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應用精彩綻放,我們何妨一試?
5G應用精彩綻放,我們何妨一試?
2020.10.06 | 5G通訊

台灣電信業者砸重金標頻譜和積極布建5G,中華、遠傳及台灣大哥大電信三雄正式邁入5G時代,並在政府關切下,推出實惠資費價格搭配5G新應用,以期吸引用戶升級。

但由於台灣4G服務「便宜又大碗」,國人普遍認為「4G吃到飽就足夠快了」;也有人覺得「還看不見重點應用」,因此抱持濃厚的觀望心態。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看能否拉近這個新技術與你我的距離。

5G在消費端的應用偏重在娛樂方面,外界最看好利用其大頻寬(eMBB, Enhanced Mobile Broad Band)特性的VR應用,能提供用戶更好的沉浸式體驗,尤其疫情當下難以踏出國門,若要享受馬爾地夫海天一色的美景,或是前進巴黎、埃及感受異國風情,只要戴上VR頭盔就能說走就走!

多視角影音轉播服務也引起了許多新5G用戶的興趣,比如遠傳friDay Video引進M Countdown等,採用多視角轉播的韓國流行歌舞表演節目;國人喜歡的棒球、籃球的球賽轉播,也可以透過多視角,呈現運動員每一次揮灑汗水的精彩表現;高人氣演唱會轉播,可以把觀看角度的選擇權交還歌迷,用手機就能恣意地觀賞偶像,這就是透過5G才能做到的體驗!另由於5G網速較4G有10倍的成長,雲端遊戲的發展條件也已經成熟,精彩可期。

網路取代馬路,偏鄉醫療不打折

台灣醫療水準在國際上有口皆碑,但走訪偏鄉,就能感受醫療資源不是所有國民都能雨露均霑,城鄉差距是多面向且巨大的。假設一位住在偏鄉的阿伯,騎機車再轉火車進市區看醫生,得耗上4個小時和幾近於看診所需的費用,對於手頭不寬裕的偏鄉民眾來說,自然非到不得已才會去城裡看醫生。

shutterstock_1585488472_遠距醫療
透過智慧醫療的實現,未來看醫生將可轉化為遠距、高科技、以病人為核心,提早診斷的醫療模式。
圖/ RossHele via shutterstock

偏鄉缺的是醫院嗎?其實缺的是醫生,尤其是專科醫生。而5G時代的遠距醫療,就是以優質的網路取代馬路,讓偏鄉民眾在區域衛生所看診,能透過5G網路即時回傳醫療影像、數據至醫學中心,讓醫學中心的專科醫生精準判斷病情並給予專業上的協助。

這要如何做到呢?關鍵之一在於電信業者必須投注許多心力,包含派出多組工程人員深入偏鄉架設基地台,提供優質的5G+4G網路涵蓋,才能讓偏鄉醫療不打折。

如此的遠距醫療場景不是紙上談兵,也不是概念驗證(PoC)。遠傳已與台東縣政府合作,在包含蘭嶼、綠島在內的台東縣11處衛生所於今年5月啟動遠距診療(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共計有26,000個家庭、70,000人受惠。因為遠距診療,台東偏鄉民眾可以免於長途往返奔波和高額交通費用,即能享受高醫附院、花蓮慈濟醫院、和台東馬偕等醫院的醫療資源。

推薦閱讀:遠傳瞄準5G醫療!但遠距醫療有商業模式嗎?兩大關鍵解析

專網助產線進化,節省人力更有效率

如果你對工廠的了解,還停留在作業員一個個在獨立產線作業,那麼5G智慧製造將顛覆你的想像!

以台達電、微軟與遠傳合作打造的全國第一座5G智慧工廠為例,透過5G企業專網,連結無人搬運車(AGV)、自動光學檢測(AOI)設備、雲端運算、物聯網與混合實境(MR)等應用,建立智慧物流調度系統,可以穩定執行物流搬運作業,大幅縮減物料搬運次數以及人力成本,並讓管理者依據監測資訊即時下達指令,有效提高產能。

傳統產業的5G需求也是同樣殷切的。傳統的紡織印染廠,透過人眼比對斷紗、變色等瑕疵,既耗時又費工;遠傳協助遠東新在紡織產線導入智慧驗布機、智慧驗印花機,在5G時代將視覺人工智慧(AI)應用於智慧驗布,透過高解析度的攝影,充分發揮5G的低延遲特性傳輸,由AI運算來做即時的瑕疵辨識,大幅提高驗布效率和精準度。

推薦閱讀:寶成導入5G、AR升級智慧製鞋產線,西門子和遠傳助陣!開發遠距設備維護平台

類似的應用會愈來愈普遍,未來消費者所購買的產品,都可藉由5G帶動的自動化提升品質,5G與我們的距離真的很近!

科技演進飛快,我們以前看的「科幻片」曾幾何時已離現實生活愈來愈近。而科技的應用,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台灣在5G進程上比起世界其他地區算前面的;且我們又幸運地比其他國家控制疫情得當,經濟活動大致照常,那麼在電信業者以天價標下5G頻譜,並推出CP值極高的5G資費和服務,消費者何妨一試?

只有在眾人皆能參與、給予回饋之後,我們的5G服務才能更精進、運用更多元,也許會超越許多早一步導入5G的國家。

想像這麼一天:我們搭乘自動駕駛的無人車上班,戴著智慧眼鏡與位在美國的同事開全像投影會議,下班回家路上,經AI推薦走進無人商店購買小洋裝,回家享受機器人沖調咖啡,開始規畫周末與姊妹淘的視訊下午茶……這些創新情境透過5G真的都不是夢。而我們與5G的距離,就是「何妨一試」的心態,與一支新5G手機。

責任編輯:陳建鈞

(本文內容同步刊載於《數位時代》第317期,2020年10月號雜誌)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