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4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決定將太空人往返太空站的任務交給波音和SpaceX兩家公司以來,花在它們身上的錢就越來越多。如今已經到了NASA監察長都要擔心錢是否花錯了地方的地步。
上週,美國太空總署監察長辦公室(NASA's 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簡稱OIG)發布了一份措辭嚴厲的報告,內容涉及NASA商業載人太空計劃的延誤狀況,警告波音和SpaceX的太空船正面臨「重大安全和技術挑戰」,可能會使NASA的太空人明年被困在地球上。
該報告稱,NASA已為波音公司提供了「額外的2.872億美元(約新台幣88億元)」,用於扶植其商業載人太空計劃,旨在減少美國對俄羅斯的依賴。OIG估計,NASA為太空人未來在波音Starliner太空器上的每個座位支付了約9,000萬美元(約新台幣27億元)。
同樣是送太空人上太空,馬斯克的SpaceX公司的龍飛船每個座位只收5,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7億元)。而且就算跟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比起來,波音公司的單座價格也高出約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3億元)。自從2011年以來,美國太空人一直乘坐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往返太空站。
如此巨大的價格差距令馬斯克震驚。他發布推特評論此事稱,「兩家公司做的是一樣的事情,波音卻能多拿那麼多錢,很不公平。」
波音發言人貝瑞特(Joshua Barrett)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NASA支付給波音的2.872億美元額外資金是「公平和公開談判」的結果。他說,波音在該項目中承擔了「明顯更大的前期財務風險」,這筆款項有助於確保NASA具有「調整發射日期所需的靈活性」。
NASA副局長肯.鮑爾索克斯(Ken Bowersox)也站出來反駁說,該局認為給波音的錢「代表了任務的適當價值」。他稱,沒有證據支持該局審計師的結論,即波音原本願意接受更低的價格。
但是關於錢的問題都不是目前最要緊的。OIG目前最關切的事情是——錢花出去了,效果可能沒達到。
同一份報告指出,兩家公司的太空器開發都經歷了兩年多的延誤。
雖然兩家公司都表示計劃在明年就完成首次往返太空站的載人太空任務,但NASA還是考慮明年秋季和2021年春季先在俄羅斯聯盟號飛船上為美國太空人買上兩個8,000萬美元的座位。迄今為止,NASA已向俄羅斯支付了39億美元(約新台幣1,190億元),用於穿梭運送70名美國太空人。
NASA這麼做,是因為兩家公司還有重要的測試沒完成。SpaceX需要完成對龍飛船緊急中止系統的全面測試,波音需要完成無人值守的測試,即向太空站發送一個空的Starliner太空艙。該飛行計劃於12月17日進行。
OIG報告稱,這樣下去,NASA「要麼承擔發生重大系統故障的風險,要麼繼續延後太空人乘坐商業太空船的時間。」
截至今年8月,NASA已花費了55億美元(約新台幣1,677億元)用於商業載人太空計劃。2014年9月,該機構授予了波音和SpaceX載人太空合同,總價值達68億美元(約新台幣2,073億元)。兩家公司各拿下了6次NASA航班,預計到2024年將運載48名太空人。
2014年簽訂合同時,波音拿了42億美元(約新台幣1,281億元),而SpaceX只拿了26億美元(約新台幣800億元)。當時NASA稱出價是基於兩家公司各自的報價而得出的。
本文授權轉載自: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