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型CEO」回歸英特爾,盼突破製程困境!分析師卻估:幾年後才能奪回市占率
「技術型CEO」回歸英特爾,盼突破製程困境!分析師卻估:幾年後才能奪回市占率

成立五十多年的英特爾,從來沒有像現在一般,如此期待著改變。美國當地時間1月13日,英特爾官方發布聲明:公司執行長Bob Swan將於2月15日卸任,且將由VMware現任執行長Pat Gelsinger接任。在成為英特爾第八任執行長的同時,Gelsinger也將加入英特爾董事會。

Pat Gelsinger.jpg
VMWare執行長Pat Gelsinger將於2月15日回鍋英特爾,接任執行長。
圖/ VMWare

延伸閱讀:下單台積電5奈米前夕,英特爾宣佈新任CEO為Pat Gelsinger2月15日回歸扮美國隊長

Gelsinger雖然是VMware的執行長,但事實上,他也正是建立起英特爾的一名老將。他曾在英特爾任職30多年並成為首任技術長,在任職期間推動了包括USB和Wi-Fi在內等多項關鍵技術的誕生,也是英特爾初代80486處理器的架構師,共領導了14種不同的微處理器程式。

實際上,英特爾內部一直有讓技術人員擔任高階管理職的傳統。雖然是從其他公司空降而來,但某種層面上,Gelsinger的上任更像是一種回歸。

換任消息一出,低迷許久的英特爾股價連漲三天,市值也增加了將近200億美元。Gelsinger的出現完美貼合了英特爾目前的急迫需求:能帶領公司回歸技術主線的一名技術型領導者。

英特爾的技術困境,歸因於缺乏技術型的領導者

Gelsinger接任職位,也意味著2019年1月才正式上任的Bob Swan將成為英特爾史上任職時間最短,同時也是50年來唯一一位沒有技術背景的執行長。

Intel Bob Swan
Intel執行長Bob Swan

2018年6月,時任英特爾執行長的Brain Krzanich因一樁桃色新聞而「光速離職」。當時英特爾的財務長Bob Swan臨危受命,開始擔任臨時CEO。事實上,自財務出身的他對此職位興趣不大,並曾在英特爾全體員工大會上表示他不希望自己長期擔任這個職位。然而在7個月後,Swan仍正式接下執行長的角色。

Swan並不是公司執行長的首選,由於缺乏技術背景,當年他被任命為執行長的消息發佈後,英特爾股價甚至下跌3%。

在任期內,他所承擔的更像是一個「過渡者」的角色,公司發展並沒有出現大失誤,外界經常批評英特爾的晶片製程(英特爾在14nm、10nm和7 nm的生產技術方面不斷遭遇挫折),其實是Swan成為執行長之前就已經存在的問題。

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技術缺陷,推遲了每一類新微處理器的引入,使得競爭對手ARM、台積電和AMD趁機趕超,英特爾在技術和產品上的推遲也使其喪失大量的市占率。因此,有很多人將問題歸咎於缺乏晶圓技術基因的執行長。

Pat Gelsinger
圖/ Intel

眼看英特爾在晶圓產業的領導地位屢次傾斜,英特爾把老將Gelsinger請回公司。英特爾董事會主席奧瑪律表示:「董事會認為,在英特爾轉型的關鍵期,利用Pat對於技術和工程的專業知識來改變領導層是正確的時機。」作為一家半導體公司,面對虎視眈眈的競爭者,各項技術的未來要比每季收益報告中的短期利潤目標和猶豫不決的投資者更為重要。

被AMD趕上、迫與蘋果分手,英特爾腹背受敵

同樣是臨危受命,相較於Swan,接下來Gelsinger的使命將更具艱難。在英特爾整體營收和利潤逐漸走向下坡時,多年對手AMD卻春風得意,股價一路水漲船高,遠超今日的英特爾。

根據PassMark數據,2020年Q4,在AMD與英特爾處理器的市占率對決中,AMD拿下總市占率的37.8%,達到14年來的最高水準。AMD的Zen架構加上台積電的7nm工藝,讓英特爾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另一方面,圖形計算大廠英偉達收購ARM的舉動,也將進一步威脅英特爾在PC領域中的市占率。

圖一_AMD Ryzen 3000 C系列行動處理器內建Radeon顯示核心為Chromebook挹
圖/ AMD

延伸閱讀:半導體掀「離婚」潮!英特爾面臨AMD崛起、迫與蘋果分手,為何連微軟也移情別戀?

在伺服器晶圓領域,前沿晶片研製的難題極待解決。7nm晶片於2020年7月延期上市,當時對手台積電等早已經完成7nm晶片的研製使用,開始向更小的5nm進軍,英特爾與競爭對手之間的距離越拉越大。「擠牙膏」式的研發問題仍未解決,昔日盟友卻開始紛紛自研晶片,這對英特爾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今年6月,蘋果宣佈停用英特爾晶片,開始使用自家研發的晶片,投向了ARM架構的懷抱,而在此之前,蘋果Mac電腦使用英特爾晶片已有15年的時間。就連曾經牢固的盟友微軟也傳出了自研ARM架構晶片的消息。微軟投入ARM陣營,對晶片市場的未來走向影響甚大。以往,幾乎由英特爾壟斷的伺服器晶圓市場,正逐漸被ARM陣營撕開一道越來越大的裂縫。

面對轉型,新任執行長該如何掌舵?

在今年剛結束的CES 2021上,英特爾的表現亮眼。一口氣推出4個系列50款不同的處理器,雖然這些處理器仍採用10奈米和14奈米製程,但據英特爾自己給出的測試結果,10奈米的Core i9-11000K要比AMD 7奈米製程的Ryzen 9 5900X還要厲害,就連2021年的中低階新品也要比AMD同類競品的性能高出14%。

在宣佈替換執行長的同時,13日晚間,英特爾還透露已在7nm工藝技術方面取得巨大的進展,有消息稱其將請台積電進行代工,藉此實現於製程上的突破,以此贏回市場。

僅限編輯使用_shutterstock_1615031197_tsmc.jpg
圖/ Sundry Photography via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CES 2021|不再拖了!英特爾宣佈10奈米XEON伺服器處理器Q1量產

以往,科技巨頭的轉型與公司領導者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微軟的納德拉從巴爾默手中接過船舵,僅耗費幾年的時間,就把微軟從頹勢裡挽救出來,利用雲端業務讓微軟重現活力。如今的英特爾雖然強敵環伺、自身動力稍嫌不足,卻仍在PC和晶片領域中保持著無可取代的地位。眼下,英特爾正面臨著轉型的關鍵時期。

經常對英特爾前景持懷疑態度的伯恩斯坦分析師稱,Gelsinger是「一位好船長」,但被問到「這艘船怎麼樣?」時,Rasgon表示:「Gelsinger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克服英特爾的技術問題並奪回市占率。 」

對英特爾來說,新任執行長能否帶領英特爾走出7nm製程工藝落後的泥潭,並且在技術和業務發展上突破眼下的桎梏,恐怕還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看到成果。

責任編輯:文潔琳
本文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