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搞錯了嗎?網友爭論「降雨機率」不等於下雨發生機率,真相是什麼?
你也搞錯了嗎?網友爭論「降雨機率」不等於下雨發生機率,真相是什麼?

相信很多人如果要出門看到外頭天氣陰陰的,都會習慣性打開氣象的相關網站,研究一下當地的下雨機率有多少吧?不過,你有沒有想過,降雨機率的實際意義到底是什麼呢?有一位美國網友就披露了,所謂的「chance of rain」的實際意義,跟她想的完全不一樣!

根據Twitter網友分享的這則影片,一位女性網友表示,她過去一直以為如果氣象報告的「chance of rain」上面說30%,便代表有30%的機率會下雨。意思就是,這個地區會有三成的機會遇到下雨。若抱持這樣的想法的話,你就有可能會認為「有七成的機率不會下雨」,所以不帶雨傘出門。

延伸閱讀:淹水、土石流最新資訊報你知!10大好用工具即時掌握全台水情

不過,這名網友接著表示,其實「chance of rain」的實際意義為「此區域有30%的地方會降雨」。也就是說,事實上這個區域的下雨機率為100%,只是下雨的落點會落在該區域的某些地方。

這個說法一出,讓許多網友都搞糊塗了。相信有很多人都認為所謂的降雨機率,就是有多少機率會下雨,而不是下雨的覆蓋率吧!

有些網友自稱是資深氣象學家,表示多年來所謂的降雨機率就是下雨的機率,沒有改變過。但也有其他自稱氣象專家的人表示,該名網友的說法沒錯。

不過,根據網友查到美國緬因州新聞中心的氣象資料,降雨機率(PoP)的公式為「PoP=CxA」,C代表預測區域內,任意特定位置降雨的可能性;而A則是可測得的降水面積。也就是說,如果在一個範圍的地區中,有30%的區域會降雨,PoP就是30%。

台灣對降雨機率的定義與美國不同

儘管如此,台灣境內對於降雨機率的定義,則和美國不一樣。

根據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官網說明,關於「下雨」的定義:中央氣象局目前規定,一個預報地區,在預報時間內如有降雨,測得降雨量達0.1毫米或以上時,就認為是下雨。例如宜蘭地區,有宜蘭市、蘇澳港兩個氣象觀測站,白天(6時–18時)內若任何一站有0.1毫米或以上的雨量時,就認為宜蘭地區有下雨,預報人員即根據此原則來研判降雨機率。

由此可知,國內的「降雨機率」,只表示預報地區是否會下雨的機率,和雨量、面積、時長沒有關係。

而氣象達人彭啟明也在臉書上表示,降雨機率在國際上,本來就有兩種算法。

氣象達人彭啟明
圖/ 氣象達人彭啟明 臉書

本文授權轉載自:T客邦
責任編輯:文潔琳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