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再添企業專網客戶,31日宣布與子公司中華精測共同落地5G智慧製造,展出多項實際在平鎮工廠運用的「AIoT化學感測」、「邊緣運算」、「管理平台」解決方案。這些亮眼研發,如可預測化學藥液的剩餘壽命、廢水重金屬離子量測等,都將成為商業模式對外販售,中華精測更希望能以最短時間獨立開出一間新公司。
中華精測於2005年成立,並於2015年登錄興櫃市場、隔年上櫃掛牌,多年來佈局多項產品,包含印刷電路板(PCB)、IC測試板、晶圓測試板,與垂直式探針卡(VPC),如今是半導體測試介面大廠,去年營收超過42億元。
中華精測董事長林國豐表示,透過5G開發出來的方案,很適合「內服兼外用」,用在公司不僅節省資源、做到維護預測,目前並發展成新的商業模式,像是化學感測器等商品已經小規模出貨給客戶。
中華精測5G智慧製造成績單
- AI虛擬量測技術單站良率由67%提升到99%
- 錯孔檢測由人工需時的3天,透過AI學習辨識縮短到5分鐘
- 減少廢水處理費11%
- 槽液剩餘壽命預測,每年節省單槽用量38.5%(約1千萬)
中華精測總經理黃水可補充,相關營收暫時還不高,但因為智慧製造解決方案可用於環境、工廠通訊、廢水處理等,已經跟台、美、中國大陸的客戶接觸,希望在適當時間推動新公司,「最好不要等太久。」
黃水可解釋,準新公司的商業模式包含點、線、面,點指的是自主研發的多類感測器等;線,則是整條AIoT產線的優化與導入;面就是協助智慧工廠規劃。
5G專網怎運做?中華精測從「產業know how」出發
中華電信與中華精測的5G企業專網合作,採用3.5GHz非獨立組網(NSA),讓工廠內部既有的4G通訊結合5G升級。
中華精測在多個產線旁佈署邊緣運算系統,除了蒐集產線數據,並同步物流資訊、化學藥劑壽命、環境監控資訊等,透過管理平台做到人工智慧分析。換算整體網路費用,改採5G與4G除了前期建制費用外,並無太大差別。
中華電信行動分公司總經理簡志誠觀察,智慧製造落地成功的業者不多,無論是製造業、半導體或鋼鐵業,導入5G專網後,都需從產業痛點的源頭思考如何「使用」5G,才可能真正發揮技術優點。
「這是all in house精神,」林國豐強調,在解決方案裡面的感測器都是中華精測自主研發,像是德國、日本許多大廠要提升工業效能,他們也會這樣做,相信未來智慧製造帶來的營收貢獻,會隨著時間前進更顯著。
責任編輯:蕭閔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