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懂「訂閱制」!別成為跟風而跳下懸崖的旅鼠
弄懂「訂閱制」!別成為跟風而跳下懸崖的旅鼠

旅鼠曾經被神話:「在大量繁殖到可能陷入飢荒時,會大量跳崖尋死,以求下一代的繼續生存。」但事實證明,旅鼠沒這麼偉大!旅鼠跳崖,是因為在大量繁殖到某一境界後,會開始怕死而焦躁不安、盲從跟風來取得安全感、最後陷入集體無意識的狀態,目測不出前方是淺灘還是深谷,於是就這麼一個個的,看似勇敢卻無謀地往前一跳!一個接著一個……

就像科技名詞往往以救世主的方式現身,經過媒體大量傳播、宣揚妙用,卻總不知道是引領「茫盲」眾生走向光明的數位願景?還是懸崖絕谷?

最近的救世主叫「訂閱制」。大苑子每月499元享10杯飲料的「訂閱制」新聞稿被瘋狂發送時,「訂閱制」在台灣零售業大概就是已進入盲從跟風的階段,「訂閱制」與「商品預售」傻傻分不清,只要跟著走,或許就能取得「我有在數位轉型喔」的安全感。

推薦閱讀:訂閱制怎麼玩?跟周杰倫《說好不哭》學行銷,大苑子、蘋果日報一定要審視的3個數字

我在〈咖啡不只是一杯咖啡:負債是對未來的投資〉中提過,目前台灣做得最好的全家便利商店咖啡預售,就是禮券等「預售型商品」的意思──顧客預先付款,日後再到店取得商品或服務。 而透過數位化預售,能讓商品、金額、會員間的資訊流及數據更明確,降低管理風險;更能以商品導流到會員平台,進一步做群聚與擴散效應的行銷操作。

說穿了,大苑子和全家一樣,現階段都是會員經濟下發展的「預售服務」,雖然都有「訂閱制」預先取得現金流與可能建立數據資產的特徵,但並不是訂閱制。

因為,商品預售還有個極大特色:低價促購!用剛性需求的商品做為帶路雞,但本質上仍是從商品價格出發,收入與成本是建立在單一商品價格上。

訂閱制不等於低價銷售,收入與成本是建立在長期的服務。訂閱制是找出業者與顧客持續建立長期關係的商業模式,在意的是雙方提供的價值能互利共生。

所以訂閱制在意的,不是第一次銷售就發大財(以軟體訂閱制的案例來看,因為賣斷收入高於訂閱收入,往往業績會先下滑),而是:

  • 因為訂閱制的服務,增加了多少新的顧客?
  • 訂閱到期後,顧客的續訂率高嗎?
  • 透過服務優化,流失的顧客會再回來嗎?

現行各大便利商店要做到「訂閱制」並不容易,因為這關係到的是數位轉型的根本:

  • 你有打破品類經營KPI的新組織來規劃「訂閱制」服務嗎?
  • 你有承擔從「單一商品銷售」轉為「服務訂閱制」初期營收可能下滑的肩膀嗎?
  • 你有打破既有財務結構的認知與中長期規劃嗎?
  • 你有面對加盟體系既有商品銷售模式,與利潤重分配的覺悟嗎?
  • 最重要的是:你真的重視顧客價值嗎?你累積多少顧客的數據資產?

最後一點最為重要,原因是訂閱制最重視的是「顧客價值」,而顧客價值是會因顧客貢獻度而成長的。 而要知道顧客價值,最重要是靠會員機制與360度數位入口的建立。基礎資訊建設要做好,才能透過數據資產做判斷,達到千人千面的服務體驗。舉例來說:當我成為某便利商店訂閱制會員,我可以根據我的貢獻度付費,因為我每天都來消費50元的咖啡,我能在第三天的時候獲得45元的動態定價

當顧客價值被你重視,提供好的服務體驗,而不是一視同仁的促銷折扣,訂閱行為才能被延續、使營收成長,才是互利共生。

所以,訂閱制不是一個「每月399元換8杯手搖飲」的服務,而是一家企業如何在體質上做數位轉型,才能夠享受訂閱制帶來的成果。

這篇文章,我並不是要鼓勵每一個企業都必須做訂閱制,而是希望企業在決策前,能了解每一個科技名詞背後的意義與需獨立思考的項目。企業經營的本質是要認清自身優勢,不要盲目跟風。 就如同一開始提到的旅鼠效應,別把盲從當創新、畫皮不畫骨(數位基礎建設),終究失去正確的導航系統而墜崖。

經過「深思」的決策,就如同巴菲特說的,管理階層的義務是要說服股東接受短期虧損、改變經營策略,以帶出長遠的績效。 這才是有勇有謀的數位轉型與創新!

(本文由被便利商店耽誤的設計師授權轉載自其blog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訂閱服務 #全家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