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回首闖蕩美國36年:我帶給台積電不是技術而是國際觀
張忠謀回首闖蕩美國36年:我帶給台積電不是技術而是國際觀
2019.11.05 | 人物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5日以自身經驗分享他如何帶領台積電。他坦言早在擔任工研院院長時期就已經不搞技術了,他帶給台積電的其實就是世界觀,而世界觀也正是他引領台積電能突飛猛進的核心「技術」。

台積電5日股價收在310.5元,公司市值突破8兆,張忠謀正巧受美國ATD人才發展協會之邀,進行專題演講。

張忠謀 ATD 2019演講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5日以自身經驗分享他如何帶領台積電。
圖/ 簡永昌/攝影

在美36年!國際觀跟謙虛是他學到最重要的兩件事

現年88歲的張忠謀,在美國求學、工作時間長達36年。他說這36年在美國的日子裡面,學到比教科書還重要的就是「世界觀」跟「謙虛(modesty)」兩件事。

他說時常聽到有些50、60歲的人在「憶當年」、說自己讀台大時的豐功偉業,認為台大的學歷是他的人生巔峰,這樣的想法讓他感到很不可思議。張忠謀表示,台灣很小、大家應該要到外面走走才能豐富視野,他從MIT(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也不曾將MIT一直掛在嘴邊,因為美國市場上有太多人才、有太多值得他去學習的對象,也因為能夠跟所有一流的人才競爭、切磋,才能塑造他如今的世界觀。

地球.png
張忠謀鼓勵大家要更有世界觀,因為外面的世界人才濟濟、當你遇到可敬的對手之後,自己也可以蛻變成不一樣的人。

他也從美國人才濟濟的角度點出做人應該要謙虛,除了美國當地的好學校眾多,也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你遇到的同事會是怎樣的人,或許能力與你相當、也可能比你更有才華,所以更要謙虛,這樣的態度將讓你變成不一樣的人(become different person)。

延伸閱讀:當了60年總經理學到的事!半導體教父張忠謀2大管理心法,贏得員工信任

所以當他從美國回來接手工研院院長,到他創辦台積電,他說他從美國帶回來的不是什麼技術、老早就不搞技術了,他帶回來的是世界觀,而這樣是他給台積電最重要的資產。

如何訓練人才?從人才流動做起

談到企業人才培育、人才循環,張忠謀表示他自己就是一個受到美國人才流動的受益者,他提醒企業如果要訓練人才,就要用人才流動來訓練人才。

shutterstock_654477787_talent.jpg
對於人才流動來訓練人才的作法,張忠謀表示如財務、人資等職務比較容易達成,而像是技術導向的員工,可能就比較有難度。
圖/ ronstik via shutterstock

以他領導的台積電為例,開國元老的前三位總經理,都是正港的美國人,他們來台積電工作以後、回到美國也都各自有很好的發展;目前體制內規劃的20幾個副總職級以上人員,一半以上都是在台灣接受到大學教育,接著轉往美國唸書後在當地就業,並於美國工作幾年後又再回到台灣來。

但這些人也不是一開始就空降副總(或以上職位),而是從基礎做起,工程師、資深工程師等,讓人才有不同的訓練,也才能達到他所說的「流動」。

他也點出,像是財務、人資等職務的人比較有機會達到這樣人才流動的狀況,至於技術導向的人員因為必須長時間在實驗室裡面,流動的可能性稍微低、困難一些。

張忠謀提到,人才培訓及人才循環是相當自然的事,兩者可以雙管齊下,不應該是要鼓勵才去做。

責任編輯:陳映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