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劍橋經濟和哈佛企管雙碩士的佛雷瑟(Jane Fraser),從進入高盛銀行(Goldman Sachs)開啟她的事業,一路高升成為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合夥人。她在2004年加入花旗集團,歷經投資、併購及拉丁美洲等事業部多項磨練,現在正式接棒成為花旗集團執行長,帶領團隊面對來自社會責任、監管機構和企業營運三大面向的挑戰!
社會責任:2050年達到碳中和
服務對象橫跨160個國家的花旗集團,肩負指標性的社會責任,其中包含環保議題。日前花旗集團的投資者,即曾要求花旗,身為超大企業,應針對對抗全球暖化的目標表態。作為回應,佛雷瑟上任第一天,立刻宣布花旗集團將於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執行細節則待接下來的一年公布,外界預估應該會朝改變營運方式、減少投資重度碳排放量的產業,兩個大方向並行。
佛雷瑟在接掌的第一天就做這項宣示,正符合大部分與她共事過的人所說,她做決定很迅速,是位能夠一邊著手眼前的事、一邊思考長期策略的領導者。
監管機構:規定在期限內完成巨大改善
2020年美國聯邦機構對花旗集團提出懲戒,指出花旗集團未能有效改善風險管理系統,藉以偵測有疑慮的交易、高風險的買賣或任何可能的危害。為符合監管機構的要求,花旗必須重新設計完整的科技系統和作業程序,前任執行長高沛德(Michael Corbat)認為,如此大規格的改革,應該交由新接班人以更充裕的時間來完成,因此決定提早退休。
因此佛雷瑟在正式接班之前就表示,她最重要的使命,是在期限內完成監管機構提出的要求。例如針對美國貨幣監理署(OCC)要求的資料傳輸改善,她在上任前即提供書面報告,具體說明數以百萬計的資料,如何在集團系統內快速傳輸,花旗又將採取哪些步驟改善效率;等到5月,她又必須再繳交科技與風險管理的完整改善計畫。儘管充滿挑戰,但佛雷瑟仍然抱持正向態度,她說「我不會聚焦過去,我看重的是花旗未來的目標,並且找出可行的道路。」
企業營運:透過簡化讓花旗更壯大
花旗集團曾經是全球最大的金融集團,在最巔峰時,獲利表現甚至是對手兩倍,然而今日,總收益已退至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以及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之後。對於如何讓花旗再次強大,佛雷瑟曾說過「我相信透過簡化,反而能解鎖企業未被發掘的價值。」事實上,前任執行長高沛德,和前前任執行長潘偉迪(Vikram Pandit)都曾企圖簡化花旗的營運模式,但佛雷瑟相信,還有很多可以再努力的地方。
花旗最主要獲利來源之一是企業金融,在全球96國為政府和企業提供金融流通服務,並為企業提供貸款、再透過售出債權等方式獲利;相較之下,消費金融則需耗費較多設點成本,藉由開立更多分行才能接觸更多客戶。因此儘管佛雷瑟尚未公布簡化計畫的內容,各界專家都認為花旗應更聚焦在企業金融,相關人士更已預估,花旗可能會放棄部分在亞洲(例如:南韓和越南)的消費金融事業。
藉由新突破,帶來更大的突破
積極開創新局面的花旗,也開始向加密貨幣比特幣(Bitcoin)靠攏,更於3月發表一份大力宣揚比特幣的研究報告,力挺比特幣有機會成為國際貿易間的首選貨幣。在報告獲得媒體大量報導,引起廣大迴響的同時,卻也被極具權威的《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質疑,研究報告所引用的資料不具備足夠公信力,甚至出現數據上的瑕疵。這也顯示花旗在跨出新步伐的同時,必須要更加謹慎,才能獲得更長遠的益處。
在男性執行長當道的傳統金融產業,佛雷瑟能脫穎而出,是她職涯上的重大突破。現在各界更期許她,能夠運用過往在多個事業部磨練的經驗,快速帶領飽受監管機構壓力、競爭對手威脅的花旗,再次站上巔峰,讓整個集團一起擁有更大的突破!
責任編輯:郭昱彣、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