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獨角獸大砍8,000員工!WeWork竟以Zoom通知遣散
全球獨角獸大砍8,000員工!WeWork竟以Zoom通知遣散

據美國勞工部統計,疫情衝擊下,全美四月的累積失業人口已達2,640萬,遠超過2007年金融海嘯造成經濟大衰退所引發的失業潮。

在全球失業率普遍提升的現在,新創公司更面臨投資環境保守、營收驟降、營運管理困難等困境,幫助中小企業創建退休計畫服務的新創公司 Human Interest 共同創辦人Roger Lee針對疫情爆發期間新創企業裁員數量進行統計,指出截至4/21日止,共有280間新創裁員21,609名員工,其中僅非公開市場中就有36間獨角獸發出裁員聲明,共減少了8,416個工作職位。

在此次疫情中受到最大衝擊的產業為食品、房地產、交通物流與旅行業,然而裁員、人事精簡不僅發生在上述產業,還擴大至健身、航太、人資招聘、後勤、金融、市場、營造、資訊、行銷等業別,Roger Lee初步分析,約有2/3的企業裁員是因為政府實施封城措施,而另外1/3則是因為COVID-19對整體投資環境的衝擊

中晚期新創災情嚴重,裁員率比例最高、裁員人數最多

根據Crunchbase的數據分析,B輪、C輪募資階段的公司裁員比例最高,初估是因為該階段新創正值成長期,已經歷市場測試,正準備投入大量資金擴大生產,然而疫情衝擊使人們消費力下降,也直接導致新創營收銳減,對以交易作主要商業模式的新創更是致命的打擊。

此外,在D輪、E+輪中的新創,裁員人數最多,Lee分析道,這是因為晚期新創的員工人數較多,對人事精簡以降低營運成本的需求更大。 Crunchbase’s Gene Tear 也發現獨角獸裁員人數最多,許多體質不健全、財務有狀況、募資不順利的非公開市場新創獨角獸紛紛面臨大幅縮減勞動力的狀況,其中裁員比例最高的企業有: OneWeb(85%)、Zume(67%)、Toast(50%)、ezCater(44%)、ZipRecruiter(39%)、Opendoor(35%)

旅遊業災情慘重,Klook創辦人不支薪共體時艱

創立於2014年的Klook是成長快速的香港旅遊新創,提供行程與票券訂購服務平台,到2019年已有超過1,000位員工,在全球有超過20間辦公室。即便Klook於2019年4月在D輪募資中獲得軟銀願景基金、紅杉資本中國基金(Sequoia Capital China)4,250萬美元注資。然而在這波疫情對旅行業的打擊下,Klook CEO兼共同創辦人Ethan Lin日前在Tech in Asia的訪問中表示「在非常謹慎與沈痛的考慮下,我們必須採取成本優化措施,以確保公司能夠度過難關。」

TTG Asia的報導,Klook採取彈性休假與裁員的人事精簡措施,大約會影響10%-20%的員工。此外所有共同創辦人在疫情衝擊結束前,都不會支薪,而管理團隊則採自願減薪。CEO也表示,將確保所有受影響的員工仍可以享有公司福利與健康照護,顯示Klook共體時艱、共抗疫情的決心。

Klook
創立於 2014 年的 Klook 是成長快速的香港旅遊新創,提供行程與票券訂購服務平台。
圖/ Klook

WeWork以Zoom會議通知遣散員工,營運狀況雪上加霜

相較之下,另一間新創獨角獸遭裁員的員工,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獲軟銀注資104億美元,估值高達470億美元的共享空間新創獨角獸 WeWork,卻在2019年下半跌落神壇,面臨估值腰斬、IPO推遲的窘境。

在這波疫情當中,Wework前員工匿名爆料,這波裁員決策約有超過300位員工受影響,幾乎一整個科技與發展部(Tech and develope department)解散,而且流程十分粗糙,僅透過Zoom會議通知被遣散員工,甚至在會議開始前2小時前才通知與會者。也有另一名員工匿名表示不看好公司前景,未來6個月有營運危機,現在離開還能夠獲得足夠的遣散費。

Roger Lee分析指出,仍有許多黑數未被納入統計,新創、獨角獸遣散潮可能尚未停歇。新創應將商業模式放在疫情期間人們的新常態(new norm)下重新思考,以做出相應策略與調整,否則單靠精簡人事、減少營運成本苦撐,可能很難度過不知何時會結束的疫情。

參考資料:
Klook to reduce headcount, forgo co-founders’ salaries to weather Covid-19 crisis

WeWork Lays Off Staff As Part of A ‘Realignment’

Unicorn Companies Account For High Number Of Layoffs

Report: Number Of Startup Layoffs Surpasses 20K Amid COVID-19 Pandemic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業小聚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長期觀察臺灣新創生態,推動國內Meet創業小聚、AAMA搖籃計畫的巨思文化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她指出新創若要跨越成長瓶頸,必須穩固「品牌、信任、資本」三大支點,並形成動態的正向循環。

特別是今年迎來臺灣證券交易所「創新板」2.0新局,新創更應該善用資源,藉由透明化治理贏得市場信任,同時借助資本平台放大品牌能量,鍛鍊好企業體質後進軍國際市場。上市,從未是終點,而是企業累積第二成長曲線的底蘊,更是企業實踐社會責任、進入永續成長的起點。

從品牌認知到信任資本:新創企業的成長三支點

新創從零到一的過程,通常會經歷哪些關鍵的成長階段?陳素蘭直言,「新創是社會上的新面孔,必須要先被看見有知名度(Awareness),接著才能被市場認可(Acceptance),最終進而累積深厚的品牌信任感(Trust),這是一條每家新創企業的必經之路。」

不論是經營B2C或B2B市場,品牌信任感的建立,不能只依賴短期預算所帶來的瞬間行銷曝光。陳素蘭建議,新創進入市場前先清楚定位自身的獨特價值,持續落實言行合一的經營策略,向消費者與商業夥伴展現長期的價值承諾。換言之,品牌與信任的塑造並非一蹴可幾,背後往往需要資本的挹注支持。

由此觀之,新創要走得踏實、奠基穩固基礎,陳素蘭認為需要三個關鍵支點「品牌力、信任力、資本力」的構成,而且這三個支點環環相扣、彼此影響。陳素蘭解釋:「品牌力帶動信任力,信任力吸引資本力,然後再運用資本的投入,讓企業能持續深化技術研發與強化市場行銷;同時,也能推動組織管理優化,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品牌競爭力,三者之間形成正向循環,正是企業穩健成長、立足市場的關鍵。」

創新板2.0升級啟動,為新創點燃成長引擎之火

數位時代X臺灣證券交易所
圖/ 數位時代

相較於國際市場的創業環境,這三個支點之中,臺灣新創過去大多較忽略的,是善用「資本市場」以作為加速成長力道的槓桿資源。因為許多創業者花更多心力在技術打磨、產品開發,但當要拓展更大的營收版圖時,才赫然發現,資本市場的力量不可或缺。

正因如此,臺灣證券交易所推動的「創新板2.0」升級,即是賦能新創,強化品牌信任與營運體質的關鍵轉捩點。陳素蘭指出,觀察創新板2.0做了一系列革新,包含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提供新創多階段上市輔導機制,以及上市後加強品牌曝光、媒合投資人互動等措施,藉此讓更多具潛力的新創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也協助企業在募資、品牌信任與市場能見度更上層樓。

陳素蘭舉兩個登上創新板最有印象的企業,其一是首家進入創新板的錼創科技,一路看著他們透過資本市場的公開透明與品牌強化,不僅打開市場知名度,甚至受惠創新板2.0新制,股票流動性的提升,反映市場對其價值的信心,也進一步吸引更多國際訂單。另一家來自AAMA計畫第二期學員的Gogolook,在創新板的助力下穩健營運體質,近年有更多消費者認識他們的資安解決方案,甚至Gogolook順利進軍歐洲完成策略併購,並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場佈局。

從這兩個案例當中,陳素蘭提到:「創新板2.0的存在意義,不是單純協助新創企業掛牌上市而已,更是為企業打開信任之門、提升品牌能見度與資本能量的成長引擎。」加上證交所提供系統化、階段式的支持輔導機制,越來越多新創得以從市場的新面孔,蛻變成有競爭力與市場信任的長青企業。

立足臺灣,邁向全球:上市是新創永續經營的起點

面對全球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臺灣新創在立足本土市場後,下一階段將放眼國際商機。這時候,資本市場的支持,亦是新創邁向國際的重要推手。陳素蘭提到,她觀察創新板效法那斯達克(NASDAQ),是支持創新的首選籌資平台,幫助尚未獲利但有商業模式潛力的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關鍵資金。而且有創新板的背書,臺灣新創在進入海外市場的時候,對品牌信任更是加分元素。

陳素蘭就觀察到,證交所協助新創拓展海外市場時,持續投入資源並展現高度支持。她指出,「近期證交所與KPMG一起成立『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就是扮演鏈結臺灣與東南亞創新生態系的橋樑,幫助更多新創在東協市場進行業務拓展、資金媒合與合作交流。」

不過陳素蘭也強調,新創在跨足國際市場時,更需要「負責任地」使用資本市場的資金。「對資本的負責態度,就是願意把自身的經營承諾、財務表現公開在陽光底下,接受各界的檢驗,不僅有助於建立企業的良好形象,更能贏得國際投資者與合作夥伴的信任,」她補充道。

因此,上市進入創新板,對新創企業而言,絕非是成功的終點,更是邁向國際化及永續經營的新起點。借助證交所創新板2.0的支持,相信有更多臺灣新創企業在資本市場穩健成長,持續深化「三大支點」實力,穩健立足在地、勇於挺進國際,展現臺灣新創追求永續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堅實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