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迪士尼旅程之初!傳奇CEO教你打造千億IP帝國的獨門心法
回到迪士尼旅程之初!傳奇CEO教你打造千億IP帝國的獨門心法

1996年4月,麥可.艾斯納(Michael Eisner,前迪士尼CEO既董事長)到紐約我的辦公室來找我。他走進來關上門說:「我知道這裡不適合邁克爾.奧維茨(Michael Ovitz,前迪士尼總裁)。雇用他是一場災難。」他知道其他高層主管,比如迪士尼影業集團主席喬.羅斯(Joe Roth),都嚷嚷要辭職,因為他們非常沮喪。

他懇求我不要掛冠求去。我沒打算辭職。我雖然不喜歡目前的狀況,在迪士尼的頭6個月是我職業生涯中最令人氣餒、最沒生產力的一段日子,但我對這家公司還不熟悉,而且因為我在紐約工作,所以沒有像其他人那般痛苦。我認為麥可已經傷透腦筋了,我不想再增加他的壓力。

羅伯特.艾格(Robert Iger,又名Bob Iger)在2005年接任華特迪士尼公司執行長。那是個艱困的時期,競爭比以往激烈,科技變遷也比公司史上任何時間快速。但艾格15年內戰功輝煌,主導收購眾多強悍IP:從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漫威工作室、盧卡斯影業到21世紀福克斯集團,甚至催生影音串流服務Disney+,卸任前帶領迪士尼市值成長5倍(來到2385億美元)。

在自傳《我生命中的一段歷險》中,這位「迪士尼最會說故事的CEO」,分享了自己在經營迪士尼和領導20萬名員工時學到的課題,也探究了真正的領導不可或缺的原則。

bob-iger-michael-eisner-1208683-1280x0
前迪士尼CEO既董事長麥可.艾斯納(Michael Eisner)與艾格合照,在艾斯納即將卸任之時迪士尼內憂外患,堪稱史上最痛苦的一頁:重金拍攝珍珠港票房慘澹,巴黎迪士尼樂園血本無歸,連招牌動畫長片也被皮克斯打的焦頭爛額。
圖/ comicbook.com

沒人坐第二把交椅,但老闆對我始終有戒心

「我不知道我會什麼時候動手,」麥可對我說。「但我要解雇他。」他要求我不能透露半點口風,我保證守口如瓶。我不知道他還跟誰講過這件事,但我預料麥可在那次討論之後的幾週內會對奧維茨開口。結果拖了幾個月,緊張情勢加劇和組織功能失調變得更嚴重。每個人——他們兩個人,所有的領導高層,為奧維茨工作的全體員工──都怨聲載道。止血的時候到了。

註:艾格於1994年當上了ABC電視台的CEO,迪士尼在1996年把ABC買下後,就任迪士尼集團的營運長(COO),但時任迪士尼CEO艾斯納不信任他,在兩人之間多安插「總裁」的位子,即邁克爾.奧維茨。

終於,在12月,也就是麥可.艾斯納透露他要採取行動的8個多月後,解雇了邁克爾.奧維茨,結束了迪士尼史上痛苦的一頁(不過,奧維茨領走1億多美元遣散費,股東提起告訴,所以他造成的痛苦,仍舊以股東訴訟的形式持續著)。我現在與邁克爾.奧維茨關係融洽。在我擔任執行長期間,他不吝於讚揚迪士尼的成功。我回憶過往,覺得他不是壞人,而是一個巨大錯誤的參與者。文化的轉變對他來說實在太大了。

他和麥可都希望事情能夠成功,各自都有充分的理由。麥可希望奧維茨進入迪士尼,知道如何勝任愉快,可是奧維茨不知道需要怎麼自我調整,才能融入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企業文化大展身手。他們兩人本來應該都知道這件事情行不通,但卻刻意避免碰觸那些棘手問題,因為兩人都被自己的需求蒙蔽了雙眼。這是一件很難處理的事情,尤其是在當下。

robert iger
艾格指出,但當你發現自己希望某件事情能成功,對於「要如何做到」卻無法提出令自己信服的解釋——這時,就該有所警覺,你應該認真釐清一些問題: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這個解決方案合理嗎?如果我有疑慮,為什麼?我這樣做是有充分的理由,或者只是個人的一廂情願?
圖/ Robert Iger Twitter

接下來3年,麥可.艾斯納經營著這家沒有二號人物的公司。奧維茨離開後,我們的關係越來越緊密,但也不時感覺到麥可存有戒心,他覺得我對他的職位虎視眈眈,可能永遠無法推心置腹地信任我。這導致他對我的態度若即若離。麥可有時候讓我參與決策,向我傾吐心聲,可是突然又變得冷淡,跟我保持距離。

的確,我之所以在收購案後留下來,有一部分原因是我認為有一天我可能有機會執掌這家公司,但這並不意味著我想謀權篡位,而是意味著我會竭盡所能做好手頭的工作,並盡可能對公司有通盤了解。就像我整個職業生涯中的情況,如果麥可打算要下台,我想在這個機會來臨的時候做好準備。

就算不被信任,也要培養企圖心、做好準備

多年來,我一直被問到要如何培養企圖心:無論是自己的,還是你管理的人。

作為領導者,你應該希望周圍的人渴望有勇氣承擔更多責任,只要他們對未來工作的夢想,不會分散他們對現有工作的注意力。你不能好高騖遠。我見過很多人立定志向,追求某個職務,或完成某項計畫,但實際上實現的機會非常渺茫。他們一心嚮往可遇而不可求的高遠目標,會變成一件麻煩事。他們對現狀會越來越感到不耐煩。他們把一門心思放在其他事情,以致未在工作中盡到該盡的本分,因此企圖心產生了反效果。

所以要緊的是,知道如何找到平衡點,把手頭的工作做好;耐心等待;找機會表現;態度積極、幹勁十足以及保持專注,一旦機會出現,讓老闆覺得非你莫屬 。反之,如果你是老闆,你想要栽培的對象不是一味要求升職、抱怨自己大才小用的人,而是日復一日證明自己是無可取代的人。

robert iger george lucas
艾格(右)任內收購了漫威工作室(Marvel)和盧卡斯影業(Lucas Film),復仇者聯盟、星際大戰......為迪士尼帶來超級IP矩陣,豐富娛樂帝國的高品質品牌內容。左為盧卡斯影業創辦人喬治.盧卡斯。
圖/ Robert Iger Twitter

不過,公司的執行長和接班人之間的互動,往往令人憂心。我們都想相信自己是無可替代的,所以解決這個問題的訣竅是,你要有足夠的自覺,不要堅持自己是唯一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的人。

本質上,好的領導者要做的,不是讓自己不可或缺,而是要協助其他人準備日後可能接替你的位置――讓他們參與你自己的決策,找出他們所需要培養的技能,幫助他們進步。此外,就像我有時候不得不開誠布公,直言他們還沒有做好升職的準備,告訴他們原因何在。

看準上海潛力,啟動亞洲最大迪士尼計畫

麥可和我的關係說起來很複雜。有時候,我覺得他在質疑我的能力;有時候,他又豁達大度,激勵我,依賴我分擔工作。我們之間的最佳狀態發生在1998年年底,麥可來到我在紐約的辦公室,告訴我他想讓我創立並管理一個新的國際部。當時我擔任ABC集團的董事長, 也就是掌管ABC電視網和ESPN,以及所有的迪士尼電視節目。現在除了這些之外,他又交給我一個艱巨的任務,但我渴望去完成,也對麥可求助於我心存感激。

當時的迪士尼組織管理出奇的狹隘。我們的辦事處遍布世界各地,從拉丁美洲、印度到日本都有,但我們沒有一個清晰的全球戰略,甚至沒有一個合理的架構。例如,在日本,我們在東京某地有一家製片廠,在另一處有消費產品業務,在別處有電視台業務,彼此互不聯繫。麥可發現這個問題,知道需要改變。

他很清楚我們必須走向國際化。幾年前,他決心在中國建設一個主題樂園。麥可執掌迪士尼的第一個10年,公司的第二號人物弗蘭克.威爾斯(Frank Wells)在90年代初期曾向中國官員提出一些建議,但一直沒有太多進展。

上海迪士尼
艾格上任迪士尼國際部總裁後,第一要務就是在中國尋找建設迪士尼公園的地址:選定了上海浦東的一塊土地,決定建立在中國內地第一座迪士尼樂園,也是亞洲規模最大的迪士尼樂園。
圖/ 上海迪士尼

然而,從初期的會議中,中國察覺我們有興趣在當地蓋一座樂園,他們最近暗示,樂見其成。

迪士尼公司裡擁有國際經驗的高層主管寥寥可數,我是其中之一。我在這方面的經驗可追溯到我在ABC體育和《體育大世界》節目工作時期,我是唯一一個了解中國的人。在被迪士尼收購之前,我已經在那裡成功播出一些ABC兒童節目。所以麥可讓我擔任華特迪士尼國際部總裁,他不僅指派我制定一項國際戰略,還要求我在中國尋找設立主題樂園的地點。

我們針對地點做了初步討論,綜合考慮天氣、人口、可用土地等因素,我們很快得出結論,上海是唯一可以落腳的地點。1998年10月,威蘿(Willow Bay)懷孕進入第9個月,那是我們的第一個孩子。當時我第一次為了迪士尼到上海出差,被帶著四處參觀,去看了3塊地。「你可以選擇任何一塊,」中國官員說,「但你要迅速做出決定。」

shdr-theme-park-shanghai-disneyland-park-hero-full
沒有美國小鎮大街,上海迪士尼園區能看見全球在地化的最佳案例,建築結合經典IP與中國風。
圖/ 上海迪士尼

我們選定上海市郊浦東。不過我們第一次參觀時,那裡只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市郊小農村,很難想像當地矗立一座設施完善的迪士尼樂園,迪士尼城堡坐落其間的景象。眼前的村子運河星羅棋布,小孩嬉戲,流浪狗四處遊蕩。看似要塌的房屋,零零落落的普通商店,點綴著小菜園。自行車的數量遠遠超過汽車,放眼望去看不到現代社會的蹤影。

然而,上海國際機場即將開放,而且上海將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這裡的地理位置正好處於機場和上海「市中心」之間。於是從此展開一段長達18年的旅程,這讓我回到那個地方40多次。

本文授權轉載自《我生命中的一段歷險》,商業周刊出版

責任編輯:張庭銉

關鍵字: #迪士尼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兼顧創新與客戶需求,蔡司半導體以微影跟數位雙引擎助半導體客戶成長卓越
兼顧創新與客戶需求,蔡司半導體以微影跟數位雙引擎助半導體客戶成長卓越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蔡司半導體製造科技(ZEISS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ZEISS SMT)一向低調但卻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花費30餘年時間投入研發,與全球最大的晶片微影設備供應商艾司摩爾(ASML)合作推進極紫外光微影(EUV)技術,協助台積電等客戶將電路微縮至奈米甚至埃米級的精細尺度,打造更小、更快、更省電的晶片,靈活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

從EUV微影光學系統開始,ZEISS以光罩檢測與驗證、先進封裝與失效分析完善服務

「目前最令人振奮的進展是高數值孔徑EUV(High-NA-EUV)技術。」蔡司半導體技術長暨產品策略負責人Thomas Stammler博士表示,這項技術將幫助晶圓製造商邁向2奈米甚至埃米級製程,更好滿足人工智慧(AI)晶片等高效能應用需求。

蔡司半導體提供的服務不僅止於微影光學領域,隨著製程複雜度提升,蔡司因應客戶需求將產品服務範疇逐步擴展到光罩檢測、製程控制,以及先進封裝與失效分析等跨領域解決方案,協助半導體客戶創新與持續產業變革。

ZEISS SMT
蔡司半導體技術長暨產品策略負責人Thomas Stammler博士分享蔡司半導體的最新產品技術進程。
圖/ ZEISS SMT

例如,蔡司半導體推出光罩檢測與驗證系統–AIMS® EUV–協助晶圓製造廠模擬EUV設備的真實運作條件,判斷光罩上有那些關鍵缺陷,缺陷修復後還可以協助驗證是否有修復成功,確保光罩品質,進而保障良率與降低生產成本。

隨著先進製程逼近物理極限,產業轉向先進封裝尋找新突破:無論是以3DIC進行堆疊、還是以Chiplet進行模組化設計,都讓晶片可以在效能與能耗之間找到新平衡。蔡司看準這波趨勢,不僅提供異質整合相關設備,更將其在醫療影像、顯微鏡等領域累積的技術力,延伸到半導體檢測,讓解決方案更具差異化,也能快速回應市場變化。

化180年經驗為創新基礎,以數位化驅動持續創新

蔡司半導體為什麼能成為艾司摩爾EUV與High-NA-EUV微影設備的光學系統獨家供應商?答案來自近180年的技術底蘊與持續創新的企業文化。

「近180年的累積,讓我們能挑戰極端工藝,例如打造原子級平整度的EUV鏡面。」Thomas Stammler進一步解釋,蔡司半導體不僅傳承傳統光學工藝,也擅於跨域創新,將演算法應用於光學設計、利用AI提升檢測精度,並透過數據串聯製程控制。

事實上,蔡司半導體早在許多年前就將數位化與人工智慧技術融入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與產品服務等環節,持續優化核心競爭力。舉例來說,為了讓EUV設備鏡面達到原子等級的平整度,蔡司半導體在設計階段便透過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技術進行模擬、修正與驗證,確保鏡面平整度符合預期;此外,也將人工智慧與數位化科技應用在光罩檢測、修復、量測,確保產品功能有利於客戶發現與修復缺陷、進而提升良率等。

以客戶需求為核心,鏈結供應鏈資源與力量成就共好

「我們的數位化應用不僅是單純的優化產品,而是支持客戶共同研發,解決真正的營運痛點。」Thomas Stammler進一步指出,台灣半導體客戶具備技術領先地位,需要在地團隊與客戶進行定期且密切的互動溝通以確保創新模式與客戶需求一致。「我們有很多前瞻技術測試與驗證都是從台灣開始,這也是我們會持續加碼台灣投資的原因之一。」

台灣蔡司半導體總經理范雅亮面帶微笑地解釋:「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具關鍵地位,台灣團隊的角色不僅僅是銷售與售服,更參與研發與應用工程,鏈結全球資源,快速回應客戶問題,同時,確保技術解決方案與客戶需求一致。」

ZEISS SMT
台灣蔡司半導體總經理范雅亮表示,蔡司半導體的全球在地組織架構讓團隊成員可以快速回應客戶與市場需求。
圖/ ZEISS SMT

這份承諾,不僅是技術合作,亦體現在人才培育。為了讓在地團隊與德國總部保持同步,蔡司半導體建立跨國人才交流機制:不只是派台灣工程師到德國進行長期訓練,也讓德國專家定期來台灣與團隊共事,形成雙向交流的人才循環。「透過雙向交流模式,台灣工程師能第一時間掌握最新技術脈動,同時把在地客戶需求回饋給德國研發團隊,加速解決方案的落地。」范雅亮如是說道。

為了向台灣半導體產業生態圈傳遞:蔡司半導體全面布局「前段製程到後段封裝」並提供相應產品服務,於SEMICON Taiwan 2025國際半導體展期間,以論壇跟專家座談等多元形式與台灣生態圈互動,以全球資源、在地合作的方式,與台灣半導體產業生態圈一同前行。

展望未來,蔡司半導體不僅會持續投入技術創新,也會從各個面向深化與台灣的連結,協助客戶持續突破極限,邁向卓越成長。

更多資訊歡迎官網了解:蔡司半導體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