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爆炸、「太子」被逮捕!哪些原因讓中國人不再愛三星,市佔率慘遭蠶食?
手機爆炸、「太子」被逮捕!哪些原因讓中國人不再愛三星,市佔率慘遭蠶食?

自1988年推出首款SH-100手機以來,三星已在智慧型手機產業裡摸爬滾打三十多年。這些年,三星擊退當時如日中天的諾基亞,又迎來不可一世的蘋果。而三星也為大眾帶來一批又一批的經典手機,近幾年主打的Galaxy S系列、Note系列以及折疊螢幕Fold系列產品最具代表性,也是三星連年佔據全球銷量第一寶座的最佳助攻。

Samsung
圖/ shutterstock

但是,自從Note 7的爆炸事件之後,三星在中國似乎越來越不吃香。從中國近幾年的市佔率來看,三星早已淪為他人的配角,不僅在高階市場無法與蘋果、華為匹敵,其性價比在中低階市場也難以拚贏榮耀、小米、OPPO和vivo等中國廠商。

這些年來,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到底怎麼了?為何當年S系列、Note系列的忠實用戶都選擇逃離?

Note 7爆炸事件的影響,時隔5年仍在發酵

提到三星,許多人不免會聯想到爆炸事件。還記得那個黃金時代嗎?2016年8月2日,三星大螢幕旗艦手機Galaxy Note7發布,憑藉著驚為天人的曲面螢幕、珊瑚藍配色,以及如快速充電、虹膜辨識等黑科技的加持,讓外界對它寄予厚望,一度認為它的出現將顛覆人們對安卓手機的刻板印象。

當時自iPhone 6開始,蘋果手機已經歷兩代的外觀變革,iPhone 7作為大幅度的更新,許多保守的升級令人為之詬病,又逢歐盟賠款事件,蘋果被搞得焦頭爛額。創新力十足的Galaxy Note7搶在iPhone 7發布之前現身,被不少機構認為是讓人們對安卓建立起信心,也是超越蘋果的最好機會。

從銷售情況來看,可以看出Galaxy Note7的鋒芒之盛,僅在韓國當地,Note 7開啟預售2天即創下逾20萬部的預購量,是同期S7的兩倍。市場分析預計三星Note7下半年將銷售1,200萬部,登頂安卓的銷量第一已是勝券在握。

note 7
圖/ 網易科技

延伸閱讀:三星 Note 7 又發生電池爆炸,竟造成用戶整輛車起火

但誰也沒料想到,2016年8月24日,Galaxy Note7在韓國出現首次爆炸,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全球接連發生至少35起爆炸的案例,引發全球消費者的擔憂,而隨後Galaxy Note7被多家航空公司列為危險品,禁止攜帶的命令讓一切化為泡影。

當時有分析機構認為,三星將因此失去1,900萬部手機的銷量,也將耗盡170億美元的善後費用。

起初,不少消費者懷疑三星Galaxy Note 7爆炸事件存在著內幕,猜測是競爭對手的惡意抹黑。直到三星官方證實為電池設計的問題,一切塵埃落定, 「Note7爆炸事件」也成為三星乃至手機史上最大規模的安全事故

經常關注3C新聞的人應該知道,手機爆炸事件並非罕見之事,雖然三星Galaxy Note 7爆炸事件的影響更廣、範圍更大,但若一切按照劇本來走,正常召回、賠款、道歉,並不是沒有挽回的餘地。而 負面影響之所以不斷發酵,完全是因為三星的處理態度。

事件爆發當時,據悉三星已在全球售出250萬部Galaxy Note 7。9月2日,三星發布官方聲明,表示Note 7電池設計有缺陷,將於全球召回Note 7,並在各個市場暫停Note 7的銷售,並預計在兩週內為用戶更換全新的安全版Note 7。

這公告看起來沒有大問題,但召回範圍卻不包含中國。值得玩味的是,三星官方保證中國產的Note 7不存在安全隱患,而事實上,在公告發出不久後,兩名中國消費者接連反應自己的中國製Note7發生起火、爆炸,且在退換貨的過程中,遭遇到各種刁難,無法正常退換貨。

所以,三星只炸中國人? 」這個疑慮激起了千層浪,種種事件聯繫在一塊,最終讓這起安全事件上升到品牌層面。而中國媒體也加入怒批三星的行列,開始質疑三星「 一次次蔑視中國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

samsung_shutterstock-copy
圖/ Shutterstock

一直以來,三星手機在各地都實施著不同的標準,韓國製與中國製的手機連處理器型號都有所不同,這或許不是大問題,也談不上優劣之分,但一旦遇到事件,便會牽引出無數消費者的負面情緒。

諷刺的是,這一切的推手竟然是三星自己。聲稱要做「中國人喜愛的企業,貢獻於中國社會的企業」,要為消費者帶來最佳的產品體驗,事實上卻漠視中國用戶的真正需求。多年前曾喊出「要做好中國本土化體驗」的口號,但在Note 7事件之後,經過一次次的迭代,軟體上卻依然未見三星有任何的長進,在本土化方面,三星都沒有表現出太多優勢。

三星作為一家龐大企業,鮮少有人會質疑它的綜合技術實力,若遲遲無法實現良好的本土化,應該便是態度問題導致的。爆炸事件並非致命因素,只是一個導火線罷了,在產品之後,它顯示出三星的傲慢、不勇於承擔責任的品牌形象。

事實證明,若一間企業被扣上這樣的標籤,便需要花費更大的努力、精神與時間去彌補,除此之外,還需要足夠的誠意。即便到了現在,Note 7爆炸對中國市場造成的影響依然在發酵,是什麼原因讓全球銷量第一的三星,在中國市場只能淪為配角,是三星應該深刻反思的。

富豪和法律的較量!三星李在鎔被抓入獄

韓國人離不開的三件事:出生、死亡和三星 」,這句話可謂真實地反應了三星在韓國的地位,也側面描寫出韓國權利中心的位置。韓國是不折不扣的財閥國家,國內絕大部分的資源都由三星、LG、現代等大財閥掌握,而百密總有一疏——三星內部出現了問題。

2021年1月18日,韓國首爾高等法院裁定,李在鎔請託前總統朴槿惠及其「閨蜜」崔順實協助自己繼承經營權且提供86.8億韓元的行賄罪成立,判處有期徒刑2年零6個月,李在鎔當庭被捕。

延伸閱讀:三星李在鎔再遭判2.5年!南韓最大企業又陷群龍無首、擾動韓國經濟

作為已故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獨子的「三星太子」李在鎔,可謂現實生活中「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男人」,從首爾大學到哈佛博士畢業的高學歷,再到進入三星集團逐步成為董事,劇本早已寫好,將是三星集團百分之百的繼承者。

說巧不巧,正是李健熙將把集團權利移交給李在鎔的時候,事件發生了180度的轉折,前總統朴槿惠的醜聞曝光,一起被揭露的還有李在鎔的行賄。很多人問:「 已經是三星太子了,李在鎔為何要行賄朴槿惠和崔順實? 」,這與韓國高額的遺產稅有關,若是接管三星,他將面臨高達10兆韓元的遺產稅。簡單來說,韓國的遺產稅在全球名列前茅,而李在鎔的悲劇也多少揭示了「韓國財閥繼承者們的困局」。

朴槿惠
南韓前總統朴槿惠
圖/ 截圖自Twitter

李在鎔利用父親安排的家族辦公室,替他去謀劃這一切,以避免三星的經營管理陷入混亂,但他沒想到的是,自己讓三星陷入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李在鎔於2017年被捕,三星集團頓時群龍無首,作為老牌的財閥集團,一旦掌權者被司法機關調查或逮捕,企業經營就會受到很大的衝擊。在當時的實際審訊中,李在鎔被控訴的罪名分別是涉嫌行賄、挪用公款、轉移資產、隱匿犯罪收入等。

「李在鎔行賄案」歷經四年的時間,終於在2021年1月18日做出最終裁定,以有期徒刑2年6個月告終,而此判決不僅對三星造成衝擊,更是震懾到韓國所有大企業財閥。 「李在鎔案」雖是以三星為主線,但實則為韓國政府對財閥們的警告,裙帶關係、權錢交易的時代應該要被終結

雖說「李在鎔案」發生於韓國,中國不該受到太多的波及,但也是在這種混亂的情況下,三星中國也跟著亂了步伐。

三星在中國的這些年並不平靜

過去三星輝煌之時,用人問題沒有被發現,而三星在中國快速下墜的過程中,用人問題則顯露於檯面上。三星更換中國高層的速度頻繁且有一定的制約—— 必須是韓國人作為區域負責人(總裁) 。三星中國團隊在公司的定位是「工具人」,沒有任何話語權,由韓國總部決定產品的販售,連地區內的調價都需要層層上報,得到反饋後才能執行。

三星不炸窮人 」這般調侃是有出處的,一方面點出Note7爆炸事件,另一方面則是點出三星在發生爆炸事件後,售價卻沒有下調過。正因如此,三星手機在中國遭到冷落,而中國手機廠商的成長速度則遠超於韓國的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李在鎔在未出事之前,曾中國深圳考察一輪,面見過任正非、雷軍等大佬,而彼時華為、小米已經有了超越三星的勢頭。

華為被制裁後,三星手機沒有受益

雖然三星在產品力層面,仍不遺餘力地發揮自家產業鏈的整合優勢,不斷帶來堪稱產業標杆的旗艦產品,而最新的S21系列、Note20系列也表現出眾,但無論是品牌熱度及銷售數據,卻完全無法與蘋果、華為等巨頭相提並論。

samsung
圖/ 網易科技

據知名市場研調機構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幾乎被蘋果、華為、OPPO和小米這些品牌所把持,這五家在中國全年的累計出貨量達到3.14億台,佔全年3.25億台總銷量的96.4%。這其中,2019年開始被美國制裁的華為,2020年仍在中國取得近1.25億台的銷量,排名第一。

反觀三星,IDC早已不再針對其做單獨統計,將它劃歸到僅佔3.6%的「其他」裡面。除了五大品牌之外,其他手機品牌2020年在中國市場的總銷量也只有1,150萬台,這其中,三星能有百萬台銷量就能稱得上不錯,與先前在中國市場動輒千萬台的銷售業績已相去甚遠。

綜觀全球市場,三星手機依舊佔據全球銷量第一的位置,2020年整體出貨量達到2.66億台,佔據20.6%的市佔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全球前三的品牌中,除了華為因禁令而導致大幅下滑之外,三星較去年同期也下降9.8%,相比之下,蘋果則是增長7.9%。也就是說,華為所讓出的市佔率,三星並沒有穩穩抓住,反倒讓蘋果直接受益。

iPhone 12
圖/ 唐子晴攝影

延伸閱讀:蘋果單季營收破千億美元創新高!iPhone 12在中國熱銷扳回一城,有這兩大關鍵點

三星手機,尤其是高階旗艦機,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之所以會出現這般反差,主要有以下幾點:

  • 一、並非三星手機不好,而是其他品牌更用心

三星手機最引人矚目的,便是打造多年的Galaxy S系列和Note系列旗艦機。客觀來說,這兩個系列的新機實力確實不錯,尤其螢幕和整體工業設計依舊屬產業的頂尖水平。但不容忽視的是,蘋果以iPhone為核心所打造出軟硬一體的生態體驗確實相當圈粉,再加上以華為、小米、OPPO、Vivo為代表的中國廠商,接連在產品的研發實力上突破創新,例如在快速充電、影像等產品核心體驗上表現甚為突出。

換句話說,不是三星旗艦機做得不夠好,而是相較之下,其他廠商的旗艦機做得更用心,更願意傾聽用戶的需求並及時做出改變。

  • 二、首發價格高高在上,半年內卻狂掉價

若要談三星的品牌影響力,就必須再次提到Galaxy Note7的爆炸事件。該次致命的產品安全事件,不僅讓三星手機的品牌形象在中國用戶心中大打折扣,也正因為當時的影響,三星在後續幾年旗艦機的電池容量、快充效率上變得相當謹慎、保守。

品牌影響力不如當年,但三星旗艦機的定價卻依舊高昂。新機頂配版輕鬆過萬早已不是新鮮事,沒有蘋果的命卻要跟風,在同等價位之間考量,大多數人幾乎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蘋果。

更要命的是,三星旗艦機首發的價格高高在上,但不到半年,在非官方的線下管道則是掉價兇猛。例如S20中國售價為6,999元人民幣(約30,300元台幣),半年內就掉到5,500元人民幣左右(約23,800元台幣)。保值率偏低且掉價快的問題,無形中也對三星手機帶來負面影響。

  • 三、手機UI體驗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回歸到產品體驗的層面,除了品牌影響力降低及保值率偏低等因素之外,三星手機的系統體驗也不容忽視。前兩年,業界有過這樣的說法,「三星旗艦機有著最頂尖的硬體,卻配上負優化的系統,絕不是當機、難用那麼簡單,使用體驗簡直是一言難盡」。許多用戶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以蘋果iOS和小米MIUI、華為EMUI等代表的軟體系統,持續針對用戶的需求進行改善、升級,大幅度發揮硬體的潛能,讓使用體驗變得簡單、高效率的同時,也更加流暢。

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三星手機沿用多年的TouchWiz UI已讓人無力吐槽。儘管2018年重新打造的One UI讓大眾看見些許的改變,但其他廠商也持續在迭代改進,三星手機在系統體驗上的劣勢沒有得到真正的扭轉,這也是近幾年不少三星用戶轉身投向其他廠牌的重要原因。

危機重重之下,全球第一還能走多遠?

在智慧型手機產業裡,三星依舊擁有難以匹敵的產業鏈整合優勢,尤其在晶片的研發生產、螢幕、儲存晶片以及產品ID設計等核心領域,都有著絕對的話語權,而它也牢牢佔據著出貨量全球第一的寶座。

不過,勢不可擋的蘋果及中國眾多品牌的崛起,讓三星手機在全球市場面臨著空前的壓力,而中國市場更是如此。眼下,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僅存的市佔率正在被他牌不斷蠶食,看似光鮮亮麗的數據背後,其實暗藏著諸多危機。

限編輯使用_shutterstock_Huawei_565083151.jpg
圖/ Faiz Zaki via Shutterstock

光有產品力和創新仍遠遠不夠,若不在行銷管理、品牌建設、銷售管道等多方面進行變革、贏得用戶的回歸,三星手機要在中國市場重現往日的榮光恐怕會更遙不可及。

在智慧型手機產業的競爭加劇下,已經有太多品牌被拋棄和遺忘,但願三星不會成為下一個諾基亞,畢竟產業仍相當需要這般有實力的創新玩家。

本文授權轉載自:網易科技
責任編輯:文潔琳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