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付3月上線!手機直接儲值、搭捷運,赴日也有新功能
悠遊付3月上線!手機直接儲值、搭捷運,赴日也有新功能

人手一張的悠遊卡,終於要走出台灣。悠遊卡表示,預計在七月就能在日本使用悠遊卡、悠遊聯名卡消費,手機上就能直接加值,並使用日幣扣款;此外,電支服務「悠遊付」即將在三月完成封測上線。

「電支」、「跨境」成為陳亭如接任悠遊卡董事長滿一周年,帶領20歲悠遊卡轉型的關鍵成績。

延伸閱讀:搭捷運、公車用嗶的!悠遊付新功能搶先看

悠遊付三月正式開通,手機就能直接搭捷運

悠遊卡電子支付「悠遊付」,是陳亭如接任總經理以來推動轉型的重點業務。去年取得電子支付執照後,歷經10個月的努力,在去年12月,對外募集500位民眾加入封測,悠遊卡表示,預計將在三月份正式對一般用戶開通。

民眾只要下載「Easy Wallet」App,綁定本來持有悠遊卡的序號,就能將卡片所有功能虛擬化,開通「悠遊付」功能。主要帶來體驗上的改變有兩個。第一:可以直接在手機上儲值;第二:使用場景更多元。

悠遊卡
悠遊付預計將在三月份正式對一般用戶開通。
圖/ 悠遊卡公司

民眾可以綁定第一商業銀行、彰化商業銀行、台北富邦商業銀行、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臺灣新光商業銀行、永豐商業銀行、台新國際商業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這八家銀行的台幣帳戶儲值,儲值金額以Token代碼化放在雲端,安全性比起卡片高出許多,交易金額、儲值上限也都比悠遊卡高。

卡片因為虛擬化,所有過往悠遊卡支援交易的通路,都可以直接出示手機上的QR Code掃碼付款。不過雙北捷運、雙北公車、Youbike及淡海輕軌,因為票閘沒有安裝QR Code掃碼器,搭乘時,只要持有Android系統具NFC功能的手機,在安裝「Easy Wallet」後,可以直接用感應的方式搭車,不用再擔心找不到悠遊卡的窘境。

首波鎖定日本,跨境服務七月開通

台灣悠遊卡也終於開通「跨境支付」,據了解,本周一陳亭如親自飛往沖繩那霸,與琉球銀行完成簽約,預計7月就可以在日本沖繩使用悠遊卡消費。

去年四月,金管會公布電支跨境合作辦法,開放台灣電支機構能跟國外商家合作。向悠遊卡求證後,確定日前已經向主管機關申請辦理跨境業務,「不過因為涉及外幣清算業務,還在等待核准中。」預計在七月東京奧運開幕時,就能開通使用。

悠遊卡實現跨境後,能替消費者帶來哪些好處?

只要持有記名的悠遊卡、悠遊聯名卡,都可以在日本合作的通路感應卡片消費,結帳時會以日幣扣款。

一般悠遊卡可以綁定「悠遊付」功能,在手機上透過「Easy Wallet」綁定銀行帳戶儲值;而悠遊聯名卡當餘額不足時,會自動刷卡儲值,不需額外操作。

悠遊卡
只要持有記名的悠遊卡、悠遊聯名卡,都可以在日本合作的通路感應卡片消費。
圖/ 攝影 / 賀大新

民眾是否買單跨境服務,關鍵在於支援通路數是否足夠。悠遊卡表示,目前日本合作、推廣的通路都是由琉球銀行負責執行,由於本周才剛完成簽約,還無法透露具體數量。

國內行動支付龍頭LINE Pay、街口支付,日前都宣布進軍跨境支付,加上新加入的悠遊卡,等於國內三家用戶數最多的電支業者,都選擇將戰場從台灣延伸到日本,民眾未來赴日商旅,不必再擔心現金不足問題。

延伸閱讀:補貼金額上看2億元!街口支付日本也能用

陳亭如帶領悠遊卡拚轉型

悠遊卡是電子票證老大哥,但轉型步調緩慢,目前流通卡數8,000萬,遠遠高出一卡通的2,000多萬張,但一卡通早在2018年9月,就與LINE合作搶先開通電支服務。

過去在永豐銀行服務的陳亭如,上任董事長以來,推動與三星合作的「Samsung Pay虛擬悠遊卡」、「悠遊付」、「跨境」三大關鍵業務,這三項服務也都將在今年陸續開通,逐步看見轉型成效。

陳亭如
過去在永豐銀行服務的陳亭如,上任董事長以來,推動與三星合作的「Samsung Pay虛擬悠遊卡」、「悠遊付」、「跨境」三大關鍵業務。
圖/ 攝影 / 賀大新

即便悠遊卡擁有龐大用戶數,以及十多年來累積的龐大社會信任基礎,但並不表示悠遊付能夠獲得相對應的成功,要民眾改變使用行為,需要時間,更需要誘因。

目前悠遊付有兩大弱勢,首先,在超商、餐飲等實體通路上,與競爭對手高度重疊,此外,街口、LINE Pay甚至都已經支援線上網購、App內交易,多樣性仍不足。

另外,則是吸引消費使用誘因不足,陳亭如在《數位時代》專訪中曾說過,並不認同撒錢補貼的做法,如果悠遊付初期不採取補貼行銷,本來習慣使用卡片的用戶,不一定會買單改變使用習慣。

不過不能忽略的,是「悠遊付」擅長的交通領域,若用戶能開始習慣用手機扣款搭車,那麼悠遊付就很有機會加速推廣力道。

身為後進者的悠遊付,是否能成為2020年電支界的大黑馬?答案很快會揭曉。

責任編輯:陳映璇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