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醫療科技展亮點一次看!急診室更智慧、1.5小時檢驗是否染疫,從居家到醫院還有哪些應用?
2020醫療科技展亮點一次看!急診室更智慧、1.5小時檢驗是否染疫,從居家到醫院還有哪些應用?

台灣醫療科技展於12月3日至12月6日,在南港展覽館 1 館 4 樓展出,這是疫後情時期,實體規模最盛的醫療專業展會。

今年有 550 個參展機構與企業、150 個新創團隊攜手呈現 AI 與雲端、IoT 物聯、感測 Sensor 晶片、 8K 顯像技術、5G 通訊傳輸、VR、AR 等,這些科技技術在醫療和健康的應用從醫院至個人、居家等各項大健康場域。

延伸閱讀:1滴血驗9種癌症!英業達發表全球第一台「負篩癌細胞檢測儀」,獲醫學中心採用

參與的醫療機構:包含台大、榮總、陽明、交大、中國附醫、成大、北醫、長庚、中山、軍醫局、馬偕、亞東、新光等全台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等,而近年來跨足智慧醫療的多家科技大廠也沒缺席,包含廣達、緯創、友達、群創、仁寶、佳世達、華碩、研華、Garmin、中強光電等超過 20 家科技大廠,指標外商則有HITACHI、Epson、illumina、Roche、Varian等。

此外,因應精準醫療與精準健康等國人照護的新需求,包括細胞治療與再生醫療、精準基因與癌症檢測等新科技,也都是近年非常有國際競爭力的領域,將在展會中展現最新的突破與未來全球市場布局,有哪些特別的亮點?

延伸閱讀:器官晶片、AI偵測胰臟癌⋯6張圖直擊台灣醫院科技,新趨勢有哪些?

宣捷集團打造MR影像資料庫

宣捷集團關係企業──智捷生醫也發表首創的AI DATA 資料庫,利用Holoeyes XR影像軟體,提供醫院、學校等相關領域專業人士MR 影像,運用在教學研究、臨床教育或各種專業需求.因應5G時代來臨更發表全球第一個MR直播系統,可以運用在遠距教學、會議系統,成為醫療人員交流平台。

英國與日本已經有大學醫學院開始將VR影像作為教育課程的一環,結合學生在家、海外地區仍可學習不中斷的延續性,創新的VR課程教學模式,為未來必經的醫療科技道路。

智捷生醫今年打造的全球首創XR AI智慧醫療AI DATA資料庫,猶如病例影像百科,提供全世界的醫療體系更完善的影像資料庫,未來將從台灣、日本、中國等地向海外擴展AI資料庫,進一步協助醫病溝通、教育研討、臨床手術、醫材模擬,透過虛擬空間模擬的VR/MR眼鏡甚至是電腦、手機呈現360度無死角的新視野。

智捷生醫董事長孫継信指出,VR的虛實結合,加上病理數據的影像化,能讓醫病溝通之間更為順暢,在教育方面,多元化的教學、立體空間建構的概念,更能讓學生們理解力大為提升;臨床上,醫生們可以利用遠距VR系統做術前會議、術中支援、術後觀察紀錄。不管是醫院或學校、臨床或教育,VR影像呈現已經是未來趨勢,搭配5G時代的來臨,無國界無時差的技術,會讓醫療科技推上更高的層次。

竹科:成立40年,19家廠商參與

竹科共有19家廠商參與,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下稱竹科管理局)以遠端照護、生物檢測、智慧診斷、精準醫療等項目為主軸,展示廠商技術實力。

參與的包括滙嘉健康nFOPT®智慧照護系統、五鼎生技之欣舒測專業型血糖血酮測試系統、友達光電跨足生醫領域開發之AI跌倒偵測及銀髮賦能平台、晉弘科技數位傳輸及雲端儲存Horus Scope DSC-300P數位五官鏡組、台欣生技『自動編碼』校正技術之血糖監測系統、旺北科技AI加值及數據分析系統、虹光精密360°全景式消化道膠囊內視鏡與影像讀取器、千才生醫半導體靜脈雷射、能資國際移動式放射治療光源(IORT X ray tube)等。

同時,今年也是竹科成立的40周年,其中新竹生醫園區2019年創造5.33億元業績,比前一年大幅成長62%,表現亮眼。

2020醫療科技展
圖/ 竹科管理局
醫療科技展_竹科參展廠商。
圖/ 竹科

明基佳世達:智慧醫療三大創新應用

明基佳世達集團則聚焦三大主題:智慧醫療、健康防疫、樂活美學,以九大展區呈現醫療事業佈局。

智慧醫療方面,展區包含提供醫護人員簡單高效手術室整合體驗的「5G 4K遠距手術室」,導入明基可攜式超音波、醫療顯示器、世界知名醫療影像品牌ESAOTE醫用核磁共振和全系列全方位超音波機種的「醫療影像中心」,主攻復健、疼痛與獸醫等領域市場,以及提供洗腎病患一條龍服務的「智慧透析中心」,其中國內第一台自行開發中的洗腎機首次參展亮相,未來不用國外進口,台灣也能自行生產製造安全有效的產品,讓腎臟病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體驗和日常生活品質。

健康防疫方面,展區包含各式「醫療耗材」、國韶實業的「醫強潔淨液」,以及智慧照護中心,以「智慧居家」與「生理訊號量測」為兩大特色,在發生異常時迅速反應,通報社福與醫療機構,並彙整健康數據,連結至雲端資料庫,精準掌握被照護者的健康狀態,用智慧科技滿足醫療需求,實現樂活健康的居家照護

樂活美學部分,則有「醫療美學中心」、「數位植牙矯正中心」、「數位聽力中心」等三大展區。

佳世達醫療器材事業群總經理楊宏培指出,防疫首重物資,台灣之所以成為這次全球抗疫的模範生,除政府緊急實施一系列的應變措施外,國內可以自行生產防疫物資為主要關鍵。

他強調,佳世達將持續落實橫向擴展與縱向延伸的發展,觀察疫情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超前佈署投資台灣醫用酒精第一品牌國韶實業,更憑藉完善的醫療器材生產管理系統,快速投入口罩生產線,「另外,明基可攜式超音波日前更獲得泰國台僑胞選用,捐贈當地醫院,成為對抗疫情的重要夥伴。」

威盛電子:攜手馬偕醫院,讓急診室更智慧

AI嵌入式大廠威盛電子與馬偕紀念醫院再次合作,以資訊圖像化、辨識色彩化的「急診戰情室」概念,打造更完整的智慧資訊看板。

馬偕紀念醫院急診室病人數高居全國第三,為使病人情況能夠通盤掌握、即時因應,急診內科主任蔡維德以20年的急診經驗,提出臨床醫護需求,再透過資訊看板呈現,得以使病人情況、動向等訊息一目瞭然。

此次合作的智慧急診醫護資訊看板共包含三種型式,分別為「床位/病人預警系統」、「病人檢查排程系統」及「病人動向/會診系統」,雖然比不上電影情節,但清楚明顯的即時智慧醫療看板系統,的確可以幫助醫護人員更了解急診病人的情況。
其中第一項「床位/病人預警系統」,可以做到即時監控,並採用紅綠燈的概念來幫助急診室人員判斷病床及病患目前實際的狀況。

威盛電子全球行銷副總Richard Brown表示 : 「透過科技和醫療業界緊密的合作,將大幅減少醫護人員的繁重工作並專注於照顧病患的進程。加速病患健康恢復的時間,是科技業和醫療結合最終目的;發揮智慧醫療最大的功能,能和馬偕醫院這樣優秀的團隊合作,深入理解醫療過程的繁瑣進而協助智慧急診醫療的落實,我們感到非常榮幸,也深信這樣的合作會持續下去,讓病患得到最好的服務!!」

緯創醫學科技:全方位照護平台,落實數位醫療應用

緯創醫學科技近年來專注耕耘醫療領域,因應2020年初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積極將醫療產業推進於精準醫療、數位醫療及大健康照護領域,醫療展中也將展出一系列應用。

Health 365健康照護平台: 緯創醫學科技近年來已將「血液透析併發症風險評估系統」導入數個透析場域,逐步構建慢性病照護平台與健康照護管理創新服務。緯創醫學的Health365健康照護平台,以全天候健康守護為概念,實現無圍牆醫療服務,從失智早篩到失能衰弱檢測,從單一腎臟病到多種慢性疾病管理,從個人到家戶,從院內到院外,從治療到預防,進而從台灣擴展至國際,整合專業醫療資源,實現健康有品質的日常健康管理,落實數位醫療應用。

首創mCODE數位病理平台: 高雄榮民總醫院攜手緯創醫學科技,打造創新整合型數位病理平台。為了提升病理報告輸入品質與效率,達到資料結構化與可交換性,以快速健康照護互通資源(FHIR mCODE)為架構,建立數位病理資訊平台,且整合病理科與放射影像科系統,達到遠距會診、遠距報告及遠診處置等目的。

Garmin:內建20多款智慧模式的智慧腕錶

IDC國際數據資訊最新預測,2020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上看4億部,比起2019的出貨量,成長率高達14.5%,疫情使得人們更加重視自身健康情況。

Garmin Venu Sq GPS智慧腕錶
圖/ Garmin

Garmin推出全新萬元以下錶款-Venu Sq GPS智慧腕錶,智慧模式使用之下擁有長達6天電池續航力,內建包含重訓、有氧、瑜珈、跑步、自行車等超過20種室內外的多樣化運動模式。還有悠遊卡及Garmin Pay行動支付,採1.3吋方型康寧玻璃觸控螢幕,重量僅37.6g,並提供石墨黑、白砂玫瑰金、藏青藍、深碳灰、純白香檳金和淺灰紫等六款配色。

Garmin亞洲區行銷與業務協理林孟垣表示:「疫情讓Garmin看到不同以往的消費型態及消費者對於健康管理更強烈的訴求,Venu Sq GPS智慧腕錶的推出,生活上各項智慧、健康監測及運動功能一應俱全,期盼讓消費者可以更輕鬆地享受健康便利的生活模式。」

Venu Sq GPS智慧腕錶標準版建議售價NT$6,990,Venu Sq GPS智慧腕錶音樂版建議售價NT$7,990,。Venu Sq GPS智慧腕錶將於12/1上市,並於12/15-12/17開放PChome、Momo、Yahoo電商平台預購,12/18正式開賣。

安勤科技:醫療級行動工作站,隨時協助護理人員

專業嵌入式工業電腦製造商安勤科技則展出視訊行動醫療推車工作站,可以即時更新護理資訊,提升臨床照護品質,隨時隨地穿梭於病房、檢查室、術前準備室等醫療環境。

行動工作站的全平面觸控電腦通過醫規UL-60601-1,外殼抗菌處理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觸控面板防水防塵,醫護人員戴著手套也能操作,避免接觸傳染的疑慮。內建雙熱插拔電池,亦可結合醫療器材、視訊影音設備,打造各式無線醫療應用情境,提升照護品質與作業效率

工研院:推智慧樂齡照護,用科技解決長照問題

據內政部統計,臺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國人的平均壽命已達80.9歲,但其中「需要靠他人照顧」的年數為8.8年,平均臥床年數為7.3年,如何運用科技加值,找出健康變老的新解方,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在經濟部工業局的支持下,工研院執行物聯網晶片化整合服務計畫(IoT Integrated Service Center,簡稱IisC),積極鎖定健康照護領域發展,結合世大智科、西凱斐博壘工作室(CKfablab)、瑞愛生醫、華碼數位、愛微科、富山福祉、先進醫資、仁萌、新鉅峰、和欣光通共11家新創與創新公司,於台灣醫療科技展中打造「智慧樂齡照護主題館」,展出兼具便利實用與人性關懷的智慧長照科技,擘劃智慧照護的新樣貌。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副所長,同時也是IisC計畫主持人胡紀平表示,結合科技以減輕照護者的負擔、提升照護品質,是縮小照護需求與照護人力缺口的解方;而運用科技,提前預警意外、及早給予需要的鍛鍊,協助長者維持健康,更是長照治本之道。

IisC串聯工研院研發能量,與新創與創新公司攜手,打造智慧照護驗證試驗場域,整合「安心照護手環」、「體溫感測貼片」、「智慧膝力環」、「血感槍」、「認知促進地墊」、「智慧枕頭戰」,對長者一日生活所需的照護,設計一條龍式的照護方案,並實際導入台灣受恩、祥寶長照集團、與貴族長照中心等機構,解決長照場景中常遇到的長者退化、照護上高人力需求等狀況。

P1
工研院執行工業局物聯網晶片化整合服務計畫(簡稱IisC)舉辦IoT照護醫療發展應用與技術交流會,邀請相關專家與照護機構場域代表進行智慧照護議題的分享。圖(左起)工研院電光系統所經理傅毅耕、工研院電光系統所副所長胡紀平、台灣受恩總經理劉庭軒、經濟部工業局副組長呂正欽、瑞愛生醫總經理顏碩廷、資策會服創所主任蔡明宏、中山產發執行長謝佳宏。
圖/ 工研院

「智慧樂齡照護主題館」以模擬長者日常生活照護情境應用為背景。「安心照護手環」可即時紀錄體溫、心率、步行數、睡眠狀況等生理資訊,提醒長輩生理健康狀況,也可以透過「健康管理服務」功能給予各項健康上的建議。

穿套在膝蓋部位的「智慧膝力環」,則同步感測長輩抬腿角度、抬腿維持時間、動作速度、動作一致程度等數據,並即時回饋確保動作到位,聰明分析使用者肌力的靈活度、穩定度和肌耐力,並運用藍芽與手機連線與長輩進行練習中的互動,鍛鍊長輩們有好的行動力;「血感槍」利用光學感測血紅素的原理,使用者只需在如廁後將感測器前端放入馬桶水中,等待 10 秒鐘就能檢測出排泄物是否有目視不可見的潛血,實現居家自主健康管理,落實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工研院 醫療科技展
血感槍
圖/ 工研院
工研院 醫療科技展
智慧膝力環
圖/ 工研院

「智慧枕頭戰」則利用給人溫暖舒適形象的「抱枕」結合感測科技,開發了適合跨代共玩的遊戲產品,引導長輩以玩遊戲的方式按壓抱枕特定區域以同時達到肢體運動與靈活度的鍛鍊,透過柔軟又熟悉的抱枕作練習也讓長輩更安心接受。

工研院 醫療科技展
圖/ 工研院

台達: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1.5小時得知是否染疫

台達旗下子公司達爾生技在醫療科技展中宣布,針對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之檢測產品「達基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通過衛福部專案製造(防疫專案製造核准文號1096819804),正式投入防疫工作。

達爾生技的「達基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具備精準、快速、安全三大特點,適用多種液態樣本,可同時檢測多基因段,僅需1.5小時即可得知高準確度的檢測結果,且密閉式處理過程非常適合第一線門診或急診使用。

台達取得疾管署核准技轉「新冠病毒快速鑑定檢驗試劑」授權,開發 SARS-CoV-2檢測試劑,搭配「達基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可提供第一線醫檢人員精準檢測以及含有核酸檢測曲線值之專業判讀報告,符合全球標準,報告適用性更加廣泛。

台達董事長海英俊表示,台達多年來致力於電力電子關鍵技術,對於光、熱、電、微流體等領域已累積豐厚的經驗,達爾生技具備生醫產品精密製程技術,為全球不同國家知名醫材品牌提供設計製造服務。今年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推出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可迅速投入全球防疫工作,跟前線醫護人員一起努力。

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副會長、中央研究院楊泮池院士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擁有快速、準確、可靠且報告數據被全球認可的檢測結果是非常重要的。標準qPCR(即時定量聚合酶連鎖反應)測試法,所出具之報告含有Ct值可協助判別病毒量,並與全球標準檢測方式之報告接軌,與傳統實驗室所需判讀的資訊相同,可提供專業醫護更清楚的判斷依據。

「達基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也可自動化完成萃取至RT-PCR步驟,達成檢體入、報告出的一鍵式簡易操作,並將傳統核酸PCR檢測時間從4小時大幅縮減至1.5小時。特殊的卡匣設計,提供同一檢體最高24種病原聯檢同時檢測,可精準診斷病原後進而提供醫師用藥指引。

採用POCT(定點照護檢驗)的設計概念,簡易操作、輕巧便利、安裝簡易、支持隨到隨檢並立即產出報告的應用方式,適合急症病房、管制閘口、海關、偏遠地區檢測站,甚至臨時性檢測站點使用,可即時檢測、即時處置,減少疫情帶來之危害衝擊。專利的密封式卡匣設計,兼顧生物安全以及操作便利性,更適於緊急使用時機,為全球防疫帶來新契機。

台達董事長海英俊
台達董事長海英俊。
圖/ 台達提供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