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投資潮再起?微軟牽手新創Cruise,Rivian逾700億資金到位,特斯拉也沒閒著!
電動車投資潮再起?微軟牽手新創Cruise,Rivian逾700億資金到位,特斯拉也沒閒著!

邁入2021年後,電動車領域可說是炙手可熱,隨著特斯拉股價不斷飆高,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被推上世界首富寶座,近來也陸續傳出電動車新創與巨頭合作、或是募得大筆投資的消息。

攜手微軟加速商業化,Cruise獲20億美元投資

微軟本週宣佈與通用汽車旗下電動自駕車新創Cruise建立了長期夥伴關係,要共同加速推動電動自駕車上路。通用汽車2016年已外傳超過10億美元的價格,將這間自駕車新創納入麾下。

而藉由這次的合作,微軟與本田汽車、通用汽車及其餘投資者,共同參與總計超過20億美元(約新台幣560億元)的Cruise新一輪募資,促使這間獨角獸的估值上看300億美元,比肩Alphabet旗下的Waymo,通用汽車也因為這起合作股價上漲近10%。

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數位技術的日新月異,正在重新定義我們生活與工作的每個層面,也包括人員及貨物的移動。作為通用汽車與Cruise的首選雲端夥伴,我們將利用Azure之力協助他們規模化,使自動駕駛躍上主流舞台。」

Cruise將使用Azure作為自駕技術商業化的雲端平台,其執行長丹.安曼(Dan Ammann)表示,微軟是科技普及上的標竿,將成為他們實現電動自駕共享車隊商業化的重要助力。

通用汽車也重申未來5年內將投資270億美元於電動車及自駕技術,並於2025年底前推出30款電動車的願景。稍早舉辦的消費性電子展CES上,通用汽車才為全面轉向電動車睽違50年大改Logo,表明轉型決心。

26.5億美元資金到位,Rivian今年將正式交車

除了Cruise獲得微軟的合作與資金,被視為「特斯拉殺手」,獲亞馬遜、福特青睞的電動車新創Rivian,同樣傳出募得一筆26.5億美元(約新台幣720億元)投資,由投資管理公司普信集團(T. Rowe Price)領投,使估值上看276億美元。

2021年是這間新創的關鍵時期,按照原先排定的時程,Rivian將分別於今年6月、8月開始R1T及R1S兩款電動車的交車計畫。亞馬遜也向Rivian訂購多達10萬輛電動貨車,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有第一批交貨,並在2024年全數交車。

延伸閱讀:初登場就單挑特斯拉!電動皮卡Rivian是何方神聖、為何能吸引亞馬遜搶先訂購10萬輛?

RJ Scaringe
Rivian創辦人斯卡林表示,投資者的支持與信賴,讓他們得以專注在交車期限及未來發展上。
圖/ 截圖自Twitter

Rivian執行長羅伯特.斯卡林(Robert J. Scaringe)表示,為了如期推出R1T、R1S及亞馬遜貨車,今年可說非常關鍵,「投資者的支持與信賴讓我們得以專注在即將到來的交車期限上,並為迎來下一階段的成長拓展業務。」

在Rivian的藍圖中,他們計畫2021年將交付2萬輛電動車,未來打算針對歐洲及中國市場,推出較小型的新車款。斯卡林曾預告,2024年將有3種新車款登場,其中將包含類似特斯拉Model 3的親民款式。

Rivian於伊利諾州買下的三菱廠房正在進行翻修,正持續展開R1T電動皮卡車的試產作業。Rivian已為該廠房投入超過10億美元,預計最終這座工廠可創造25萬年產量。

特斯拉想進軍印度?充電站過少、補貼不利都還是難題

在這些電動車新銳動作頻頻之餘,特斯拉近期也傳出進軍印度市場的風聲,馬斯克更在推特上親口證實。

印度是亞洲第二大經濟體,僅居中國與日本之後。雖然普遍看法認為,印度絕大多數國民相對貧窮,似乎與高價位的特斯拉電動車不是那麼契合,但只要能從13億人口中獲得一小部份客戶,就是極為龐大的回報。

tesla india.PNG
馬斯克日前在推特上證實,特斯拉有意進軍印度市場。
圖/ Twitter

目前印度約有8,500萬人口有能力購買特斯拉電動車。會計師事務所勤業眾信估計,印度豪華汽車市場將以15%的速度成長,在未來5至7年內規模翻倍。

《彭博社》評論,為推動電動車產業發展,印度從2019年8月起,將消費稅從12%調降為5%,大大低於油車的28%稅率,這對於特斯拉來說無疑是個發展機會。

但若與中國──特斯拉第一個海外廠所在地相比,印度於充電裝置上的投資遠遠不及。據統計,全球約60%的充電站都位於中國,總數超過50萬;相對地,印度去年7月公佈的資料顯示,全國僅安裝927個充電站,前陣子才傳出可能將宣佈增設6.9萬座充電站。

另外,即使印度政府同樣提供電動車補助津貼,該補貼卻只支援價格在150萬盧比(約2.5萬美元)以下的電動車,特斯拉目前的產品都超出該價位許多。

且由於印度政府奉行「印度製造」,對非本國設廠製造的產品課以重稅,特斯拉必須於當地設廠,才有打入市場的機會,恐怕短時間內無緣咬下這塊大餅。

責任編輯:蕭閔云

資料來源:BloombergTechCrunchReuter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2025.11.14 |

生成式AI正掀起一波全球創新浪潮,新創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WS與《數位時代》聯手製作的節目《科技潮什麼》,回顧了AWS日前舉辦的「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 AI 創新賦能日」論壇,帶聽眾掌握AI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的第一線觀察。

這場AWS舉辦的盛會,集結了全球專家對新金融、新經濟型態的全方位觀察。節目整理了論壇中提到的案例,從數據巨頭Palantir,到一年內達成獨角獸估值的日本Sakana AI,再到台灣的犀牛盾與完美移動,串起一場精彩的AI創業實戰課。

Palantir資深顧問Shawn Manasco 分享了自家「神秘數據公司」的成長故事。他提及:「過往美國軍隊很大,常常問一個問題,要等2-3周才有答覆,而且回答還是錯的。」Palantir在短短12天內,協助美國陸軍整合上百個資料庫,讓美軍即時掌握戰略資源。Palantir不僅展現AI與資料整合的威力,也揭示新創要成功必須解決真實痛點,而非「創造需求」,並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圖/ AWS

日本的新創Sakana AI則在1年內就躍升為AI獨角獸。Sakana AI專注於用AI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與產業永續問題,在強調「速度」與「專注」的同時,也堅守安全規範,並在深耕技術的過程中,找到能真正影響社會的應用場景。Sakana AI提及:「這一切也要感謝AWS的協助,因為AWS提供很強大的資源。」

回到台灣,也有兩個亮眼的新創案例。首先是犀牛盾,面對全球市場中13,000張圖款與上百位創作者的內容管理挑戰,他們導入多模態模型CLIP,讓AI自動理解圖片與文字關聯,大幅提升策展效率;第二是完美移動,他們在開發技術時,找到了B2C轉型為B2B、API的商業模式,將原本針對消費者的AI虛擬試妝技術,轉化為API服務,成功打造可規模化的SaaS商業模式。兩家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是一味追求最炫的技術,而是用AI解決實際問題。

要打造出好的AI服務,就必須有穩定、安全又可擴展的基礎架構。AWS正是許多新創背後的關鍵力量,全世界有80%的獨角獸企業都是AWS的客戶,而在專注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獨角獸中,比例更高達96%。AWS不僅提供雲端運算資源,更是協助企業從概念驗證、技術開發到全球營運的堅實後盾,讓創新能夠真正落地。

AI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AWS也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並於11月18日高雄舉辦「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邀請政府領袖、產業代表與國際專家齊聚,分享前瞻觀點與實戰經驗,打造百工百業共創的科技展區,呈現更多雲端應用的真實場景。同時若想了解更多AI創新趨勢與台灣新創的成長故事,立即收聽本集《AWS科技潮什麼》,掌握這波AI轉型的關鍵契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