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許多國家,女性生理用品會被課超越一般日常用品的稅嗎?
在德國,生理用品市場長年存在一個不合理的現象:衛生棉、衛生棉條這類女性日常用品,課徵稅率高達19%;相形之下,松露、魚子醬和油畫等奢侈品,卻被歸在稅率只有7%的「日常必需品」。這個規定從1963年起就存在於德國──當然,當時的立法者幾乎都是男性。
為了凸顯這個議題,引起更多社會關注,進而倡議法規的修正,德國一家專門販賣有機女性生理用品的電商網站「女性公司」(The Female Company),2019年與歐洲最大廣告代理商之一的Scholz & Friends合作,想出了絕妙的「避稅」漏洞:既然單賣衛生棉條要被課19%的稅,那就把棉條夾在書本裡賣吧!書籍,只需被課7%的稅。
書不只賣棉條,也傳達稅率不公怒吼
2019年4月,《衛生棉條書》(The Tampon Book)出版,副標題為「一本抗議稅率不公的書」(A book against tax discrimination),裡面有46頁的插圖與文字,講述有趣的月經知識。最重要的是,書中藏了15根衛生棉條一同販售。
《衛生棉條書》發行後,首刷第一天完售,第二刷一個禮拜內賣光,德國最大的連鎖藥妝店dm也同步販售,最終在兩個月內賣出超過1萬本。
此舉不但在德國國內引爆話題,透過新聞、網紅及社群媒體的傳播,讓全球許多人都注意到生理用品課稅過高的問題。同時,女性公司也把這本書寄給德國國會全體議員,藉此對政府施壓;女權運動者蘿洛芙(Nanna-Josephine Roloff)和科特拉(Yasemin Kotra)則在全球最大請願網站change.org上發起連署,讓網友可以實際參與。隨著愈來愈多人關心這個議題,最終在該請願網站上,獲得19萬人連署。
2019年11月初,德國政府正式宣布修法,將女性生理用品列為「日常必需品」,稅率調降為7%,從2020年1月開始生效。而這個結合理念的產品行銷案,也獲得2019年坎城國際創意節的公關創意獎。
女性不是原罪,世界各地吹起減稅風
其實,這股女性生理用品的「減稅風」早已經在世界各地吹起。肯亞是第一個廢除相關稅率的國家,接著加拿大、馬來西亞、印度等國也跟進,美國也已經有部分州個別通過稅改法案。
台灣也在2020年10月,於立法院一讀通過「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八條條文修正草案」,主張減免對衛生棉、衛生棉條、衛生棉墊與月經量杯(月亮杯)等女性生理用品所課徵的加值型營業稅,以減輕女性額外的財務負擔。2020年11月,蘇格蘭更成為世上第一個立法提供免費生理用品的國家。
女性公司是由克勞斯(Ann-Sophie Claus)和斯塔德曼爾(Sinja Stadelmaier)共同創立,兩人的創業理念是:讓女性有更好的生理用品可以使用(Product by women for women)。
透過自家的電商平台,女性公司得以第一手掌握客戶的需求和痛點,以消費者需求和體驗為核心,推出《衛生棉條書》活動,不但達到行銷自家產品的目的,更進一步喚起社會對議題的關注,最後推動實質改變,讓行銷、社會倡議、公關一同相輔相成,直接幫助了品牌的目標消費者。
推動該行銷案例的愛德曼公關公司(Edelman)全球客戶管理經理休頓(Michelle Hutton)認為,《衛生棉條書》是公關溝通很棒的例子,讓企業不只單方面地向客戶傳播理念,也會收到顧客回饋,彼此溝通和影響。最重要的是靠著創意,為公關注入新玩法。
責任編輯:郭昱彣、張庭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