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80億為自動駕駛新創Zoox贖身,亞馬遜這筆交易有賺頭?
花380億為自動駕駛新創Zoox贖身,亞馬遜這筆交易有賺頭?

近日,亞馬遜宣布,斥資13億美元(約新台幣380.2億元)收購成立6年的自動駕駛新創公司Zoox,雖然這次被稱為Amazoox的交易,堪稱亞馬遜有史以來最大的收購之一。

但相較於Zoox在2018年的32億美元(約新台幣936億元)的估價而言,亞馬遜還是賺到了。

亞馬遜表示,該交易將有助於使ZOOX的「自動駕駛叫車願景變為現實」。亞馬遜全球消費者CEO傑夫·威爾克在一份聲明中說:「Zoox正在努力想像,發明和設計世界一流的自動乘車體驗。」

消息傳出後,亞馬遜股價應聲上漲。

延伸閱讀:偷走特斯拉商業機密纏訟1年,自動駕駛新創Zoox揪4共犯達成和解

900人:自動駕駛天團收之麾下

據了解,2014年,澳洲企業家和設計師蒂姆·肯德里·格雷和史丹佛大學無人駕駛計劃的傑西·萊文森創辦了Zoox,總部設在美國加州。原始團隊包括來自特斯拉、Alphabet和蘋果公司的工程師和專業人員。

與同行專注於軟體開發、感測器套件或車輛改裝不同,Zoox成立伊始的目標就是為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所需的硬體和軟體,力爭開發一款全新的自動駕駛汽車。

亞馬遜
Zoox的創辦人肯特利·克萊和萊文森。
圖/ 鈦媒體

換句話說,Zoox的野心很大,想一家包辦自動駕駛、車輛設計與製造、打車服務等服務。原本Zoox計劃今年底發布首款車型。亞馬遜則表示,收購就是幫Zoox實現夢想。據悉,雙方希望在9月前完成收購。

6年間,Zoox累計募資8億美元(約新台幣233.9億元),其還透過可轉換債券獲得了將近2億美元(約新台幣58.5億元)的資金,但燒錢極快,所以發布了裁員資訊,但仍有900名員工留守。而亞馬遜入主後,相關交易細節也被曝光:

首先,關於錢。亞馬遜收購Zoox拿出了13億美元(約新台幣380.2億元)現金,超過了競爭者——通用/Cruise的10.5億美元(約新台幣307.1億元)報價而勝出;交易完成前,亞馬遜還會為Zoox提供3,000萬美元(約新台幣8.7億元)的過渡性募資。

延伸閱讀:貝佐斯加入自駕車戰局!馬斯克怒酸「抄襲者」,兩大佬結怨為什麼這麼深?

同時,公司創辦人兼CTO傑西·萊文森將拿到一份為期三年的兌現計劃,佔其補償款的40%;公司CEO艾查·埃文斯將拿到價值340萬美元(約新台幣9,944萬元)的獎金;現有僱員的獎金池包括1.25億美元(約新台幣36.5億元)的現金和價值1億美元(約新台幣29.2億元)的亞馬遜受限股權;老的普通股現在每股價值70美分(約新台幣20.4元),傑西萊文森手上的股權價值3,400萬美元(約新台幣9.9億元)。

另一位離職的創辦人蒂姆·肯德里·格雷,也將拿到這個數字。至於其他員工,則能透過股票變現2,300萬美元(約新台幣6.7億元)。

Zoox無人駕駛系統路測
Zoox無人駕駛系統路測
圖/ 鈦媒體

其次,關於人才。亞馬遜表示,該公司的共同創辦人兼CTO傑西·萊文森和CEO艾查·埃文斯將繼續領導團隊。

同時,亞馬遜還擬定了關鍵清單,包括多份員工名單,後者均要求必須簽字入職亞馬遜,基本上保留了Zoox的原班人馬。

有媒體計算,亞馬遜花了13億美元(約新台幣380.2億元),目前Zoox員工900人,每個員工的成本竟高達144萬美元(約新台幣4,211萬元)的天價,但是考慮到亞馬遜能在矽谷留住這樣一支900人規模的自動駕駛天團,這筆買賣還是賺到了。

關於技術。目前,Zoox已擁有了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方案,其自動駕駛測試車輛已經在加州DMV授權的道路測試三年。

Zoox的自動駕駛汽車早在2018年底已獲得加州的自動駕駛打車服務營運牌照,這意味著Zoox可以為加州居民提供自動駕駛出行服務了。

因此,亞馬遜在收購Zoox之後,不僅間接拿到了自動駕駛打車牌照,而且有相對成熟的車輛可以融入物流配送體系。

亞馬遜表示,收購完成後,Zoox將繼續作為獨立部門營運,並繼續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為此,亞馬遜可能每年要投資20億美元(約新台幣584.9億元)來維持Zoox的營運。

8年:亞馬遜為自動駕駛下了多少血本?

但是,也正是因為先後拿下了Aurora和Zoox,讓亞馬遜有底氣與Alphabet旗下的Waymo、通用的Cruise、Uber、特斯拉和蘋果正面交鋒。而巨頭們的反應也很熱烈,Cruise開始挖Zoox人才的牆角。而馬斯克則在推特上怒懟貝佐斯是「抄襲者」。

這次收購,意味著亞馬遜在自動駕駛領域的佈局正式開始。比起打造自動駕駛全新車輛平台,亞馬遜更在乎的是將自動駕駛融入電商運輸配送的重要環節。

其實回顧亞馬遜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發展路徑,我們還要追溯到2012年。當時,亞馬遜收購了Kiva Systems公司,後者生產用於搬運貨物的倉儲機器人(AGV)。截至目前,亞馬遜已經在全球各地的倉庫中共投放了數萬台機器人。

2013年,亞馬遜還推出了「Prime Air」計劃,嘗試無人機投遞包裹,口號宣稱客戶下單30分鐘送達。雖然遭到群嘲,但是亞馬遜不為所動,依舊在完善計劃並重新設計分配中心,引入航空專家助力開發。雖然新型Prime Air試飛測試成功,但至今未能正式投入使用。

空中配送的路不太順利,亞馬遜又投入地面的研發。2016年,亞馬遜研發團隊,計劃開發無人駕駛卡車及叉車,以進行貨物運輸及車輛調配研究。2017年1月,亞馬遜開始申請管理無人駕駛在可逆車道導航的專利。後者能讓無人駕駛汽車具備車道「分配」的能力。

據路透社統計,美國專利商標局在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授予亞馬遜的5,000多項專利中,至少有210項涉及無人機和自動駕駛主題,堪比Google、蘋果、Uber等巨頭。

2017年,亞馬遜已經整合資源,建立了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部門。它的探索從供應鏈上採用無人化系統,到無人機,再到叉車、配送車到商用大車隊。同時,亞馬遜也加入了豐田無人駕駛平台的「e-Palette聯盟」,希望可以搭載不同的車身,提供包括送貨等多種服務。

亞馬遜
亞馬遜加入了豐田無人駕駛平台的「e-Palette聯盟」
圖/ 鈦媒體

2019年初,亞馬遜收購了送貨機器人新創公司Dispatch,利用其技術搭建了六輪自動送貨機器人Scout。據悉,Scout由電池驅動,以步行的速度前進,將為加州顧客運送包裹。為了確保安全,暫時會有人陪同。

Scout可以搭載貨物自動規劃路線將其送至消費者門口。經過幾個月測試,Scout在加州爾灣正式啟用。

2019年2月,亞馬遜等以5.3億美元(約新台幣155億元)入股自動駕駛新創公司Aurora。後者由前Google無人駕駛汽車專案負責人和特斯拉公司自動駕駛團隊負責人領導。入股之後,亞馬遜迅速引導其改變研發方向。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Aurora共同創辦人兼技術長斯特林·安德森會今年突然宣布將卡車自動駕駛的開發置於優先位置。要知道,Aurora作為業界頭部,可是一直專注的是為乘用車開發自動駕駛軟體。

對此,斯特林·安德森解釋稱「如果你想要一個安全的系統快速進入市場,最好是從卡車運輸開始。」

而此前,亞馬遜正是向電動卡車初創企業Rivian投資了7億美元(約新台幣204.7億元),隨後又訂購了10萬輛專用電動送貨車,預計2021年年初開始分批投放這些車輛,在未來五年內交付完畢。目前Rivian已經在開發電動皮卡。

類似的,亞馬遜看好Zoox此前展示的樣車底盤,因為後者更接近最後一公里配送的無人小車的規格,雖然短期內還看不到成效,但是可以預計亞馬遜將在未來3-5年,用自動駕駛串聯起一個新型配送體系。

貝佐斯的「算計」:要為省錢而花錢

很明顯,亞馬遜正在力推自動駕駛配送全鏈條的商業化。試想如果,亞馬遜接連搞定了Aurora(幹線運輸)、Rivian(城際、城市配送)、Zoox(短途、最後一公里配送)、Kiva(倉儲自動化所),那麼這個市場空間將有多大。

據統計,過去的2019年,亞馬遜在全球範圍內投遞了超過30億個包裹,其中有一半都是由亞馬遜自建物流體系完成。配送體量巨大,直接導致亞馬遜的倉儲物流費用高企。

有統計顯示,亞馬遜物流支出成本每年高達379億美元(約新台幣1.1兆元)。另據摩根士丹利測算,2019年其物流成本佔電商總成本的12%,若使用無人車,亞馬遜每年至少可以節省200億美元(約新台幣5,851億元)成本。

2020年,受疫情影響,電商需求量急劇增加,但人力成本也在上升,直接導致2020年第一季倉儲物流費用支出高達115億美元(約新台幣3,364億元)(2019年四季度是96億美元,約新台幣2,808億元),佔據一季度營業成本的26%以上,這也讓亞馬遜對於自動駕駛物流配送體系的需求更加迫切。

從自動駕駛行業角度,亞馬遜入局其實為垂直整合提供了思路。畢竟,作為科技巨頭,亞馬遜強大的資源背景,可以支持它透過控制供應鍊和對供應商合作夥伴的嚴格要求,來建立一個自己的自動駕駛物流標準,保證軟硬體無縫銜接。

而其他的橫向整合,則要求自動駕駛生態系統參與者,共同探討一系列互聯互通的標準,還得注意同步開發,商業協同。

從根本上講,亞馬遜是希望自動駕駛盤活自建倉儲物流無人化的轉型。彭博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25年亞馬遜運輸成本將超過600億美元(約新台幣1.7兆元)。

而隨著Zoox等所帶來的自動駕駛配送體係將大幅度降低相應成本,這或許才是貝佐斯在公司大會明確表示對汽車領域著迷的真正原因。

責任編輯:林芳如

本文授權轉載自:鈦媒體

關鍵字: #亞馬遜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