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也是一門學問?中國清華開課瞬間爆滿!背後是年輕人對抗「996」辛酸血淚
摸魚也是一門學問?中國清華開課瞬間爆滿!背後是年輕人對抗「996」辛酸血淚

誰說年輕人真的躺平了?年輕人很聰明呢。

正是因為看透了996資本家的自私、垃圾和不負責任,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再相信職場PUA,在表演式加班和多線程摸魚兩種模式中隨機切換,用積極的消極對抗消極的積極。

摸魚現在有多紅?

在《光明日報》痛批996制度違法後,摸魚文化首次出現在中國最高等學府,由清華大學學生開設的網路課程《摸魚學導論》一推出隨即引發網路上熱烈討論,瞬間登上知乎熱搜第一名,瀏覽人次接近700萬。

小辭典:
「996」指的是「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方式,有時也被用來代指資方要求勞方延長工時,而不額外給加班費的工作制度。

來清華,學摸魚

課程登上知乎熱門話題後,開設「摸魚學導論」網路課程的清華學生在知乎上進行了解答,他表示,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清華學子,「突然發現(清華大學的)荷塘雨課竟然提供了我們一個開放性的環境,讓人人都可以創建一門課程,人人都擁有一個講台。於是我便半開玩笑地建了一門“摸魚學導論”課程」。

摸魚的受歡迎程度遠超過他的想像,「500人的社群很快就滿了,荷塘雨課堂上也有了更多的人選擇課程,課容量也從原來的500擴增到2000。截至目前,已經有1300多人選課了」。

為了讓課程顯得更加真實,它還有相應的課程大綱、學習資料、作業等等元素,實際上並未開課,只是一個「玩笑課」。

清華學子半開玩笑開設的《摸魚學導論》網絡課程.圖片來自:顧介漣(知乎)
清華學子半開玩笑開設的《摸魚學導論》網絡課程,乍看之下有完整的架構。
圖/ 顧介漣(知乎)

清華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這名同學實際將自己的嘗試變成了學校教改的一個嘗試,即人人都可以開課」,由於種種原因,現在大學生心理壓力較大,有些還會出現焦慮、緊張,甚至煩躁抑鬱的情緒,彭凱平對學生的這種嘗試很支持,認為有利於學生緩解壓力。

摸魚正在流行

在接受採訪時,清華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提到:「他(開設課程的學生)沒有過多地強調“摸魚”,其實只是想用一個更接地氣、更符合年輕人口味的方式表現積極心理學的理念。」

由此可見,摸魚在主流輿論中仍然是一個敏感話題。

不過,習慣了職場PUA,經歷過殘酷現實的年輕人,則越來越常把摸魚當成一個積極應付996的方式

總結摸魚技巧,開發摸魚軟體,信奉「認真上班不叫賺錢,摸魚才是」的理念,開聊天室傳播摸魚文化等等,摸魚文化遍地開花。

開源摸魚神器軟件,在電腦上實現了用excel 表格看小說、狀態欄炒股等功能,在GitHub 上獲得了
開源摸魚神器軟體,在電腦上實現了用excel表格看小說、狀態欄炒股等功能,在GitHub上獲得了3300 多星。
圖/ 知乎
識別老闆人臉自動切換桌面的開源軟件. 圖片來自:園長(知乎)
軟體可以識別老闆的人臉自動切換成桌面. 圖片來自:園長(知乎)。
圖/ 知乎

摸魚甚至還發展出了不同流派,比如「實魚和表魚」、「微休息(Micro-break)」、「大摸無魚」等等,還有相應的理論基礎,成為一種集結心理學、賽局理論、軟體開發、行銷學等多種學科於一身的綜合學科。

每當有人反駁摸魚,就會有人搬出「二向箔警告」——沒有摸魚,哪裡來的令全世界科幻迷折服的《三體》?

摸的是什麼?

摸魚這個用法源自成語混水摸魚,比喻趁混亂的時候從中撈取利益,是一個貶義詞。但隨著996工作制越來越囂張,摸魚在某些用法下變成了褒義詞。

就連蘋果這樣「出身良好」的外商公司都領悟到了中國職場文化精髓,在最新推出的Apple Watch廣告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打工人」996的一天,她6點多就要起床擠地鐵,上班途中靠咖啡提神處理工作,在千篇一律的辦公桌上重複著千篇一律的工作,運動量嚴重不足,工作期間跑步搶訂會議室,和同事友好討(si)論(bi)毫無意義的內容,加班後叫車難只能騎腳踏車回家,到家快11點,妝都沒卸倒頭就睡。

姑娘,你怎麼笑得出來?圖片來自:Apple Watch 廣告
姑娘,你怎麼笑得出來?圖片來自:Apple Watch 廣告。
圖/ Apple Watch 廣告
被辦公桌綁住的打工人. 圖片來自: Apple Watch 廣告
被辦公桌綁住的打工人. 圖片來自: Apple Watch 廣告。
圖/ Apple Watch 廣告

延伸閱讀:上班8小時「不合實情」,辦公室真適合你嗎?遠端工作的目標是什麼?

可能工廠機器的停工時間都比這個「打工人」的休息時間還要長。

996企業壓榨的如意算盤打得劈啪響,但聰明的年輕人總有對策。「每天蹲廁所10分鐘,一年就能多出5天假」,「調整心態準備好零食,泡杯茶聊個天,一個天不夠就多聊幾個」,「6點下班去吃飯健身,9點回來表演一下再打卡」等等。

年輕人都在摸魚,看上去好像很有趣,實際上只能看到四個大字:無可奈何。

生活成本不斷上漲,社會資源尤其是工作職缺都集中在大都市的996企業,年輕人不得不向現實屈服,一邊努力爭取進入996企業捲成人上人,一邊摸著魚罵996

和混水摸魚不同,摸魚摸的並不是私人利益,而是變相的無聲抗議,為了五斗米,很多人不得不口嫌體正,被迫營業。

讓員工摸魚才是最好的996

震動科幻小說界的《三體》,是劉慈欣在發電廠上班時摸魚創作的。

當然,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上班期間應該做和工作相關的事情,但其中蘊含的道理是值得探討的,那就是創造需要相對自由的時間,否則只能機械輸出。

人是一種社會性的複雜生物,需要時間去奮鬥,也需要時間去休息,吃喝拉撒玩看上去沒有在工作,實際上都是為了創造積蓄能量。

即使是一台機器,也有停下來檢修和加潤滑劑的時候,但有些企業希望機器永遠不要停,打從心底就沒有把人當成人。

996工作制
圖/ 數位時代

摸魚文化興起,背後反映的是資本試圖將人異化為不需要檢修的機器的行為,今天的996企業和幾個世紀前的工廠幾乎沒有區別,最大的差異可能在於,機器壞了,需要工廠老闆花錢檢修,人廢了,換一批人就好了

這種短視選擇的最終結果就是雙輸,陷入互相傷害的惡性循環。

996一開始的確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效率,但是當996成為常態,人的創造力和生產力都會開始下降,覺得效率不夠,越加深996程度,甚至升級為9117或是007,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996大軍,忽略了還有創新並優化結構,釋放生產力這條路。

同時,抗爭都是從檯面下轉向檯面上的,當整個社會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時,摸魚文化就會興起,再往後發展,摸魚可能真的會成為清華大學塑造正確三觀的一堂正式選修課,到那時候,除了一些收入極致誘惑的企業,絕大多數996企業都再也沒有對PUA員工任性的資格。

如今,聰明的企業已經開始幫助員工摸魚,鼓勵通過創造提高效率,不去做無意義的加班,為員工提供社交空間,改善辦公環境,帶著員工去接觸大自然,創新辦公模式等等,「職場供給側改革」的號角早已吹響,而非一味地強調直接輸出。

當然,不同企業不同工作有不同的要求,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

把人當人,不好嗎?

前幾年整個社會崇尚奮鬥,現在開始流行摸魚,短短幾年的時間,輿論就迅速且安靜地發生了改變。

是年輕人本身出了問題嗎?可以肯定不是。

當教育體系越來越完善,年輕人接受到的正確三觀教育只會更多不會更少,照理說應該會一代比一代有朝氣,不會像現在這樣公開討論摸魚。

只要是一個對自己的人生有點想法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用摸魚這種積極的消極來游戲生活,除非他的潛意識已經默認失去了希望。

希望,是多麼寶貴的東西啊。

shutterstock_468772952_dreamscometrue.jpg
圖/ ImageFlow via shutterstock

它可以讓一個貧窮山區的孩子努力讀書考上清華北大,可以讓一個偏遠地區的年輕人在大都市打拼自己的事業,可以讓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中年人仍然保持一顆青春的心。

現在卻正在發生這樣的事——希望,在高昂的房價和租金、沉重的生活開銷和不受管控的壓榨下漸漸離大家遠去,看不到盡頭的鹹魚生活,躺平是比努力奮鬥更加經濟的行為。

就像一個一直處於飢餓的人,每次外出覓食前都要精確算好消耗的卡路里,若行動得不償失,還不如什麼都不做。

現在,摸魚文化反映的消極對抗已經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把人當人,不好嗎?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責任編輯:郭昱彣、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健康知識普及,卻未讓選擇變得容易。琳瑯滿目的營養補充品與建議,加上網路上碎片化、標準不一的資訊,反而讓判斷成本提高,許多人因此在起步階段就裹足不前。

「很多人其實想掌握健康,卻在資訊洪流中忘了相信自己身體的感受。」VITABOX® 營養師溜溜觀察,當選擇焦慮與資訊混亂成為常態,人們反而忽略了最簡單的事——傾聽身體的聲音。VITABOX® 因此在 LINE 推出 「AI 健康配速員」,透過對話幫助消費者重新找回與身體的連結,從內在需求出發,打造簡單好上路的保健起點。

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開啟健康對話第一步

「大眾常見的保健問題其實高度重複,但過去客服量能有限,我們常常得讓客戶等上兩三天才回覆。現在有了 AI,能即時解答基礎問題,營養師則可專注處理較複雜的個案。」溜溜說明,VITABOX®「AI 健康配速員」是一套全年無休的對話系統,平均每日處理超過 600 筆提問,其中約 90% 可由 AI 即時解決,僅有 10% 需轉由真人營養師接手。常見問題如「孕婦能吃哪些益生菌?」或「睡不好該補什麼?」等,AI 均能提供清楚、專業的建議。

若遇到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問題,則可透過機器人自動回應+AI+營養師的分層機制,轉接給真人營養師進行後續諮詢,有效縮短等待回覆的時間,也提升整體使用體驗。「我們不是單純導入 AI,而是選擇用 AI 互動來實現我們相信的一種陪伴方式,讓對身體的好奇與理解,不必等待。」

VITABOX
VITABOX® 營養師溜溜表示,「我們希望 AI 不只是回答問題,而是陪伴每個人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需求。」
圖/ 數位時代

啟用方式也極為簡單,加入 VITABOX® 的 LINE 官方帳號即可一鍵啟動。系統會先詢問性別、年齡等基本資訊;若使用者無法清楚描述問題,AI 也能進一步拋出問題、比對歷史紀錄,或透過選擇題的方式,引導釐清隱性需求與個人目標。

「像是近期討論度較高的 NMN,不少人打成 NNN、MNM,所以我們也特別訓練 AI 的語意理解與錯字判讀能力,能親切引導確認:『請問你是想問 NMN 嗎?』即使輸入有誤,也能繼續獲得正確資訊,讓使用者感受到 AI 的理解與體貼。」溜溜指出,AI 的價值不只解答問題,還要能夠預判可能的模糊與錯誤,比使用者先想一步,做到主動理解、精準回應。

整合知識圖譜,打造 AI 與營養師的雙軌協作

這套 AI 系統由大型語言模型(LLM)驅動,結合 VITABOX® 多年累積的產品資料、CRM 數據、真實客服對話、營養學與醫學期刊,建構出可持續學習的健康知識圖譜。不同於傳統「問一答一」的機制,AI 採用語境分層邏輯,先從作息與飲食習慣切入,層層推進至保健建議,再進一步提供產品推薦,並不直接導向消費,反而強化使用者信任與參與感。

「我們不是在打造冷冰冰的機器人,而是塑造一個有溫度的健康夥伴。」溜溜強調,VITABOX® 延續 Make it Simple 的核心精神與一貫的品牌語調,講究準確,也講究陪伴與信任。

VITABOX
有了「AI 健康配速員」多問一點,營養師也能專注處理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專案。
圖/ 數位時代

為強化資訊安全與建議品質,AI 系統由營養師與產品團隊共同把關,建置完整的風險識別與回應邊界。當提問涉及藥物、疾病診斷等超出 AI 處理範疇時,系統即自動提醒使用者就醫或真人諮詢,避免誤導。

為了讓整體設計貼近使用者,VITABOX® 將 AI 健康配速員直接整合在 LINE 平台上,無需額外下載 App 或開啟網站。「我們並不改變使用者的習慣,而是在他們最自在的地方,陪伴他們開始健康對話。」

「AI 健康配速員」於 2024 年九月正式上線,初期封測滿意度不到五成,經三個月優化調整後,2025 年第一季提升至 98.7%。溜溜分享:「我們收到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用戶回饋,有顧客表示被『一秒就收到回覆』嚇到,覺得回覆既『精準』又『貼心』;也有顧客雖然猜到是機器人,卻仍感謝 AI 的『悉心回應』,甚至有人說:『你們的服務系統真的很好,跟真人營養師一樣厲害!』這些回饋顯示,AI 的回覆品質已能與真人營養師無縫銜接,讓顧客在體驗上幾乎沒有落差。」

最令人驚喜的,是品牌導入 AI 後,整體轉換率提升了 13%。「原本只是想減輕客服壓力、解決顧客的問題,沒想到竟然也助攻銷售轉換,真的是意料之外!」

愈簡單、愈不容易,VITABOX® 的選擇與堅持

AI 強大而即時,那還需要營養師嗎?溜溜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AI 是輔助,不是替代。它能處理多數標準問題,但人與人之間的細膩互動與臨床判斷,是 AI 做不到的。」她舉例,曾有使用者一開始以為是退化性問題,後來經過營養師協助釐清生活與補充習慣後,才發現另有可能的影響因素。這類交叉比對與個別化觀察,仍需仰賴營養師的經驗和引導。

因此,VITABOX® 保留「一鍵切換真人諮詢」的設計,當問題超出 AI 範圍,系統會即時轉由專業營養師接手。AI 專注於初步引導與問題分流,營養師則投入更具判斷力與價值的個案管理與產品研究。

VITABOX® 也是目前業界少數以 AI 提供「專業智能健康輔助」的品牌,跳脫傳統 FAQ chatbot,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對話設計。「健康的選擇,就是多問一點。多問一點,就能往健康的理想更靠近一點。」溜溜笑說,有了 AI,就不用擔心麻煩別人,什麼問題都能安心提問。「當營養師不用再回答重複問題,就能更聚焦在專案開發、營養規劃、檢測優化等工作。」

這樣的設計思維,也與一直以來的品牌理念相呼應。不上通路、不靠代言的 VITABOX®,始終專注於天然成分(A.A. Clean Label 無添加)、加乘配方(VITASYNERGY®)、安全驗證(SGS、BSI)與永續包裝(FSC 紙材、環保油墨)。從產品研發到服務設計,一以貫之地實踐「Make it Simple」的初衷。如今,「AI 健康配速員」更讓「今天開始享受健康生活」成為每個人都能實踐的行動起點,把保健變簡單,也更容易開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