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槍了嗎?Z世代眼中用「笑哭」Emoji=老人!看TikTok掀起的表情符號大戰
中槍了嗎?Z世代眼中用「笑哭」Emoji=老人!看TikTok掀起的表情符號大戰

在Z世代眼中,凡是還在用「😂」的人,就是他們眼中的「老人」。

TikTok上的世代大戰

過去幾週內,TikTok上爆發了一場世代大戰。千禧世代和Z世代的人們為了各自的衣著、髮型喜好而吵得不可開交,尤其是表情符號的用法,更成為人們爭執不下的主戰場。因為在Z世代眼中,千禧世代愛用的😂(Face with Tears of Joy,含淚大笑),已經成為一個過時的象徵。

編按:千禧世代是指出生於1981–1996年的人們,出生於1997年後的人們則屬Z世代。

shutterstock_1453883333_TikTok.jpg
圖/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年輕人到底為何熱愛TikTok?Z世代找到舞台、社群巨頭也搶著模仿,魅力一次解析

「😂」究竟為何成為過時的象徵,千禧世代完全摸不著頭緒。某位使用者就在一支TikTok影片下方問道:「😂哪裡不好?」,另一名用戶直接了當地告訴他:「它已經退流行了。」

一名自稱15歲的用戶在別部影片的留言中,告訴困惑的千禧世代用戶們:「身為一個15歲的人,我建議你應該繼續使用😂,因為我們肯定不會用。」

為何Z世代突然對😂這麼感冒,甚至到了幾乎不屑一顧的程度?今年21歲的穆罕默德表示:「所有的表情符號我都會用,就是不用😂。」

「我已經有一陣子不用😂了,因為我看到老一輩的人,像是我媽、哥哥姐姐們,基本上都是年紀比我大的人在使用。」

😂被自身成功給害慘!

「😂是被自己的成功給害了。」網路語言學家兼《因為這是網路:認識語言的新規則》(Because Internet:Understanding the New Rules of Language,暫譯)一書的作者麥卡洛克(Gretchen McCulloch)說道。根據表情符號百科的說法,😂是2020年Twitter網友最愛使用的表情符號;Apple於2017年的調查顯示,😂是當年美國最受歡迎的表情符號。

麥卡洛克進一步解釋道:「如果你多年來在網路上都只用同一種方式表達自己笑了,人們就會感覺越來越沒誠意。隨著人們越來越常使用😂,其背後的誇張感就會不斷被消磨。」

在拋棄了😂以後,如今Z世代改用💀(Skull,骷顱頭)、😭(Loudly Crying Face,大哭)來展現自己的喜悅,其背後的意思與「我快笑死了」差不多;也有人拋棄表情符號,直接使用LOL(Laugh Out Loud,大笑)、LMAO(Laugh My Ass Off,笑到我屁股掉下來)等縮詞,來表達螢幕後的自己正在大笑。

Loudly-Crying-Face-Across-Platforms-Emojipedia
圖/ Emojipedia

對部分千禧世代的人來說,表情符號新的使用規則往往會令人感到不習慣,這其實很正常,因為表情符號就像口語詞彙一樣,在不同人群裡會演變出各自的使用方法。而對Z世代來說,比起直白地使用表情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他們更傾向賦予表情符號一系列全新的意義,創造出與千禧世代不同的使用方法。

《表情符號革命》(The Emoji Revolution,暫譯)一書的作者斯爾吉安特(Philip Seargeant)指出:「 表情符號意義的轉變過程通常是從一個小群體開始,逐漸被其他群體使用、擴大使用族群。若主流媒體或擁有眾多追蹤者的人隨之採用,就會讓新用法傳播得更快、更遠。

Twitter加速表情符號的演變

在網路媒體VICE的編輯布羅德里克(Ryan Broderick)看來,Twitter的出現加快了表情符號意義變化的過程,因為Twitter規定每則貼文的字數不能超過140字,促使網友們不斷發明新的溝通方式,自然也加速了表情符號的演變。

face with tears of joy
圖/ 截圖自Twitter

延伸閱讀:Twitter王子復仇記!看傑克·多西如何在政變後,華麗拿下兩間公司的CEO寶座

布羅德里克認為,社群媒體就像一間聚集了許多作者的房間,或是某個讓思想碰撞的地方,「人們會將表情符號用在各式各樣的地方,其中最受歡迎的用法就會成為通用語言。」

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的語言學家塔波達(Maite Taboada)指出,一個字詞如何爆紅、退燒,已經成為社會語言學中最重要的研究主題之一,而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表情符號上。

她說:「我認為同樣的問題也適用於表情符號,它明顯是一種社群潮流,變化的過程與時尚、人們對音樂的喜好十分相似。」

表情符號百科創辦人怎麼說?

對那些在TikTok上捨不得拋棄😂,卻又不想顯得老氣的人,表情符號百科創辦人伯格(Jeremy Burge)建議可以考慮用「😆」(Grinning Squinting Face,咧嘴笑臉)取而代之;或者乾脆別用表情符號,只需留下一則幽默、令人發笑的留言;再不然,只要按個愛心就好。

Grinning Squinting Face
圖/ Emojipedia

老頭,這裡可是TikTok,不是Facebook。 」伯格說道。

本文授權轉載自:地球圖輯隊
責任編輯:文潔琳、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數據資料,截至2024年底,台灣數位存款帳戶的開立數量突破2,446萬戶,較2023年(1,968.6萬戶)增加24.3%,超越了總人口數,與此同時,帳戶安全也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

國泰世華銀行作為台灣金融領導品牌,不僅提供用戶導向的便捷安全金融服務體驗,透過先進技術杜絕駭客、釣魚攻擊風險,同時,以全方位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機制搭配跨界創新推出的「帳戶安全險」,打造從「預防」到「關懷」的數位金融安全。

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帳戶安全健檢與帳戶安全險雙引擎竭盡保障金融安全

隨著數位金融普及成為你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詐騙集團或駭客以各種方式發動攻擊,如釣魚簡訊、木馬程式竊取帳密、假網站盜取信用卡資訊,或者是假冒官方機構的社交工程…等,因此,無論是登入金融帳戶、轉帳、消費,還是投資理財,民眾除要有資安防護意識,金融機構提供的科技防護也是重要防線。

國泰世華銀行領先市場推出的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服務,從登入安全、交易安全、個資安全與系統安全…等四個面向提醒用戶須注意的地方,包含登入兩步驟驗證、FIDO快速登入、裝置綁定、交易認證碼、人臉辨識驗證交易、交易推播通知、Email/手機號碼檢核、App版本、手機作業系統…等項目,完成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設定,即可再強化帳戶安全的防護等級。國泰世華銀行對於數位安全不斷突破創新,此次攜手跨界夥伴–國泰產險推出「帳戶安全險」活動,用戶若完成10項安全健檢設定,並至CUBE App保險專區點選參加帳戶安全險活動,即有可能獲得最高新臺幣16,000元的理賠保障(限額45,000名)。(詳細保障內容依國泰世華銀行官網為準,可至活動專頁查詢。)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圖/ 國泰世華銀行

根據用戶動態提供主動防禦與提示,阻擋盜用、詐騙潛在風險

除從帳戶安全出發,國泰世華銀行更因應消費者使用行為,以多項主動防禦與智能提示機制保障交易前、中、後安全,讓安全防護不再是被動防禦,而是隨時偵測、即時反應:例如,透過「登入兩步驟驗證」等方式強化登入安全,運作概念就像是Google帳號的雙重驗證機制,當陌生裝置嘗試登入CUBE App帳戶時,系統會即時發出第二道OTP驗證來確認登入者身分,大幅提升登入安全。其次,用戶還可透過CUBE App啟動、人臉辨識驗證與交易認證碼…等多元交易驗證機制,並且綁定裝置才可使用,大幅保障交易安全。

除了前述安全機制,CUBE App還有提供「卡片安全鎖」服務,可依照交易地區、交易類型、交易時間與單筆交易金額上限進行個別設定,讓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靈活控管用卡範圍。而針對風險與頻率日益攀升的釣魚簡訊詐欺事件,CUBE App也有「簡訊收件匣」提供客戶確認簡訊來源,若收到疑似詐騙簡訊客戶能直接開啟CUBE App登入後查詢簡訊內容,讓用戶可以一眼辨識訊息來源,杜絕偽冒門號發送的詐騙簡訊。

持續與時俱進推升數位安全防護

從全方位的 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業界首創的帳戶安全險,到全面覆蓋交易前中後的進階防護機制,國泰世華銀行始終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結合跨界創新,不斷推升金融科技的安全標準。未來,將持續進化安全防護策略、精準因應各種場景挑戰,以高規格守護每一位用戶的資產安全,讓用戶可以安心享受智慧金融生活。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產險商品由國泰產險提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