能有如此快速的成長。其中也有許多採用AWS服務的企業,在成功數位轉型後,也加入到AWS生態系之中,協助更多企業轉型。在台灣,Acer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Acer所推出的「宏碁雲架構服務」是雲平台代理商,中小企業要將系統、資料上傳雲端,Acer可以協助企業系統連結,Acer既是AWS的客戶也是用戶。

Acer首席資訊長(CIO)林美惠
林美惠說,AWS與Amazon本身的數位轉型,就是最佳的典範。
圖/ AWS

「在過去幾年,IT產業有了非常大的變化,整個架構的改變造成PC不再是主流,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很大的痛點,」Acer首席資訊長(CIO)林美惠這樣說。

自Acer啟動數位轉型後,便積極與AWS合作,林美惠發現,「其實AWS與Amazon(亞馬遜)本身的轉型,就是最佳的典範。」她認為,以電子商務起家的Amazon,把IT部門分隔出來,並成立了AWS之後,把許多新技術、基礎建設架構分享給業界,這樣做不僅為Amazon帶來極大獲利,也協助其他企業轉型數位。「這也是為什麼我們Acer IT選擇AWS成為我們夥伴的原因,」她這樣說。

林美惠也進一步提到她透過與AWS的合作,觀察到Amazon做到數位轉型的3大關鍵:

Cloud Native思維為王,小團隊靈活轉型

「我們以前傳統的方式,要做ERP系統(企業資源規劃),要做到M2M(機器對機器),是多麼冗長的系統,要投入多少資源;如果未來可以走向Cloud Native,這樣小型團隊來做創新研發,系統就能快速建立起來,」林美惠這樣說。

林美惠也提到Amazon著名的「兩張Pizza」團隊概念,也就是用兩張Pizza能夠餵飽的團隊(大約8到10人),是最能夠靈活轉型並且擁有決定自主權的團隊大小。這個管理概念也最能實現Cloud Native精神。

她認為,要做到無伺服器架構(Serverless)、Container Base甚至是微型服務(Microservice),需要快速且靈活的團隊支援,而「Cloud Native的Concept(概念)就是一個靈活的運作方式。」

要建置雲端系統,先有Cloud Native思維
Cloud Native的概念就是一個靈活的團隊運作方式。
圖/ 程倚華/攝影

AWS專家團隊助整合,特殊Event執行更順暢

「我們公司是一個IT的傳統產業,有很多系統;當我們系統要上雲,牽涉到很多細項,」正因如此,林美惠認為,AWS專家團隊所提供的基礎設施事件管理(Infrastructure Event Management, IEM)服務所提供的支援,就非常重要。

她舉例,當Acer有些特別的活動排程(Event),流量會特別大的時候,AWS團隊就會協助整合,並在過程中監控連線狀況,以確保雲端服務運作無虞。

AWS CIP手法有效降低客戶意見分歧

林美惠認為,AWS之所以成功,CIP(Customer Innovation Program)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手法;「包含系統該如何建立、流程該如何執行,任何事情都要以客戶的痛點思考,這對Acer來說也是很重要的議題。」

她認為,儘管許多問題是應該由提供服務的廠商帶領客戶去釐清、指認,但是客戶也是專業IT人員,也會有不同立場的見解。在這個狀況下,AWS的CIP解決方案能讓提供服務的廠商與客戶共同執行專案時的意見分歧降到最低。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