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創業可以拯救蒼生!威捷生醫以智慧影像辨識提升肺結核篩檢準確率
好創業可以拯救蒼生!威捷生醫以智慧影像辨識提升肺結核篩檢準確率
威捷生物醫學創辦人林裕森博士
If you want to be a billionaire, find a bussiness that saves a billion lives.

採訪當天,威捷生物醫學創辦人林裕森博士風塵僕僕地走進會議室,笑說:「因為這次創業,我才剛從非洲回來。」

有別於一般教授散發出的距離感和肅穆的言談方式,高雄師範大學教學背景的林裕森博士領軍、邀集校友一同於運用AI等機器學習技術戮力達陣,希望透過科技方法,翻轉醫療界的保守思維,進一步解決全球性傳染病問題。

威捷生物_林裕森_Meet創業午餐會_2019-10-28_賀大新攝影_0699_Lr.jpg
威捷生物醫學創辦人林裕森博士。
圖/ 賀大新攝影

AI辨識讓智慧醫療再創新紀錄

威捷生醫以新創技術解決臨床問題為主要目標,致力於醫療器材創新研發,核心技術發展以影像辨識技術為延伸,再藉由臨床醫學知識助攻,期望透過智慧醫療技術,率先搶進高準確率的肺結核檢測市場。

為提升臨床檢驗準確率,林裕森帶領團隊打造全自動化檢測儀器及生物體之影像辨識系統,以肺結核的偵測與篩檢為主攻市場。之所以選擇肺結核作為首攻目標,是由於與其他病症(如癌症)相比,肺結核具傳染性,且直至2019年,結核病仍為全球性備受關注的議題,目前仍普遍存在於全世界,尤以大陸、印度跟非洲等國家蔚為嚴重。

對此,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衛生組織)一直以來注入高度關注,由肺結核篩檢所投注防治經費自2016年的80億美金,至2020年撥款攀升至130億美金便可明顯得知。

肺結核並非「窮人」、「鄉下」的專利

根據臺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定義,結核病好發於人體任何器官或組織,例:淋巴結、腦膜、胸膜、腎臟、骨骼、皮膚、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而在臺灣比較常見的肺外結核是淋巴結核及骨結核,其次為結核性腦膜炎。

值得一提的是,具傳染特性的肺結核,不一定僅出現於鄉村,城市也極有可能感染,呈現「窮人的疾病、但由有錢人買單」的狀態。然而,肺結核並非運用金錢即可解決的問題,隱藏在背後的是:多半地方醫檢專業人力稀缺、病人檢體必須送至大城市才能做篩檢,同時,篩檢的成果準確度極低,成為整體防治工作最大痛點。 因此,威捷生醫將AI影像辨識技術結運用於核病篩檢,透過顯微鏡自動系統、多重波盤、自動連續對焦AUTO CON肺結核菌抗酸染色偵測等技術,為根本性的防治發揮最大價值。

將AI帶入醫界,躍上雲端的大數據分析

威捷生醫欲以顯微鏡自動判讀系統,取代目前檢測效果較佳的聚合酶鏈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簡稱PCR)檢驗法。過去要進行肺結核篩檢,若不想花費高額檢測費,就僅能倚靠醫檢人員透過唾液取樣,以高度重複的動作進行陰陽性判讀。此種做法不但耗時費力,準確率也極低。林裕森解釋:「一名醫檢師進行肺結核檢測時,需從數千個剖面中挑出300面來看,若是結核菌藏於檢測範圍之外我們也無從得知,這種方法如同大海撈針,對於醫療人員也是人力與精神的消耗。」

編按: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縮寫PCR,又稱多聚酶鏈式反應),是一種分子生物學技術,用於擴增特定的DNA片段,這種方法可在生物體外進行,不必依賴大腸桿菌或酵母菌等生物體。用於肺結核檢測針即對結核菌某一特定的基因,經過連鎖反應後,得到PCR產物,來確定結核菌的存在。

現階段痰塗片結核菌檢驗流程,包含:抹片的製備、進行抗酸性染色與人工鏡檢,醫檢師看一片平均耗五分鐘費,每天通量頂多80-100片;取而代之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及影像判讀方法,一片只須兩分多鐘,檢驗準確率更自80百分比提升至85-90百分比。 同時,藉由在local端建置邊緣計算的主機執行,使醫檢專業人員可坐在遠端監控駐點,僅須配合1-2個月一次與主機臺做校正的例行性工作,順勢解決醫療專業稀缺的問題。

擷取.JPG
因應各家醫院不同的染色方式,結合雲智慧可應用於各種不同的檢驗,提供精準的檢測分析。

日前威捷生醫投注智慧顯微鏡硬體銷售,軟體論片計酬,並持續軟體校正與更新。有鑑於啟動智慧製造所牽涉的架構與範疇甚鉅,接踵而來要面對的是智慧醫療推展,創辦人林裕森博士提及:「醫療器材申請更封閉,其實新創的醫療公司走得非常辛苦,賺不到錢,醫院願意做AI但是不想花錢出來買。」。因此,威捷生物與政府合作,建立以硬體為主體、並與軟體整合的全球顯微鏡檢平臺(platform),除品質保證外,為求智財保護,將辨識核心存於雲端。

威捷生醫讓數位醫療指日可待

草創艱辛思維革命難於技術突破

草創之初困難重重的反而並非技術,創辦人林裕森指出,難點在於醫學界思維的突破:「醫院要你學習有成才來,而不是在職場學習新東西。」;他提到,現今醫界仍較封閉且保守、難以接受重頭學習,亦排斥新技術的引進。

然而即便跨足醫院係同困難重重,他仍堅信一旦解決重複勞動力的問題,紅海即能變為藍海市場,林博士說道:「過去,Screening(篩檢)檢驗量大,造成陰性結果多,痛失結核病預防第一時間。因此,發展的AI辨識技術,將取代人類重複且無趣的工作,這就是意義所在。」

威捷生物醫學創辦人林裕森博士。
醫學十分保守和害怕,較難接受創新,它不知道AI等數據持續不斷的過程,包含機器學習。

插旗海外,全球性問題有解!

近期,威捷生醫已通過ISO13485認證,無論臺灣跟國外,皆以代理跟經銷為主。比起東南亞,歐美醫療進步、並非肺結核防治重點區域的因素,換句話說,首要攻佔的市場為中國與東南亞,包含:印度、印尼與菲律賓,尤以印度為例,將採取OEM的策略,提供設備和技術,於當地生產並協力負責銷售。另一方面,中國二類醫療器材取證仍在申請階段,預計2020年6月才會取得,同時,正準備至蓋茨基金會申請Propose。

在認證的取得加乘下,驗證醫療自動化的可行性,威捷生醫也將持續提供優質服務,將相關檢驗辨識技術鋪向世界,使智慧醫療不只是存在心中的想像,而是真正實踐堅守防治的第一道防線。

創業快問快答:

Q:就目前市場狀況,您認為貴公司服務的競爭優勢為何?

  • 利用高科技的雲端檢測與低科技的顯微鏡檢,以解決偏遠地區醫療專業人員不足的問題。
  • 全球唯一擁有四個國家(臺灣、中國、日本、印度)的抹片影像資料庫。

Q:長遠來看,公司想成為一家何種類型的公司?下一步的目標是什麼?你們如何完成?

A:成為顯微醫學自動鏡檢平台與業界規格,利用肺結核檢測,將智慧顯微鏡佈滿世界各地,再透過雲端訂閱與軟體更新,運用相同的顯微鏡做癌症與其它其疾病的檢測。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

  • 永不放棄,運氣就會來!
  • 如果人們認為我成功了,那是因為我失敗夠多次。

公司資訊

公司名稱:威捷生物醫學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16/6/7
產品名稱:肺結核與疾病顯微鏡檢
上線時間:2019/11/1
公司人數:14人
官方網站Facebook新創資料庫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