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來了,準備好清空購物車了嗎?市調顯示,台灣網友在雙11檔期網購預算平均是1.03萬元,但其中6成只花7000元以內,不過,更有一群高消費網購黃金用戶,他們預算遠超過1萬元,因此拉高了平均消費額。
最大預算族群,落居1萬元以上及4000元兩群
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網購比例正大幅提升中,加上消費者對於雙11檔期熟悉度穩定上升,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針對「雙11網友網購意向」進行網路調查發現,今年有意願參與雙11購物人數佔比,從2019年22.4%上漲近兩倍,來到40.1%,各年齡層有購物意願者比例皆超過35%,且42.4%網友為「有計畫性」購物。
至於消費預算口袋深淺,則有兩極化現象,MIC表示,雙11檔期的網購預算平均為10,350元,有6成網友消費預算在7,000元之內,且其實32%網友消費預算落在1,000~4,000元區間,第二大族群是28%高消費族群的網購預算超過10,000元。
至於會去哪買?資策會MIC調查顯示,網友最青睞的首選雙11購物平台依序為蝦皮購物(45.9%)、momo(30.9%)、PChome(30%)、Yahoo(22%)與淘寶/天貓(12.3%),男性第二首選平台為PChome,女性為momo。
雙11最愛買3C家電,餐飲票券掉出榜外
前5大網友購物品項依序為「3C家電(33.4%)」、「日常用品(29.4%)」、「服飾配件(18.1%)」、「食品保健(15.3%)」與「美容保養(14.6%)」,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陳冠文指出,日常用品比例相較2019年微幅上漲3.5%,除此,疫情帶動消費者的健康意識抬頭,更養成消費者穩定的線上購物習慣,「食品保健」比例上升6.8%,2019年第5名「餐飲票券」則受到疫情影響退出前五名。
至於購物平台勝出的前五大因素,依序為「價格便宜(60.6%)」、「商品種類齊全(39.1%)」、「網路購物金回饋(34.8%)」、「物流配送快速(30%)」與「平台介面好用度(20.1%)」,其中,物流配送快速選項重要性大幅上升中,較2019年上升近5%,在意購物金回饋比例雖略微下降,仍為選擇平台的重要因素。
女生愛免運,男生重視信用卡優惠
MIC產業分析師陳冠文表示,「商品種類齊全」在意權重較2019年比例上升10.6%,排名從第3名上升至第2名,反映出消費者對於商品種類重視度有所提升,網購型態逐漸朝向一站式購足。
其次,「免運活動(58%)」仍然是最為吸引消費者的促銷手段,其他促銷活動吸引力排名依序為「銀行信用卡優惠(40.8%)」、「與雙11有關的諧音促銷(32%)」、「網路限量/特惠/首賣活動(28.5%)」與「滿額贈購物金(26.9%)」。
其中,「免運活動」比例較2019年上升11.2%,「網路限量/特惠/首賣商品」則比例下降7%,男性消費者更在乎銀行信用卡優惠,而女性則更注重免運活動。
產業分析師陳冠文提出兩大觀察,一為消費者網購頻率持續提升,且更加習慣「想買就買」、不用湊滿額也能享有免運的服務模式;二是消費者已開始習慣各種電商購物節的特價促銷活動,因此對特惠活動刺激有感度呈現下降趨勢。
他也指出,由於消費者購物習慣朝買生活所需物品方向發展,建議業者掌握「價格」、「種類」與「回饋」三大原則,優化物流配送與介面操作,提升消費者使用頻率,進而強化忠誠度。
陳冠文表示,消費者對於雙11已產生類似於百貨周年慶的普遍認知,雙11發展至今已跳脫電商平台節日,擴展至品牌專賣、外送、住房等線上通路業者,甚至線下通路業者,如品牌專賣、量販、超商、超市等,未來雙11效應會更快速直接的影響更多跨產業業者。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