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賣車,還要做電網生意!看Gogoro陸學森布局四年的能源大計
不只賣車,還要做電網生意!看Gogoro陸學森布局四年的能源大計

「我期待這一天已經4年了!」Gogoro執行長陸學森興奮說,旗下Gogoro Network電池交換平台今(19日)正式推出第三代電池交換站GoStation 3.0,相較上一代增加高達50%電池乘載量,把站點布建的面積發揮更高的效益,特別的是,GoStation 3.0提供雙向的充放電,能夠搭配微電網的服務。

第三代換電站提供雙向的充放電,瞄準智慧電網生意

目前Gogoro Network管理的電池數量,總裝置容量達560MWh,是特斯拉在澳洲打造全世界最大電池廠250MWh的一倍之多,未來全台1,500個換電站更能扮演儲能系統要角。Gogoro Network總經理潘璟倫估算,明年春節的電池裝置容量將達1GWh儲能,「假設台北市停電35分鐘,就可仰賴Gogoro Network的電池供電。」

Gogoro
Gogoro Network所提出的微電網服務,能在換電站的離峰時刻,讓電能回歸到電網。
圖/ 陳映璇攝影

Gogoro Network所提出的微電網服務,可在換電站的離峰時刻,將電能回歸到電網,幫助台電維持電網平衡。潘璟倫表示,Gogoro Network與台電保持密切合作,因應越來越多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出現,未來換電站可以做雙向的電流交換,維持電網的平衡。而隨著換電站的增加,意味Gogoro將可儲存更多的電力,產生更多的商業應用,回歸當初想做智慧能源的初心

但短期內,恐怕很難看到能買賣電力的「Gogoro 電力公司」出現。台灣電業法鬆綁後,僅開放「再生能源」售電業,如公民電廠平台陽光伏特家就取得全台第一張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成為國內首家綠電公司;按此標準,Gogoro目前並無法自由售電。

不管是微電網或是儲能的想法,台電發言人徐造華表示認同,技術上具有可行性,但攸關電池充放電的效率、電池壽命,以及價格該怎麼談,仍有很多商業細節要討論。

新資費更彈性,推「動態折扣」維持電網平衡

在消費者端方面,Gogoro Network今也提出新的資費方案,不同於過往按照里程估算,提出一個讓資費計價更公平的方式——「自由省」月繳299元方案,採取騎多少、付多少概念,「依據實際的使用電量」來計價,每安培小時(Ah)收費2.3元。對手中華emoving也是採取收基本月租費,並依充電時間來計費,主要考量每個人騎車習慣不同,用分鐘計費相對公平。

Gogoro
第三代換電站提供動態折價服務。
圖/ 陳映璇攝影

潘璟倫舉例,若喜歡騎快車、載重較重的車主,1安培小時可能騎不到1公里,但若慢慢騎,甚至可騎到2公里。

另外,App也推出「動態折價」資料,鼓勵消費者能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交換電池,最多給予8折優惠,例如20元的折扣。主要是過往某些熱門站點或特定時間,常有較大的電池交換需求,而透過動態折扣的方式,可以鼓勵消費者使用閒置的電池,又能維持電網平衡,而自由省299元方案,預計10月份將推出BETA版本。

Gogoro Network第三代電池交換站,透過大數據、AI技術來提升充電效率,相較1、2代能提供3倍的電池交換,可以服務更多的消費者;在外型上,新的換電站外觀拉高,可以放置更多的電池。

Gogoro
新一代的換電站外觀拉長,可以放置更多的電池,讓每平方公尺的土地發揮更大的效益。
圖/ 陳映璇攝影

Gogoro表示,未來新的站點將建置第三代電池交換站,像是新取得的48個中油站點,以及剛得標的新北市113處停車場站點;基於新的21700電池芯技術研發的電池,將把續航力增加至170公里,比競爭者多3倍。隨著車廠盟友宏佳騰、YAMAHA、PGO陸續推新車,陸學森說,現在的車主有20萬,很快地就會變成40萬,甚至是80萬人,未來會加快建置能源網路的腳步,預估年底全台達1,500個電池交換站。

關鍵字: #Gogoro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