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就禍從口出的Clubhouse風險
不小心就禍從口出的Clubhouse風險

最近在不少圈子都有朋友熱烈討論關於Clubhouse這個平台的熱潮,有人跟上腳步開設討論空間,有人還在詢問怎麼獲得邀請碼。對已經被其他社群平台綁架已久的行銷人,彷彿找到了一個新的出口。

不論是自媒體工作者、創業家還是一般感興趣的民眾,不用擔心穿什麼衣服上鏡、不必預錄或花太多時間準備,甚至許多談話的「房間」因為是開放的,所以可以快速參與成為聽眾,甚至舉手發表意見。

Clubhouse_shutterstock_1902571828拷貝.jpg
圖/ Shutterstock

筆者也算跟上第一批的參與機會,不論是共同主講還是一般聽眾,確實在新型態的社群平台上,有許多機會打破常規的接觸一些知名人士或專業知識工作者,但更多的卻是不知從何而來的參與者。

雖然Clubhouse本身可以設定「房間」是否公開,但為了達到行銷曝光的目的,多數主持者都是以公開的方式來進行,這時就發生一些風險,甚至可能造成參與者的危機。

第一個就是,當主持人看到新加入參與者時,可以邀請發言,但其實因為沒有事先演練或是安排,發言者很可能口無遮攔的說出一些言論,導致其他參與者感到不舒服。

第二就是,除非是專業人士習慣表達,負責主講的人常常並不一定有理想的表達方式,就算本來要討論的議題,有一定的內容或價值,但是在即興發揮的情況下,讓整個討論過程感覺無趣甚至浪費時間的也常常發生。

最重要的第三點,不可控的參與者造成的討論資訊外洩,有些討論的內容對於主講者或參與討論的人來說,可能是好意分享或是一時熱情衝動講太多,但卻可能不小心說出一些公司機密或是負面言論,再被有心人士錄音扭曲,那就更危險了。

其實新的社群媒體出現,甚至引發消費者的參與熱潮也是時常可見,像之前的噗浪也有過這樣的現象。但是從資訊安全以及表達方式的角度來說,想要參與應用的行銷人就表現再多一點去評估,避免一個「房間」的討論,成了一個品牌的危機颱風眼。

責任編輯:蕭閔云、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