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be Flash永別了!從98%的市佔跌到僅剩4%,曾經的網路霸主為何會摔落神壇?
Adobe Flash永別了!從98%的市佔跌到僅剩4%,曾經的網路霸主為何會摔落神壇?

十幾年前,當時的用戶對《開心農場》、《黃金礦工》、《森林冰火人》等遊戲的癡迷,就與現今90後、00後熬夜刷抖音差不多。這些遊戲簡單、容易上手,且都是用Flash製作,而那些五花八門的Flash小遊戲網站,也成為很多人遊戲啟蒙的開端。

Flash日前已正式「退役」。早在2017年,母公司Adobe就宣佈將在2020年12月31日停止對Flash Player更新,鼓勵內容開發者轉換為其他開放格式。

限編輯用途_shutterstock_719314468_Adobe.jpg
圖/ r.classen via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Flash掰掰!Adobe宣告2020年底前將完全淘汰Flash

Adobe捨棄已經變得低效率和臃腫的產品,並不意外。作為曾經人們玩遊戲、看影片的「預設方式」,從鼎盛時期接近98%的市場佔有率,到現在不足4%,Flash的結局不免令人唏噓。

Flash的發展歷程印證了一句話:「 只有始終迭代的技術,所有紅極一時的產品走到時代的交叉路口,選擇只有兩種——持續進化,或被更好的產品所替代。

Flash締造的「網頁時代」

Wired UK曾評論Flash對於網路的重要意義:「 1996年之前,網路是一個靜默、沉悶的地方,Flash的出現讓它開始充滿聲音和色彩,預示著現代網路(modern web)的到來。

shutterstock_1438829543_internet.jpg
圖/ metamorwork via shutterstock

Web1.0時代,網頁大多是文字排版和解析度極低的圖片,Flash透過向量格式的圖片和動畫,既解決失真問題,又能將圖片大小壓縮至幾十到幾百KB。

然而,Flash並不是Adobe親生的。Flash源自於一款向量繪圖軟體,全球資訊網的出現讓創辦人Jonathan Gay意識到,能夠創建一款製作網頁動畫的程式(FutureSplash Animator)與動畫播放器(FutureSplash Player),以「全套網路圖形工具」為賣點並在1996年發布。

「在此之前,製作動畫應該是動畫工作室的分內之事,當時動畫所發行的管道也只限於錄像帶。」這是FutureSplash所帶來的突破性意義。

在產品問世前,公司因經營不善而找上Adobe,希望被其收購。不過,Adobe當時的重心正放在一款PDF編輯軟體Acrobat上,以「如果人們需要動畫,我們可以在Acrobat裡添加動畫功能」的理由拒絕了。

接著,FutureSplash找到新的買家——Macromedia,且更名為大眾所熟知的Flash。微軟、迪士尼迅速發掘了這家小公司,分別將其產品應用在MSN入口網站,以及多媒體的兒童內容。「1998年,Flash已經站穩了腳跟,對於那些想要提供更炫酷的服務的網站開發者來說,Flash是既定的選擇。將Web看作是新媒介的創意藝術家,越是歡迎Flash。」Ars Technica寫道。

由Flash驅動的內容產業逐漸擴展到動畫、遊戲、Web開發、在線廣告等領域,並且圍繞這一技術催生出無數大大小小的公司。

在Web影片,Flash也發揮出巨大的價值。當意識到微軟等巨頭的Web影片,其解決方案是複製傳統的電視體驗,而在網路初期遠遠未達到時,Flash再一次利用簡單和易用的屬性,很快地佔領市場。2015年之前,Flash一直都是YouTube的預設播放器,中國土豆、優酷等影片播放網站也將Flash視為「行業標準」。

拒絕收購Flash的十年之後,Adobe再也坐不住了。它以36億美元收購了Macromedia,其中30億是為Flash開出的價碼。

Flash遭到賈柏斯公開反對

第一個站出來反對Flash的是賈伯斯。

Steve Jobs
圖/ Steve Jobs from flickr

延伸閱讀:賈伯斯評論Adobe Flash,發出六點抨擊

2010年,Flash風頭正盛時,賈伯斯以一篇《Thoughts on Flash》來解釋蘋果對Flash的看法,而在外界看來,如同給「棺材釘上了第一顆釘子」。他直指Flash封閉,堅持作為獨立的第三方外掛程式,與觸控螢幕並不相容。Flash給使用者的體驗依然停留在PC端,在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性能上,也逐漸衍生出問題。

2011年,Adobe宣佈停止Android版Flash Player的開發,這意味著Flash徹底在移動端失敗。

潰敗,並不是從賈伯斯站出來的這一刻才開始的。現在Flash能解碼、編碼H.264、3D渲染、播放7.1聲道環繞聲且支援遊戲手柄,因此變得臃腫起來,就連賈伯斯都稱:「Flash是導致Mac經常崩潰的罪魁禍首」。加上易於開發,利用Flash開發的產品愈發龐雜,粗濫製造的產品則在網路上更為泛濫。

然而,讓巨頭紛紛拋棄Flash的原因仍是因為——封閉。隨著HTML5、CSS、JAVAScript等開放的網路標準日漸成熟,蘋果、微軟也高舉雙手、表示歡迎。開發者逐漸拋棄具安全漏洞且消耗資源多的Flash,尤其是對以電池續航的移動端而言。

2015年,安全機構NTT Group發布報告,漏洞攻擊者最鍾情的「目標」從JAVA轉移到Flash,後者包攬了十個最危險的安全漏洞。

google chrome
圖/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再見Flash與Java! Safari 將廢止Flash擴充元件,Chrome下半年也跟進

這讓Chrome、Firefox等瀏覽器暫停對Flash的支援。Chrome的聲明令人不禁感嘆,它寫道,「2014年,80%桌電的Chrome使用者每天訪問至少一個含有Flash內容的網站。2017年,此數值下跌至17%,並且仍在持續下跌。」

曾經位於神壇上的Flash正在一步步地跌落,Facebook轉用不需要安裝外掛程式的HTML5技術來播放影片和社交遊戲,微軟也確認下次Windows 10的更新將自動刪除Flash,而Adobe更是透過視窗來提醒使用者,將永久刪除該軟體。

道別Flash的同時,也與青春說再見

Flash其中一個重要的意義是,在頻寬不高的年代裡讓人們能夠看到動畫和影片,到了中國之後,它卻因為經常出現的廣告視窗遭人咒罵及白眼。但直至今日,都不能以一款產品的好壞來看待它,無論如何,Flash都作為構建一段網路歷史的存在。

為數眾多的受眾、低成本的開發工具、支援所有Web瀏覽器的跨平台便利性,Flash催生出Flash動畫、遊戲製作等職業,而在中國,他們有一個特別的代名詞——「閃客」。

Newgrounds(Flash遊戲的入口網站)創辦人Tom Fulp回憶道,「在2007年,當時靠製作Flash遊戲就足以謀生了。製作自己想要的遊戲,並且養活自己,幾乎是每個人的夢想,真的很有趣。」在中國也一樣,在閃客未遍地開花的時候,有人靠著製作Flash拿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Flash啟動了現今被人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內容創作文化與氛圍。 」國外媒體如此評論道。

flash.gif
圖/ 截圖自Twitter

無奈時間的腳步從不停歇。當Flash的弊端接連發生,新鮮的網路事物層出不窮,它的退場不過是順應了技術浪潮的交替,就連原來充斥著Flash小遊戲的 網路平台,也逐漸被H5小遊戲代替填滿。

在發布停止更新的聲明之後,已經有多個網路項目著手保存現有的Flash作品,如小小系列、《皇家守衛軍》、《森林冰火人》等等。

現今社會擁抱著更加完美的技術,但讓無數人不捨的是,在貧瘠的網路初期,人們僅用一台電腦和一條網路線就能創造出如此美好的回憶。

責任編輯:文潔琳、蕭閔云
本文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

關鍵字: #Flash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