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車政策轉彎、換電站被搶,Gogoro陸學森告白:我做對的事情卻被打成這樣?
電動機車政策轉彎、換電站被搶,Gogoro陸學森告白:我做對的事情卻被打成這樣?

被投資人尹衍樑形容像犀牛一樣橫衝直撞,Gogoro創辦人陸學森一手打造的Gogoro電動機車問世5年,Gogoro Network電池交換平台將邁入30萬車主,隨著用戶數成長,Gogoro持續砸金投資換電站,至今仍未實現獲利。

比起賺錢,陸學森更看重的是「做對的事情」,今年遭逢電動機車補助縮減、失去中油換電站等問題,過去多年培養出的電動機車市場、生態系,一夕間因政策調整,成為陸學森創業10年來最大挑戰。

Gogoro陸學森
面對今年遭逢電動機車補助縮減、失去中油換電站等問題,陸學森說,Gogoro不會輕易放棄。
圖/ 侯俊偉攝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油換電站再失14座

2011年創辦Gogoro以來,陸學森坦言最辛苦的是做基礎設施,「本來基礎設施應該是政府要做的事情,但我們知道如果我們不做基礎設施,消費者永遠不會買一台電動機車,我的idea永遠不會出來。」

辭去宏達電創意長一職後,陸學森專心投入創業做換電站,最初找了光陽、三陽、山葉等機車大廠合作,但大家都質疑他:「一個做手機的為什麼做這個,交通工具跟做手機差很遠喔」、「我做一台車,如果你換電站死掉怎麼辦,為什麼要賭在你身上?」沒人願意相信他,最後他自己跳下來做電動機車與換電站,結果一路做到第一大電動機車品牌。

至今Gogoro換電站已突破1,600站,不管是加油站、捷運站、便利商店、停車場、賣場前隨處可見Gogoro換電站的身影,一路克服土地取得困難,更實踐了電動機車可以環島的夢想。

但一紙中油合約卻打亂陸學森的布局。去(2019)年9月Gogoro在中油公營充換電站標案搶輸光陽,拱手讓出38座位於中油加油站的換電站。20日Gogoro Network官網再度宣佈,位於中油分佈台中、彰化、南投地區的14座換電站將於2020年6月30日合約到期,且中油決定不再續約。「合約對中油來說就是一張紙,」陸學森說。

Gogoro Network
Gogoro Network官網20日宣佈,位於中彰投地區的14座中油換電站將在6月停止服務,原因是爭取中油續約失敗。
圖/ Gogoro Network

近來網路也出現一支比較Gogoro、光陽換電站影片引發熱議,兩站的使用率明顯有很大差異,「光陽換電站的使用率不到我們的5%,」陸學森強調基礎設施是相當龐大的投資,但政府單位卻短視近利,呼籲政府在評估建置換電站時,不應只以標金作為考量,應把「使用率」納入。

標案搶輸,理所當然得退出。但陸學森解釋,基礎設施需位在人流多的地方,而中油的換電站據點多位在重要位置;再加上中油轉型做「電動機車能源補給站」的投資來自政府,也應考量大眾的市場,「 政府必須做出對的決定。

政府回頭補貼燃油車,傳統勢力衝擊大

過去5年電動機車銷量急起直追,儼然成為燃油車業者的眼中釘,去年底油車業者疾呼:補助應油、電平等,不應獨厚電車業者。

說到這,陸學森急著反駁:「電動車補助並非全部給Gogoro,任何一家要做電動車都可以拿到補貼;政府給電動機車補貼,並不是為了一個行業,而是因為消費者做了對的選擇。」

即便七期燃油機車也訴求環保,陸學森反問:「我放一台七期油車在室內啟動,你可能30秒就受不了,但是電動車你會有反應嗎?就是這麼簡單的差別。」

去年電動機車熱銷,大選前出現「油車都轉成電動車會沒生意」的聲浪,引發2萬家傳統車行抗議,最後環保署決議補貼汰舊換新七期燃油車,卻導致原以修車為主的傳統車行,因政府鼓勵汰換舊車買新車,而維修生意銳減,又成為補貼下的受害者。

為讓傳統車行也能參與電動機車生意,今年Gogoro持續推動工業局機車行轉型,並釋出推廣站計畫,讓油車行也能協助販售、維修Gogoro,目標年底前進駐千家傳統機車行。

蔡承憲_師大與gogoro產學合作_2019_10_23_蔡仁譯攝-2.jpg
今年Gogoro持續推動工業局機車行轉型,並釋出推廣站計畫,讓油車行也能協助販售、維修Gogoro。
圖/ 蔡仁譯攝影

會選在這個時間點推出,並非只為搶油車通路。陸學森背後的想法是,採用市場共同規格零件的Gogoro 2已推出3年多,不少車主已脫離保固期,不需回原廠修理,現在正是「對的時間點」來訓練傳統車行承接電車的生意,協助傳統車行轉型。

我們想很多,也一步步去做,但沒想到我們一步步做,卻被人打成這樣。 」陸學森話說得無奈。

面對其他車廠,陸學森持開放態度,最初Gogoro就打算做開放系統平台,且不收取權利金。到目前已有YAMAHA、宏佳騰、PGO、台鈴加入使用,「幾乎所有的機車品牌我都找過了,」陸學森透露,有些反應是想用,也有些人則當面對他說「你(指Gogoro換電平台)有一天不死,我都不會放手。」他坦言創業10年,看過最多的人生黑暗面。

即便政府非常保護傳統產業,保護到新創難以有機會,他說:「我們不會放棄,Gogoro不會放棄的!」

做好品牌,「顧客服務」才是根本

面對傳統勢力、政策夾攻,陸學森仍堅持一個品牌最重要的核心在於「顧客服務」。即便Gogoro出到第四代,至今第一代Gogoro還是會收到系統升級,縱使保固期已過。這也是除了特斯拉外,首個能夠做到這件事的二輪車業者。

不只是車輛可以優化更新,電池也行!相較早期一代電池僅能跑70至80公里,最新第三代電池續航力已超過100公里,消費者可以擁有更好的電池性能,卻不用多花錢,「在考慮新的系統時,我們原則是讓第一位顧客都可以使用,」陸學森說。

Gogoro電池
相較早期一代Gogoro電池僅能跑70至80公里,最新第三代電池續航力已超過100公里。
圖/ 陳映璇攝影

近來Gogoro因嚴抓騎到飽方案使用外送等商用行為引發批評,背後也是基於維護20多萬用戶在使用電池服務的權益及公平性。因為是採每月收電池資費的方式,Gogoro與顧客的關係長久且緊密,陸學森笑說:「在台灣一個月收299元都被罵,但付Spotify聽歌也要兩百多元,Gogoro可以騎車與換電耶。」

延伸閱讀:Gogoro騎到飽嚴禁外送挨批不合理?律師:應給消費者有選擇的機會

過去待過NIKE、微軟、宏達電等大公司的洗禮,陸學森認知到品牌必須做出口碑,要讓人20年後都還記得且相信你,因此Gogoro大部分車主多是透過介紹而來,「當你用愛心做出來一個東西,人家會感覺到,我們2,500多個員工都是為了這個目標在做產品。」

他強調自己創立Gogoro並不是為了賺錢,獨角獸也不是終點。「我們是獨角獸,但這不重要,重要是做對的東西。」

面對眼前的關卡,陸學森維持一貫的樂觀態度,他說只要Gogoro做好產品、做好品牌行銷、做好顧客服務, 總有一天對的事情會發生

陸學森分析,燃油車轉為電動車是未來十年重要的趨勢,而且相較汽車,二輪車更能解決城市擁擠的問題,看好二輪車市場的成長性,這將是台灣的機會,而Gogoro正走在這條正確的道路上。

責任編輯:蕭閔云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