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8成台灣觀眾認為,看影集能了解LGBTQIA+族群!Netflix推薦10部熱門作品
逾8成台灣觀眾認為,看影集能了解LGBTQIA+族群!Netflix推薦10部熱門作品

為迎接即將於10月31日舉辦的一年一度「台灣同志遊行(Taiwan LGBT Pride)」,Netflix特別在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合法化的台灣,針對娛樂影視內容中的LGBTQIA+族群身影,進行一項調查。其調查發現:「逾八成(82.6%)台灣人認為影集或電影這樣的娛樂類型,在人們變得更加了解、更快接受LGBTQIA+族群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娛樂影視內容的珍貴,就在於透過「說故事」的力量刻畫世界各地不同族群的生活樣貌。因此,此調查結果同時給予為LGBTQIA+族群發聲的影集與電影創作者肯定與鼓勵。

以下為Netflix針對影視內容與 LGBTQIA+ 族群調查出的三大結果:

影集或電影能幫助我們了解他人對於生活的想法與感受(92.1%)

受訪台灣民眾中,約78.7%平時有觀看影集與電影的習慣,近七成平時的觀看管道包括網路串流平台(如愛奇藝、Netflix、CatchPlay)、社交網路平台(如Facebook、TikTok、Twitter)與免費影音網站,其中逾半數以上則使用具「付費訂閱制度」的網路串流平台。近一步探討觀賞影集或電影的動機發現,影視內容除了被視為休閒娛樂消遣或紓解生活壓力的管道之外,有超過半數的台灣人認為,影集或電影能幫助他們「更了解這世界與身邊的人」或「找到引起情感共鳴的故事」。

另外,82.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曾經在影集或電影中看見自己的生活樣貌或人生寫照」,92.1%認為「收看影集或電影能幫助自己了解他人對於生活的想法與感受」。

Netflix挺同志
圖/ Netflix

收看影集或電影有助於了解LGBTQIA+族群的生活方式(84.9%)

從2015年開播、被譽為神劇的影集《超感8人組》,至2018年獲頒兩座金馬獎肯定的《誰先愛上他的》、一舉拿下2019年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及酷兒金棕櫚獎的《燃燒女子的畫像》,跟近期備受注目的《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隨全球思想進步與對多元議題的關懷,LGBTQIA+族群也成為影視內容中常出現的故事主人翁。

在台灣,84.0%的受訪者「曾經在影集或電影中看過LGBTQIA+族群的角色或劇情」,並有84.9%認為「收看影集或電影是一個有助於了解 LGBTQIA+族群生活的方式」。

Netflix挺同志
圖/ Netflix

影集或電影在人們更加了解、更快接受LGBTQIA+族群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82.6%)

在創作動能蓬勃的臺灣影視與OTT產業中,有許多影集或電影創作者懷抱透過熱情,透過影像訴說不為人知的精彩故事,創作主題多元,也因此出現GagaOOLala線上同志影音平台與CHOCO TV等推出多部原創BL劇的品牌。這種類型的影集或電影,不僅成功吸引喜歡特定觀眾,更提供人們「認識這個世界」的多元管道。因此,82.6%的受訪者認為「像影集或電影這樣的娛樂類型,在人們變得更加了解、更快接受LGBTQIA+族群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Netflix挺同志
圖/ Netflix

另外,平時有觀賞Netflix原創LGBTQIA+影視作品的受訪者中,也選出10部有助於台灣觀眾對LGBTQIA+族群有更多了解或認同的影集或電影:

Netflix挺同志
圖/ Netflix

1、AJ與皇后(AJ and the Queen)

AJ and the Queen
圖/ Netflix

《AJ與皇后》這部歡樂、誇張的影集探討家庭、友情、愛與失去。兩個主角(變裝皇后紅寶石與10歲的AJ)一邊遊歷美國各地,尋找一點點的快樂,也一邊幫助彼此走出令人心碎的過去,面對充滿挑戰的現在,並迎接充滿希望的未來。

2、不能見光的愛(A Secret Love)

A Secret Love
圖/ Netflix

《不能見光的愛》講述一則不可思議的愛情故事:泰莉多納胡(Terry Donahue)與派蒂韓薛爾(Pat Henschel)兩人情牽彼此,攜手走過將近七十年的歲月。紀錄著初識彼此的時刻,如何在芝加哥度過各自的職業生涯、如何向家人們出櫃等。隨著年紀增長,她們得面對病痛和難關,在邁向生命終點的前夕,她倆的愛更顯得屹立不搖。

3、魯保羅變裝皇后秀(RuPaul's Drag Race)

RuPaul's Drag Race
圖/ Netflix

節目自2009年首播至今屢獲艾美獎肯定,曾連續三年拿下最佳實境秀及最佳實境秀主持人兩項大獎。參賽皇后們在節目中使出渾身解數,從造型、走秀、服裝設計都得一手包辦,只為得到傳奇變裝皇后魯保羅的青睞,並贏得「美國下一位超級變裝巨星」的頭銜及10萬美元獎金,為此,他們不時上演大打出手、抹黑造謠的戲碼。

4、漢娜的遺言(13 Reasons Why)

13 Reasons Why
圖/ Netflix

改編自2007年由傑伊艾夏所寫的同名小說,並由美國歌壇小天后席琳娜戈梅茲(Selena Gomez)擔任監製的《漢娜的遺言》,是絕不能錯過的校園影集。以高中生漢娜自殺後留下的13捲錄音帶為故事主軸,透過她娓娓道出自己自殺的原因,深入刻畫校園霸凌及青少年議題。

5、好想做一次(Never Have I Ever)

Never Have I Ever
圖/ Netflix

《好想做一次》描述歷經重大傷痛及低潮的Devi,眼看嶄新的學期即將展開,決心擺脫過去的包袱,不想再成為人人口中的書呆子,想以行動證明自己也是能交到帥男友、做瘋狂事情的酷女孩,而引發一連串搞笑又溫馨的趣事!取材自知名編劇敏迪卡靈(Mindy Kaling)真實童年故事,《好想做一次》以詼諧幽默的方式,探討著青少年生活中的愛情、友誼與家庭關係,並打破好萊塢對印度文化的框架。

6、勁爆女子監獄(Orange is the New Black)

Orange is the New Black
圖/ Netflix

《勁爆女子監獄》這部令人瞠目結舌、備受讚譽的影集,出自於艾美獎得主珍姬可汗(Jenji Kohan)之手,改編自派波兒克爾曼(Piper Kerman)的監獄經歷回憶錄,講述一群女囚的故事,大膽地把好萊塢一直以來忽略的各種女性擺在螢幕前。

7、青春無密語(Big Mouth)

Big Mouth
圖/ Netflix

《青春無密語》是一部前衛、犀利的成人動畫喜劇,由摯友尼克克羅爾(Nick Kroll)和安德魯戈柏(Andrew Goldberg)共同創作,描述青春洋溢的好友體驗青春期的種種奇事和驚恐,生活也隨之天翻地覆。

8、性愛自修室(Sex Education)

Sex Education
圖/ Netflix

《性愛自修室》的主角歐帝斯米爾本(Otis Milburn)是個不善與人交際的高中生,他和媽媽珍(Jean)一起生活,珍是名性治療師。第一季裡,歐帝斯和朋友梅芙威利(Maeve Wiley)在學校內設立性愛門診,發揮他敏銳的天賦,向同學提供性愛建議。

9、超感8人組(Sense8)

Sense8
圖/ Netflix

《超感8人組》以居住在全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八名角色為中心。經歷過了一次充滿暴力的幻覺後,他們發現彼此心靈因此而相連,還能夠互相隔空看到和說話,彷彿置身同處,也知道彼此最深層的秘密。這八個人除了必須適應他們新生的能力,還要面對某個組織的追捕、囚禁、殺害及解剖。

10、酷男的異想世界(Queer Eye)

Queer Eye
圖/ Netflix

十五年前,艾美獎得獎影集《酷男的異想世界》為實境節目開創新氣象,睽違多年後,Netflix再續經典,邀請全新的「酷男五人組」(Fab Five)帶領全球觀眾認識多面向的現代美學觀點。全新面孔的「酷男五人組」將與各種背景的男女合作,與價值觀和自己背道而馳的來賓交手。本節目觸及LGBTQ權利、社會評論等包羅萬象的話題!

這次調查是由Netflix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執行,採用量化研究方法,調查對象為20歲以上之民眾,並以網路作為資料蒐集之主要管道。調查時間自2020年9月26日至10月4日,最終回收共計1,068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3.0%以內。

另外,本次調查針對三個基本變項進行結構控制,其中「性別」、「居住地區」之樣本配置原則,主要是以內政部戶政司2020年8月20歲以上人口統計資料為基礎,按實際狀況進行配置;至於年齡部分,則分為四個世代等比配置(20-29歲、30-39歲、40-49歲與50歲以上)。

責任編輯:文潔琳、錢玉紘

關鍵字: #Netflix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