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代工到成立品牌,法藍瓷總裁陳立恆心中一直懷抱創新夢。多年來,他砸下新台幣數億元,陸續投資iPhone面板廠Elsicon、飛船公司Amphistar、航太火箭公司Kistler,過程中不少失敗經驗,直到3D列印領域才「終於修得正果」。
他笑著強調:「佛家的道理套用在創新上很貼切。要不斷修正,才會有好結果。」
27日舉辦上市記者會,法藍瓷生技正式亮相通過衛福部TFDA認證的「3D列印陶瓷全瓷冠」,強調從機台、製程、配方都是MIT、擁有相關專利,是全球目前唯二能直接列印全瓷冠的業者。
初期,法藍瓷生技的商業模式為:透過授權與牙科、牙技師合作,且將申請美國FDA認證。之後則會試著在ICT(資訊及通訊科技)、航太、SOFC(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領域合作專案,嘗試導入成果。
文創跨足生技,法藍瓷怎麼走3D列印路
法藍瓷品牌成立於2001年,在2005年成為全球前5大家飾與禮品ODM(代工)業者。
陳立恆指出,外界可能對法藍瓷在文創界的成果較熟悉,但其實公司對3D列印領域並不陌生,如早在2002年,便引進要價約100萬美元的3D列印機台SLA7000;當時僅有鴻海、裕隆與法藍瓷投入。
法藍瓷在作品製程中大量運用電腦建模、逆向工程掃描,除了可以自行設計3D列印陶瓷作品、打造自家3D陶瓷列印機台,也取得相關材料配方與製造流程專利。
像是2015年曾替鋼琴品牌Steinway & Sons列印陶瓷鋼琴裝飾;2018年量產朗世寧十駿犬微雕擺飾,都是與3D列印有關的技術力成果。
2018年,法藍瓷正式成立生技公司,瞄準陶瓷全瓷冠應用;一年後啟動牙科授權,開幕首間「法藍瓷美學牙科」。
打入3D列印全瓷冠藍海,陳立恆對牙科應用有企圖心
目前市面上的牙冠材質可分為:金屬、金屬外烤瓷、與全瓷冠。其中全瓷冠因不會在牙齒邊緣染黑、顏色接近自然牙齒、不易過敏,逐漸受到患者青睞。
陳立恆解釋,市面上全瓷冠製程主要以CNC機台切割氧化鋯塊(陶瓷原料)為主,靠「磨」功消除材料,一步步打造牙冠,且部分瓷冠因角度限制,仍須牙技師、牙醫師人工整修,可能在表面留下刀痕。
他說,3D列印是以粉末形式,一層層列印氧化鋯,表面平滑、更加精準。此外還有項優勢,是每一批瓷牙都有履歷,可回溯品質管理。
研究機構SmarTech Publishing預估,至2027年,全球3d列印牙科市場將有95億美元規模。
台大醫院牙科部主任林立德表示,能用3D列印模式打造瓷冠的業者確實很少,目前即使美國FDA也沒人通過。原因不僅跟成本、精準度有關,從顏色、透明度、強度,每項因素改變都要經過多次測試。
陳立恆表示,包含:隱形牙套矯正、「齒色」數位化標準等領域,都是法藍瓷有興趣觸及的領域,目標是把台灣3D列印瓷牙品牌帶到國際。
法藍瓷生技檔案
成立:2018年
資本額:3億元
董事長:陳立恆
產品:3D列印陶瓷全瓷冠
歷程:
- 2019年授權牙科診所
- 2020年取得衛福部GMP與醫材認證
- 2021年預計通過美國FDA認證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