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失去中立性,是RISC-V的大好機會?晶心科總經理:「3年後有機會遍地開花」
ARM失去中立性,是RISC-V的大好機會?晶心科總經理:「3年後有機會遍地開花」

近期半導體界的大事件,非NVIDIA預計以400億美元(約合1.2兆新台幣)收購ARM莫屬了。

這不僅是半導體史上最大宗的併購案,NVIDIA以客戶之姿併購ARM,更是掀起波瀾,大家都在看,這個一向有著「科技界瑞士」稱號的ARM,是否能持續維持中立角色、提供客戶架構並同時保護客戶的機密?

延伸閱讀:半導體史上最大收購案!Nvidia砸1.1兆從軟銀手中買下Arm,背後打什麼算盤?

與此同時,另一頭主打以開源(Open Source)為精神的架構RISC-V,似乎找到了更佳的著力點發展。

晶心科技總經理林志明指出,這樣的「中立性」疑慮讓可能是NVIDIA競爭對手的企業,如高通等,對於採用ARM的架構產生擔憂,或將轉向RISC-V的懷抱、加速RISC-V的發展,「3年後,RISC-V的晶片在市場上將會遍地開花,」林志明說。

力晶科技總經理 王其國
王其國作為台灣RISC-V產業聯盟的會長,表示在這個領域的發展上,台灣半導體也不會缺席。
圖/ 簡永昌攝影

對此,力晶科技總經理、同時也是台灣RISC-V產業聯盟會長的王其國就表示,RISC-V正是一個鼓勵企業自己做自己、或是共享的一個架構,它就像是一張白紙任你去發揮。他也以數字佐證,根據Semico Research的調查,在2025年RISC-V的晶片數量將可上看624億個,2018至202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也達到146%,「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鎮也絕不缺席,」王其國說。

從模組化帶出RISC-V的優勢,也有殺傷力

RISC-V究竟有何優勢?林志明說,RISC-V的優點就在於開放、模組化、可擴充以及精簡等。

想像RISC-V的架構就是一個一個不同的積木(模組),因為具備開放的特性,所以不同於過去ARM的架構可能是提供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給客戶,採用RISC-V架構的使用者可以針對自己的需求去挑選需要的積木來組裝,聚焦在終端產品想要表現效能的地方,讓晶片的價值放到最大、同時也能節省不必要的功耗浪費。

晶心科技總經理 林志明
林志明表示,RISC-V的發展在NVIDIA併購ARM後肯定會因為「中立性」的問題,加速發展、3年後市場採用RISC-V晶片的應用將能遍地開花。
圖/ 簡永昌攝影

且基於可以模組化的方式,也創造出了擴充性跟精簡等優勢。用戶因為可以自己增加所需要的指令集,因此能夠依照終端裝置的需求來擴充模組達到需要的效能;同時也因為可以捨去掉不需要的部分,因此終端裝置如果體積較小,就能將晶片的設計調整成需要的尺寸,而不會受到傳統ARM架構比較封閉式的解決方案限制。

不過這些優勢背後也隱藏了風險。林志明說正因為可以自行增加指令集,因此若企業間沒有默契、沒能將架構盡可能在一個共同標準語言內發展,將會造成產品的破碎化,屆時下游廠商若是要開發相關的商品,將可能遇到非常複雜的難題,對比ARM的封閉式環境,因為統一由ARM來控制一切的標準,則相對單純。「這部分RISC-V總部也積極的在管控,」林志明說。

從超級電腦到微控制器,AI成為RISC-V最佳的切入點

至於RISC-V的最佳切入應用面在哪邊?林志明指出,其實上至超級電腦、下至MCU(微控制器),只要是要做遷入式晶片的都是RISC-V可以發揮的領域,「但目前看到的最佳應用主要是AI領域,」他進一步說到。

目前看來包括影像、語音的領域是有不少業者選擇RISC-V的架構,雖然無法揭露合作的對象,但林志明透露下半年會有更多採用晶心科RISC-V架構的客戶產品問世,而且整體看來3年後市場上RISC-V晶片將會遍地開花。

拓墣產業研究院資深分析師姚嘉洋也表示,RISC-V目前的生態圈來說已經相當完整,不管是參與的國家如美國、中國、歐洲等地,到IP供應商、雲端服務等都有相對應的業者,尤其在去年美國發布實體清單後,RISC-V更成了CPU IP的選項之一,生態系統的發展跟廠商間的連結合作,都越漸成熟。

拓墣分析師 姚嘉洋
姚嘉洋表示,面對地緣政治的難題,台灣的產官學界是否願意投入更多的資源因應,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圖/ 簡永昌攝影

但他也點出,台灣在全球RISC-V聯盟的廠商數量過少,在中美貿易戰之下未來都必須面臨選邊站的課題,國內的產官學界是否願意投入更多的資源,來因應地緣政治的產業變化,都是關鍵;且以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完整性來說,投入的廠商數量越多、就越有機會牽動全球RISC-V聯盟的策略動向。

如何擁抱開源、制定標準,成台灣業者下個挑戰

如果將來會是ARM跟RISC-V雙雄之爭的狀況,那台灣的挑戰何在?目前RISC-V全球的會員數將近700位,台灣作為半導體產業的重鎮,卻僅有聯發科、台積電、晶心科等6個企業加入,看在林志明眼裡,也認為這並不利於未來的發展。

RISC-V作為一個開源的架構,使用者能夠依照自己的需求增加指令集,相比目前大家所熟悉的ARM架構,「台灣的業者習慣了OEM的方式,比較喜歡一個包套的解決方案,」林志明說。但面對RISC-V的開放精神,他也說業者要有主動制定晶片規格的能力,「因為不能制定規格,就會缺少推動市場創新的機會,」林志明也強調屆時將難以成為領導市場的對象。

責任編輯:蕭閔云

關鍵字: #Nvidia #ARM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