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跟離岸風電成為政府大力推動的新能源政策主要建設方向,2025年力拼再生能源裝置容量佔全台發電比率2成,達5.5GW,國產化供應鏈為政府推動政策。
為搶吃台灣離岸風電供應鏈國產化契機,特瑞斯海事技術2020年下旬成立,資本額4.1億元,由工業電腦廠廣錠投資52.8%,與技術方新加坡海事工程TERAS OFFSHORE出資20%、雲豹能源合資成立,並延攬台灣離岸風電葉片廠「天力離岸」總座徐傑輝加入,期望搶吃未來5年龐大建設標案大餅。
延攬天力總經理助陣,多案齊發
徐傑輝指出,在外資股東技術移轉下,目前手上有4個以上案子將展開,包括位於彰化鹿港外海的台電離岸二期由富崴能源得標,該總標金金額628.88億元,預計2025年完工,新加坡海事工程廠商TERAS OFFSHORE擔任其分包商,並由特瑞斯海事執行水下基礎、塔架、海纜、海上變電站等等工作。
廣錠指出,海事工程約佔總標金約30~35%比例,特瑞斯海事技術約拿下百億元標案,2021年展開設計作業,今年下半預估有8~10億元設計費,2023年動工進行海纜鋪設跟安裝,2025年底目標完工,目標發電容量300MW。
與新加坡合資,籌建海事工程台灣隊
另外,台電二期也有一個420MW延伸工程,預計2023年開始動工,2027年完工。
另外,西北部苗栗縣外海的開發計畫「Formosa 4」也在上緯新能源送環評中,特瑞斯也在洽談爭取水下工程,該案預計2026年動工,由於算大型離岸風電計畫,總開發容量高達4.4GW,預計要花10年完程建置。
「我們的優勢是語言跟成本。」徐傑輝指出,雖然特瑞斯是新成立公司,但團隊技術來自經驗老道的新加坡股東,該股東過去是石油天然氣產業出身,有海上鑽油技術,雙方技術合作,相對歐洲團隊,語言不通,工作母船與周邊合作船隻溝通成本高,且毆商船員費用也高,特瑞斯有信心成為台灣最具技術的水下基礎工程業者。
徐傑輝指出,海事工程沒有專利,一般是靠經驗累積技術,海上作業風險大,最怕颱風天前後,會延誤工程進度,因此一般而言海上工程利潤率一般抓15~20%。
特瑞斯也計畫爭取台電火力發電廠清汙專案,樺棋營造是統包商,3月將敲定合作方,該工期3年,金額15億元,除此之外,特瑞斯也積極跟CIP(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及麥格理綠色投資集團(GIG)談合作機會,
工業電腦廠轉型佈局能源業,鎖定企業用戶
廣錠為何要投資風電供應鏈?公司解釋,主要是看好風電業案場興建後,會需要興建儲能設備,廣錠的儲能業務能爭取相關業務,在2020年跟美國儲能業者普威(Powin)合作後,今年下半廣錠將推出負載100度電的自有品牌儲能櫃(STACK),相較普威需要的是負載230度電的電廠儲能櫃,主要是鎖定台灣企業或工廠需求。
廣錠指出,目前蘆竹廠3月將試車,進入量產,產能兩條線每月可做1000個Stack,總空間產能可月產2000個stack,目前已有接單,另外中壢廠兩條線總產量每月400個Stack,隨新產能支持,上半年光儲能訂單就將超過13億元。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