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博士、72歲網紅都是她!馬斯克之母:拜社群之賜,我成最老的封面女郎
營養學博士、72歲網紅都是她!馬斯克之母:拜社群之賜,我成最老的封面女郎

我很感謝科技,這是個充滿挫折又煩人的過程,但讓我非常受用。科技對我們全家都是一大恩賜,我們從來不會躲避任何能讓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地球變得更好的改變,包括科技在內。

和我童年時期相比,現代科技早已今非昔比。我8歲的時候在我父親的辦公室幫忙,我用的是非常笨重的打字機,還得用手更換色帶。打字機不斷演進,直到我30幾歲的時候,我買了一台文字處理機。它很不可思議,你可以修改,但不能儲存,你可以把文件印出來,再照著重打一遍。這是最早的「剪下貼上」——把字句剪下,把紙片攤在地上,然後再重組,你就能重新打一遍。

編按:梅伊·馬斯克(Maye Musk)是誰?扉頁上對她的介紹是:超級名模、有執照的營養師、演說家。但光鮮的外表下,是她並不盡如意的經歷——在31歲時成為單身媽媽,拼命賺錢養大3個孩子,在超模產業面對體重和年齡的危機,在兩大洲3個國家的8個城市打拼,建立了受人尊敬的一生事業,在《女人的計畫》一書,她用平易近人的文字自白,講述她傳奇般的人生、歷經艱辛所累積的人生智慧與洞見。

1990年代就有個人網站的營養諮詢師

我的第一份論文重打了14次——我的第一個碩士學位花了4年才拿到。我的第二個碩士學位只花了我15個月的時間,那是因為當時我已經有電腦可用。

不過,網際網路的誕生則是我搬到舊金山以後的事情了。

MayeMusk
書上沒有介紹的是,她的大兒子創辦特斯拉和SpaceX,準備帶人類移民火星;二兒子開設健康飲食和有機農場的公司;女兒是事業有成的導演。她的成就無需用孩子們的成功來妝點,因為她自己的人生已經足夠精彩。
圖/ MayeMusk Facebook

那時我兩個兒子對於先進科技看法神準。他們剛成立Zip2的時候,常常叫我當他們軟體升級的使用測試者。如果我有不懂的地方,他們就加以修改,好讓每個人都會使用。

這家網路公司草創期間,我曾使用他們的服務印出點到點路線圖,實際測試後,發現到了目的地以後我回不來,因為一路上都是單行道。我們需要回程路線——於是他們立刻修正。

為宣傳我的營養諮詢事業,我和他們做了個交易:我對他們的員工演講營養學知識,他們則幫我架設網站。

我的網站共有4頁。我想我是第一位有個人網站的營養諮詢師,它對於行銷非常有用,相較於以前的印刷品,這是個令人樂見的改變。

Maye Musk
以前我依賴小冊子,但上面的資訊很容易過期。現在我可以請人們參考我的網站,而他們看到的每件事都是最新的。

我從90年代後期就開始透過網站來宣傳我的營養諮詢事業,我的網站讓我接獲許多演講、媒體訪問和擔任主講人的邀約。2010年前後,我另外開立了一個網站,放上我50多年以來的模特兒作品。

社群媒體對我各方面的工作有很大幫助。我主要利用推特(Twitter)來分享營養學研究與其他相關消息;該論壇為我帶來談論健康的專訪和演講機會,這些都是我很喜歡做的事情。

它也能讓我獲得許多意見。我把我的研究成果放在推特上,追隨者馬上就會讓我知道他們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是需要還是不需要。它也能幫助我朝大眾有興趣的方向來努力。我覺得它很棒。

用IG接觸時尚界,69歲超模踏上頂級伸展台

再來講到IG(Instagram),我發表了白髮女性看起來不一樣的雜誌照片後,自掏腰包找茱莉亞一起去巴黎闖闖看,我想要投資自己,這是我們不時都該做的事。

當時我雖然沒有受邀參加頂級時裝秀,我還是把我的足跡都貼在IG上,把街道當做我的伸展台。後來我有機會展示新銳設計師的作品、與法國來的街頭風攝影師合作,就是IG創造的機緣。

投資有了回報,它為我打開了頂級時裝秀的大門,其中也包括封面女郎。即使多年後的現在,我還會接創意攝影試拍工作。但整體來說,就算有時成品未被採用,但主題式拍攝、打扮、與新朋友和舊朋友一起笑鬧,我都樂在其中。

maye musk
梅伊42歲拿到營養學博士學位。67歲在紐約時裝週走秀。69歲一頭銀髮成為封面人物。70歲成為紐約最炙手可熱的超模之一。
圖/ MayeMusk Facebook

拜社群媒體之賜,我被簽入IMG模特兒經紀公司旗下、成了最老的封面女郎,並且不再需要四處參與選角。

社群媒體讓我走進高端時尚的世界。有位設計師看到我在臉書上的照片,於是邀請我參加他在洛杉磯的電影首映會。我帶了一位朋友前往;我們半個人也不認識。但之後我把首映會的照片發布到網路上,結果那位設計師請我幫他走秀。

我從來沒在紐約時尚週走秀,67歲的我首度登上時裝秀伸展台。我身穿一襲美麗的銀白色長裙,儘管我滿頭白髮,但看起來還是像新娘一樣。坐在觀眾席的友人說,當我走秀時,現場熱烈地鼓掌叫好,他們看到伸展台上有我這樣年紀的模特兒都倍感驚喜。

謝幕時,設計師要我和另一位模特兒跟他一起走到台前,真是特別的經驗。

科技既瘋狂又偉大,任何年齡都能與它做朋友

我見識到臉書和IG的力量,於是在社群媒體上宣布我要去紐約發展。許多攝影師主動找上我,問我是否願意去試拍,我來者不拒,全部答應。

你永遠不知道哪一次會拍出好效果,但多嘗試總是值得的。這些試拍中不乏糟糕的照片,也有可以在網路上發布的好作品,並且吸引了更多模特兒工作的洽詢。

很多人喜歡說科技拉遠人與人的距離,讓我們孤僻。但我沒有遇到這種情況。

科技讓我聯絡上新朋友、老朋友及潛在客戶。朋友一看到我在城裡,就可以立刻聯絡,約我見面。我們可以隨時和地球另一端的親友聊天,甚至還能看到對方,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c 版權字樣「圖片由Maye Musk_Anna Sherman提供」
只要有準備,就可以冒險。為預期做好計畫,為意外做好準備。 -- Maye Musk
圖/ 由Maye Musk_Anna Sherman提供

科技創造了瘋狂又偉大的局面。我可以每天晚上和我的雙胞胎妹妹視訊。我在加州的孫子女們似乎很喜歡和他們在紐約或科羅拉多州的表親一起上線玩電動,這是讓他們維繫關係的絕佳方式。

想到我們以前溝通不良,還得透過打電報、打電話,或寄出6個禮拜才會抵達的信,現代科技真是太厲害了。

科技的確是很難懂,要學會新科技更是痛苦。每一次更新都讓人驚惶失措,出錯在所難免。IG更新的時候,我的網頁上突然出現了3段我以為我沒有發布的影片,我得趕緊在深夜把它們撤下。

它會讓你發瘋,你得上網搜索查詢解決方案,一關一關地自己處理。既花時間,又充滿挫折感。但這並不代表你年紀太大學不來。

也許我會效法我母親,她94歲才開始用電腦作畫,因為她的手會抖,無法拿畫筆。科技和年齡無關。

有趣的是,我的辦公室有來自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其他知名大學的營養系學生來實習選修課,他們發現我居然懂許多先進科技,甚至比他們更厲害。

科技能開啟許多契機—無論是事業、健康,或者只為了聊天好玩。學習新科技永不嫌老。

maye musk
一個人的特質可以有很多層面,我寧願將來我的墓碑上寫著「她很風趣」,也不要寫著「她很美麗」。--Maye Musk
圖/ MayeMusk Facebook

本文授權轉載、摘錄自《女人的計畫》,大塊文化出版。

責任編輯:張庭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