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故事更重要、還隨時會被空降部隊取代!字節跳動前員工揭5大讓人焦慮的管理失誤
編故事更重要、還隨時會被空降部隊取代!字節跳動前員工揭5大讓人焦慮的管理失誤

「在字節跳動,別把自己當人;把自己打碎,當做好用的工具就好了。」

工作兩年半之後,Tina在2020年從字節跳動(簡稱字節)離職。當時,下一份工作都還沒有著落,但她的身心已無法繼續透支。

Tina做過五六個以上的項目,包括海外產品、抖音、教育……等,面對這些挑戰,在入職的第一年仍感到興奮、刺激。但隨後卻頻繁地更換項目,讓她心生厭倦,「相當於把你的技能在不同的業務直接複製貼上。」

業務的不斷調整,在字節裡幾乎已是常態。伴隨而來的還有管理層的調換。在Tina任職的兩年半裡,她經歷過5位以上的領導,卻沒有一位領導者超過半年。Tina說:「他們每半年要替我的績效評分,卻都不知道該寫什麼。」

shutterstock_367286792_coworker.jpg
圖/ Jacob Lund via shutterstock

「我覺得這裡的一切都是短期導向。」一位離開字節跳動的前部門總監有著更深刻的看法,「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巨大的App工廠透過更換管理層來推進業務。而這點,與它的組織架構有關 。」

(編按:受訪對象Tina、小飛、小夏、唐澤皆為化名)

一、扁平的結構,疲憊的管理階層

當許多離開字節的人聊起這家公司,對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扁平化管理 」。

字節跳動共有10個職級,似乎與阿里巴巴的11個層級(專業層級,還有M層級)、騰訊的13個層級相差不多。但一位前員工表示,字節跳動的職級實際上可以簡化為四個級別,級別3以下的都差不多,都是執行業務的人。

shutterstock_1453883333_TikTok.jpg
圖/ Shutterstock

3級(3-1和3-2)是管理層leader,組長級別;而4和以上是高層(研發部門級別比其他部門高一級);最頂層的5-2則是創辦人張一鳴。張一鳴也會直接和3級的同事溝通。在騰訊和阿里巴巴內部,這類的事情幾乎很少發生。

這正是字節跳動管理層的壓力之源。「扁平化的結構,讓夾在中間的人最累。」小飛說,「 既要做業務,又要做管理 。」

小飛從2017到2019年任職於字節跳動,「感覺這三年過得比六年還長」。他在字節是一個營運小部門的負責人。在他看來,字節的工作壓力很難一言以蔽之,但與外界認知不一樣的是,字節的績效壓力沒有那麼重,「至少不像阿里巴巴那麼重」。

字節跳動著名的扁平化管理,讓日常工作和一般的組織不同。「每個部門都很小,因此許多工作都是各部門一起進行。我們可能會發起一個任務需要各部門合作,也經常會接到合作的任務,而我會將任務進行拆分,再交給其他同事。」小飛說。

因此,作為管理階層,日常工作的起點是接到一個合作任務,然後拆分任務,再分派給自己的下屬。「具體來說就是白天開會,晚上幹活。」

shutterstock_358435634_work_tired.jpg
圖/ Stokkete via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摸魚也是一門學問?中國清華開課瞬間爆滿!背後是年輕人對抗「996」辛酸血淚

小飛彷彿身處在一個巨大的生產線中,工作任務接踵而來,他將其一個個拆解為零件,讓後面的員工們加工完成,再組合起來進入下一個部門。

和傳統企業相比,忙碌是加倍的,高速和效率也帶來了工作的滿足感。而蜂巢式的工作方式,也讓他體驗到從未有過的新鮮感。不少前員工都會提到,在剛入職時,會有一段興奮、刺激的蜜月期。

不過,壓力也正在與日俱增。首先是超長的工作時間,「每週都有一次例會,通常會進行到半夜,而其他時間,也幾乎是晚上九點過後才能到家。」

「事實上,在字節跳動最忙碌的就是中間管理層。」小飛有些嫉妒公司的年輕人,「底層的基礎員工被照顧得很好。」

扁平化架構也讓管理層的績效評分變得更困難,因為所有與自己合作過的同事都能填寫評價。「下屬可以輕易地發表不滿,且過程是匿名的。」小飛認為這樣的文化對管理階層相當不友好。

曾在字節跳動做研發的唐澤也表示,3級左右的管理職很累。「小組長是最苦的吧。」小組長底下有十幾個程式設計師,而小組長不僅要陪著下屬一起加班,還要向高層保證能完成業績。「而且錢一定比總監少很多。」

二、實用主義的用人觀點

在一些報導中,創辦人張一鳴被塑造成能保持情緒穩定的「機器人」。前員工們對此表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確是這樣的人。哪怕是發現員工在聊天室討論著遊戲《原神》時,他的第一反應也相當克制,「一大早就在聊天的同事/部門是工作很閒嗎?」

張一鳴信奉勤奮付出,認為第一份工作「 不該分哪些是我該做的、哪些不是我該做的 」。兩年內從基層升職到部門小主管,且他對旗下管理層的「拚勁」要求很高。然而一旦過了創業階段,特別是當管理層人數超過150人後,老闆就很難保證利益能公平分配,及親自督促員工衝刺工作。

張一鳴沒有迴避這個問題,他在公司內部信中曾說:「我們已看見不少的管理問題,最直接的反饋是,員工的敬業度和滿意度下降了。」

張一鳴
圖/ 張一鳴微博

作為技術出身的管理者,張一鳴信奉實用主義,為了實現公司、團隊的利益最大化,個人的情緒、自尊心、滿足感都應該要往後放。「效率至上」體現在用人這件事上,失去衝勁、難為公司帶來利益的管理階層很快就會被冷落。

以前新浪網副總編趙添為例,從張一鳴親自挖角、2015年「高調加入」,並作為《今日頭條》的負責人之一,再到2019年逐漸地「銷聲匿跡」,不到4年的時間。

小夏就是在那個時候來到趙添的團隊。

「在趙添到來前,字節高層實際上沒有懂內容的人。」小夏說。趙添當時負責《今日頭條》的內容營運,並直接向張一鳴匯報。簡單來說,她是在幫助《今日頭條》打破內容版權的困境,也是一手建立內容營運體系的功臣。

今日頭條
圖/ 截圖自微博

但是,在《今日頭條》App迅速發展後,瓶頸期也隨之到來。2018到2021年,《今日頭條》的執行長已換了三任;日活躍用戶從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之間幾乎沒有成長,甚至略為下降,從1.2億滑落到1.15億。

趙添在2017年底開始淡出營運,這可能與營運在網路公司的「地位」有關。另一位網路大廠的營運人員表示,和技術相比,它的可替代性更高,「 當一個項目被裁撤時,產品、技術人員都可以轉換崗位,但營運人員通常會直接裁減 。」抖音最初的營運員工當中,除了李恬穩坐營運負責人,其餘幾人皆已離開公司。

2019年之後,趙添便很少出現在媒體版面上。小夏所在的項目被裁撤,他覺得很不合理,「我們的團隊不錯,而數據其實也不錯。」

作為管理階層,最徹底的失敗就是項目被裁撤,而在字節跳動成長的過程中,以抖音為代表的新業務大獲成功,得到了「APP工廠」的美譽;但另一方面,這個速成的巨頭在崛起過程中,招致失敗的業務更多,包括最出名的「悟空問答」和「多閃」。

三、永遠在尋找更好的人才

那些做不出成績的管理階層,當然很快就會離開,但做得好的人也未必能留下來。

朱潔曾是抖音音樂的負責人,歌劇出身的她策劃了一齣網路選秀《中國新唱將》,促成一些獨立音樂人和抖音的合作。2018年,中國年度播放器Top100裡,有70%的爆紅歌曲皆來自抖音。

然而,朱潔卻因為與空降的領導人牟菲達不成共識,進而選擇離開。在朱潔離開的一年後,牟菲離任,由曹楨全盤接管。

朱潔
抖音的音樂負責人朱潔。
圖/ GMA

小飛認為,大家都知道朱潔原先是抖音音樂的負責人,卻再找了一位空降的領導人,意圖不言自明。「朱潔並不是做得不好,只是公司覺得找到了更好的人。」她認為,在字節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公司一直在市場上尋找更好的人,來替代原先的員工。

柳甄也是另一個類似的例子。2016年,張一鳴邀請這位Uber高級副總裁負責字節跳動的國際化業務。不過,她的發揮空間卻逐步受限。

隨著字節跳動對Musical.ly的收購,其創辦人Alex Zhu入職字節並在2019年接管國際業務,柳甄的發揮空間被限縮至海外投資和法務。隨著迪士尼前高層Kevin Mayer的到來,柳甄的職權可能進一步被縮小到國內法務。2020年5月,柳甄決定離開字節跳動。

disney kevin mayer.jpeg
圖/ Disney

延伸閱讀:未料川普下狠手!迪士尼老將跳槽TikTok不到3個月,閃辭執行長職務

「你面試的人,有時可能就是來代替你的。隨時有可能被取代的感覺,真的很糟。」小飛說。

以外部環境來說,業務迅速壯大,本身也能吸引到更好的人才,讓字節可以用不斷替換管理層的方式,來推進業務。小飛在2019年離開,除了不願意被取代之外,他認為實在是太累了。

曾短暫待過字節跳動的「群響」創辦人劉思毅,認為該企業是激進執行、冗餘招聘的公司,「對內部來說,冗餘意味著員工要爭搶資源,並且需要迫切地去開疆拓土。因為在大公司,閒置下來就是死去的前兆,冗餘反而是激活員工在「996」的海洋中,尋找新方向的推進器。而這樣的代價就是,許多人只是形式上的忙碌……」。

四、失速之憂

2021年初,成立第八年的字節跳動,旗下全球員工已達到10萬人,超過了騰訊的員工規模。光是2020年,它就新添了4萬名員工,也就是平均每個工作日約有150人辦理入職。隨著公司規模擴大,各部門的職能陸續重疊,冗餘的弊病也開始顯現: 各項業務之間爭搶資源

另一方面,在兩款日活躍用戶數過億的App之後,字節跳動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爆紅的產品了。2020年,曾經最具國際化的中國網路公司,其App不僅被印度政府屏蔽,還面臨出售美國業務的危機。在中國本土,教育和遊戲也暫時沒能壯大。

tiktok抖音_shutterstock_1541597285拷貝 2.jpg
圖/ Shutterstock

這讓管理階級的合作變得更複雜,畢竟大家都想爭奪影響力和話語權。「 或許有些領導人會認為各部門互相競爭,能加速業務的推進 。」一位員工匿名表示。

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表明自己的貢獻、影響力。Tina的上司參加部門匯報,一段簡單的發言,經常要來回修改兩個小時。在某些部門裡,「說故事」、「向上管理」已成為必備技能。

「我沒有精力去思考如何讓長期業務變得更好,工作內容似乎淪為一個又一個的雙週目標,以及如何『生存』。」Tina說,她有一半的工作時間可能都花在匯報和打磨話術上, 剩下的時間才能拿去做事。這與字節跳動內部倡導的「坦誠清晰」、「反對向上管理」的價值觀剛好相反。

五、熱鍋上的螞蟻

不是欺人太甚,就是虐己太深 。」——某位網友總結了在字節跳動的工作狀態。要麼作為一個領導者向上管理,不停接單、分發任務;要麼作為一個執行者正面抵抗,開會爭吵、寫週報。

焦慮、緊張,更是前字節員工頻繁的心理狀態。一位字節跳動的員工說:「所有高層每天都過得非常焦慮……但據我所知,騰訊同等地位的人日子過得比較舒服。」

網路的速度、節奏已是傳統產業的N倍,但字節比一些「老牌」網路公司又更快了一些。根據報導,字節跳動在實踐一項產品功能時,從準備上線到復盤情況,最快只需要一週,而類似的事情在美團可能需要兩週。

限編輯用途_shutterstock_1213643698_iPhoneXR.jpg
圖/ Nemanja Zotovic via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槓上騰訊!字節跳動擲40億美元收購遊戲工作室沐瞳科技,短影音之王圖什麼?

字節跳動擅長閃電戰,一直推崇「大力出奇蹟」。進入一個領域時,通常會快速地投入大量資源,多個團隊同時推進多種項目,一旦發現投資報酬率不高就立即關閉。這樣的策略雖然能快速試錯,但在投入產出週期更長的項目時,這套機制往往會失靈。

然而,閃電戰有時也會快速地消耗資源。一位前員工在做教育產品時,底下有五十幾名地區市場的人員,但在短短幾個月之內,公司把40%的人都裁掉了;另一位在去年離開字節的管理層認為,有時候放棄項目可能就是因為負責人做出的決定,「其實有些項目再繼續研發一段時間,可能就做出來了。」

這更增加了不確定性。隨時都有可能「被迫離開」的壓力讓人印象深刻,有些人甚至在回憶起這段工作經歷時,將其描述成「倖存者遊戲」。

本文授權轉載自:鈦媒體

責任編輯:文潔琳、錢玉紘

關鍵字: #管理 #抖音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買賣屋不再狂刷篩選條件!永慶「AI特助」用AI打造房產科技的個人化時代
買賣屋不再狂刷篩選條件!永慶「AI特助」用AI打造房產科技的個人化時代

人的一生中平均只買一到兩次房,不過面對買房的人生大事,卻最缺乏經驗,幾乎每次都是「買房菜鳥」。從動念開始,到真正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過程中充滿資訊落差與溝通門檻,考驗的不只是預算,還有決策能力。

「永慶認為,房仲最重要的三大價值,在於能否提供消費者安全、公平、效率的購售屋體驗。」永慶房屋總經理吳良治指出,消費者痛點在哪,服務就該做到哪。

永慶房屋
永慶房屋總經理 吳良治
圖/ 數位時代

所謂「安全」,不只是屋況與產權無虞,更包括房價是否合理、是否能杜絕投機與詐騙;「公平」則攸關資訊是否公開透明,買賣雙方對行情、屋況的掌握是否一致;而「效率」則是解決資訊爆炸與流程繁瑣的問題,讓交易更順暢——這三大價值,就是永慶服務設計的起點。

當傳統找房模式逐漸無法滿足使用者對安全、即時、便利與個人化的需求時,科技便成為破題關鍵。永慶房屋以「房產科技領航者」自居,從數位化、行動化一路推進至智慧化、人性化,最終定義出「個人化」的新世代房產服務,不只改變買賣流程,也重塑人與房產科技的關係,為業界開啟下一階段房產科技轉型藍圖。

永慶打造AI特助,開啟個人化買賣屋體驗

「安全、公平、效率。這三大價值講起來簡單,要落實並不容易,需要長期深耕。」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陳賜傑指出,買房過程從動機產生、資訊蒐集、實地看屋到談價與成交,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痛點,也正是永慶投入科技應用的核心動力。

他舉例,消費者可先透過「買屋力找房」掌握預算落點,或以「地圖/捷運找房」,針對區域快速聚焦潛力物件。同時搭配「誠實安心認證」,快速掌握房屋是否為短期交易、凶宅、輻射屋的屋況,也分享永慶提供的不限屋齡漏水保固保障。

進入看屋階段,永慶也推出「VR美裝」、「AI煥裝」等功能,讓線上賞屋一事更具象、更符合人性,不僅彷彿身歷其境走入房屋欣賞格局、更可以透過生成式AI,搶先欣賞房屋未來裝潢模樣。談價時,更有領先政府2-3個月揭露的「誠實房價報告書」。在交易過程和售後,永慶還有六大安心保障,讓消費者全程安心。

當消費者向永慶房屋經紀人員洽談服務時,永慶獨創的「i特助」將提供強大的「人機協作」服務。陳賜傑說明,i特助以LINE群組為載體,加入買家、家屬、永慶業務與AI機器人,從找房、比價、導覽到與家人討論,都能在平台上完成,讓「個人化」成為貫穿整體買賣流程的智慧服務,實現「一站整合資訊+多人參與決策+專人即時支援」的目標。

至於最新推出的「永慶AI特助」,顛覆傳統的篩選找房模式,直接向永慶AI發問找房,讓找房更容易!消費者可以用口語的方式,向AI特助進行提問,如問社區、問特色、問行情。AI特助系統即時整合龐大資料,自動比對條件推薦潛力物件、分享房屋特色、摘要重點。「目前市場上應該只有我們做到!」他直言。

永慶房屋
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 陳賜傑
圖/ 數位時代

永慶一步步用科技解決消費者痛點,成房產科技發展史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科技演進史
圖/ 永慶房屋

圍繞著消費者需求,永慶房屋早已踏上科技轉型的旅程,一步步演進至今。永慶房產集團資訊部協理呂學堯回顧,從2000年永慶將紙本住宅資訊數位化開始,率先「e化」做出「永慶房仲網」,不只讓找房效率提升,也同步建置投機客資料庫,累積了9,000多筆投機客資料,為交易把關。隨後,因應智慧型手機普及,永慶再推出「永慶快搜APP」,實現隨時隨地找房的行動化革新。

進入2016年,大數據成為科技趨勢,永慶也積極應用大數據,推出「猜你喜歡」等智慧推薦應用,提升消費者與經紀人員的決策效率。為實踐「人性化」體驗,永慶聚焦網上看照片選物件的模式,查看屋況不夠直覺具象等問題,透過VR美裝、實境找房、AI煥裝,讓消費者即使遠距賞屋,也能輕鬆掌握空間格局、生活環境、模擬裝潢,全面掌握物件潛力。

邁入AI時代後,「個人化」成為永慶聚焦的目標。過去消費者需自行查找彙整,現在則是「不用找,只要問」,AI即可即時整理、摘要、推薦,甚至挖掘原本未被注意的潛力物件。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集團資訊部協理 呂學堯
圖/ 數位時代

當被問及是否擔心技術被業界複製,呂學堯直言:「這些技術表面上大家都能做,但能不能做深、做在對的地方,才是關鍵。」永慶之所以能持續走在產業前端,背後仰賴四項核心能力:

其一、孫慶餘董事長對科技的堅持和遠見,從ADSL到iPad,永慶房屋總是率先導入科技。其二、永慶長期大量投資在房產科技開發。其三、集團內部擁有超過300人的數位與資訊團隊,自主研發不假外求。其四、技術與業務高度同步,能即時回應現場需求,提出真正可用的解方。

呂學堯分享,永慶房屋不斷升級的便利科技,再加上完整的誠實服務,獲得許多消費者的指名服務,如今已是雙北地區門店數量最多的房仲品牌。面對科技的飛速發展,永慶也不斷蓄積自己的科技創新能量,即使永慶數位與資訊團隊已有超過300人的規模,我們仍持續招募更多數位與資通訊領域的人才,為購售屋服務探索更多創意、落地更多應用。

人機協作新時代,誠實房仲角色更深化

陳賜傑表示,當AI能代勞繁瑣的行政作業,經紀人員就能將心力放在真正有價值的溝通與判斷上。他也強調,AI與人是協作關係,房仲其實很難被取代,因為無論如何都得走進實體流程。「進到現場就知道,這個行業有很多『眉角』,許多細節需要觀察與互動才能掌握,AI是看不出來的。」

他舉例,一位台商先生偏好安靜社區,太太則重視生活機能與市中心便利。實際上房子是買給留在台灣的太太住,應以她的需求為主。如何引導雙方表達意見、理解彼此的需求,並促成共識,就是經紀人員的專業所在。「AI可以幫你找到房子,但房仲才能幫你找到一個家。」

最後,在一切都能被自動化的時代,什麼才是無法被取代的?誠實,也許正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技術。先誠實,再成交——這是永慶房產集團董事長孫慶餘提出的六字箴言,也是品牌最核心的堅持。未來,永慶房屋將持續以「誠實+科技」為基底,讓房產科技回歸人性,讓房仲專業發揮更深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