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ard與可不可聯名,推新包裝、兩款浮誇飲料!為何手搖店中會挑上可不可?
Dcard與可不可聯名,推新包裝、兩款浮誇飲料!為何手搖店中會挑上可不可?

社群平台Dcard宣布與手搖品牌「可不可熟成紅茶(以下簡稱可不可)」攜手合作,推出專屬的聯名杯身,即日起至5月31日在全台223間可不可熟成紅茶門市上市。

Dcard表示,會與可不可合作,主要是希望透過可不可超過200間的實體門市,在線下接觸消費者,目標是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據了解,本次雙方合作為資源交換,不包含任何的分潤,且專屬的聯名杯身準備了破千萬個,可見雙方對於本次合作的信心。

手搖飲品牌繁多,為什麼與可不可合作?

而Dcard與可不可合作,也有背後的緣由。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新聞照片9】「可不可真心話」聯名杯身聯名杯身與特製貼紙.jpg
Dcard與可不可合作推出8種杯膜,印有「可不可以加薪」等有趣的標語。
圖/ Dcard
【新聞圖片11】可不可真心話首頁示範圖.jpg
Dcard也推出讓使用者「客製化」Dcard首頁的服務,讓所有人都能嘗試登上「熱門」版位。
圖/ Dcard

當使用者在Dcard上發問時,開頭常常是「可不可以跟我分享......」,讓Dcard團隊在規劃實體活動計畫時,第一個浮現的念頭就是可不可。而從Dcard後台數據分析,可不可也是近半年來在Dcard上討論度最高的手搖飲料品牌,因而開啟此次線上與線下的串連合作。

同時,這也是Dcard第一次進行實體的品牌聯名活動。

本次雙方的合作,可不可方面推出聯名的杯身(大杯)與8種杯膜封膜,以及響應活動推出了2種特殊口味新品;Dcard則將在線上共同推廣,並首度開放客製化的Dcard首頁讓使用者嘗試。

可不可則是創立於2008年、來自台中的手搖飲品牌。自2016年發動品牌再造,已展店達200多間加盟。過去可不可多次推出聯名杯款,包含先前爆紅的寶可夢杯等。

在2020年5月,雅茗-KY以新台幣8,000萬元取得可不可20%的股權。

Dcard邁向下個里程碑,註冊會員數已達500萬人

此外,Dcard也同時宣布邁向下一個里程碑,註冊會員數已達500萬人。過去Dcard僅能用校園信箱註冊,用戶主要為大學生族群,自2019年以來,Dcard推出以身分證認證註冊,讓大學生之外的民眾也能上Dcard交流,拓展更廣大的使用者族群是Dcard近年的發展目標。

現在Dcard站上擁有近500個討論看板,月瀏覽量達16億,據Alexa的數據,在全台網站中排名第7。

Dcard Ads
Dcard在今年推出自有廣告系統Dcard Ads,提供在Dcard App中刊登廣告的服務。
圖/ Dcard Ads

而Dcard也在今年推出自有的廣告系統「Dcard Ads」,主打在Dcard App中刊登廣告,且受眾精準都是年輕人、每10秒就有一則新的討論產生的高活躍度,希望能藉此將龐大的流量變現。

Dcard的特色還有「匿名機制」,Dcard營運暨行銷部經理鄭雅婷表示:「感情、朋友、職場,這三大類一直是卡友(Dcard使用者的別稱)特別關心的熱門話題,在現實生活中得顧及諸多因素,讓許多人不好意思以真實身份詢問或分享,匿名機制則讓卡友可以放心地交流真實的想法。」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品牌行銷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台灣年度AI盛會「2025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日前圓滿落幕,展會期間同步登場的「2025 AI TAIWAN國際趨勢高峰論壇」也吸引來自產官學界的高度關注。副總統蕭美琴親臨現場致詞時指出,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全球產業版圖,台灣正站在這場關鍵變革的十字路口,必須積極布局。

「我們已在硬體供應鏈上打造出一座堅固的山頭,接下來,台灣更要以AI與軟體應用為核心,開創下一座新高峰,讓台灣持續站穩世界舞台。」蕭美琴強調。

AI應用邁入「代理時代」,大量數位員工走進職場

目前,AI應用的發展已從單純的聊天問答與內容生成,邁入全新的「代理時代」。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明,所謂AI代理(AI Agent),不僅能理解與回答問題,更具備推理、規劃甚至執行任務的能力。像是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服務,或Amazon的倉儲與送貨機器人,都意味著AI不再只是螢幕中的語言模型,而是直接參與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取代部分白領工作,成為職場上的虛擬同事,舉凡代理撰寫軟體程式碼、產出研究報告等任務,AI都能勝任。

受邀擔任主題演講嘉賓的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對此趨勢也有相同見解。他預期,未來金融職場將迎來大量數位員工,AI角色亦將從過去的助理定位,躍升為具備博士班水準的專業夥伴,全面協助企業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

事實上,為了迎接這股變革浪潮,中國信託早在2018年便前瞻性地成立AI實驗室,積極借鏡國際金融業的成功經驗,推動各項AI專案。這項超前部署的策略,也讓中國信託成為台灣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展現其在AI創新應用領域的領導地位。

中國信託金控
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_中國信託金控,受邀分享AI創新應用領域的經驗與策略。
圖/ 數位時代

中信AI發展策略的3大核心重點

進一步探究中國信託金控的AI應用發展策略,可以歸納出3大核心重點。

第一是採取「導入通用工具+自建AI模型並行」的雙軌推動模式。目前市面上由科技大廠或新創企業提供的AI工具已相當成熟,如:語意搜索、摘要總結、內容生成等工具,只要確保符合資安與內控標準,即可快速導入與應用。此外,針對中信獨有的經營Know-how、產品知識、關鍵決策能力等核心競爭優勢,則透過自建AI模型的方式內化至系統中,藉此強化差異化競爭力,與通用工具形成有效互補。
第二為打造AI賦能的企業文化。賈景光強調,推動AI賦能,絕非單純的技術導入專案,而是一場全方位的企業文化變革,必須由高階主管帶頭學習與使用AI,再結合員工教育訓練、不定期內部應用成果與外部趨勢分享、建置學習資源庫、以及Prompt Engineering的技巧養成與實戰演練等方式,循序漸進,逐步型塑出AI賦能的企業文化。

尤其考量到「如何下正確指令」(Prompt Engineering)是AI效益最大化的關鍵,中國信託也將內部累積的指令設計技巧與應用實例,整理為知識庫,讓全體員工得以共同學習、快速上手,加速落實AI於日常工作中。目前,中國信託金控已經盤點出超過200個AI應用情境,協助員工有效提升40%至70%生產力。

第三則是鎖定關鍵應用場景、最大化AI導入成效。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關鍵議題,企業在導入AI時應回歸業務本質,從產業策略與關鍵流程出發,找出痛點並對症下藥,才能創造出AI應用的最大價值。

中國信託金控
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開場時提到,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很大的比例都與AI有關。
圖/ 數位時代

像中國信託便聚焦於優化客戶體驗、提昇內部效率與風險管理3大金融業核心議題,發展相關的AI應用,例如:智能客服已實現70%的客戶詢問可於1秒內快速回應、自主研發的AI模型能主動偵測並攔截可疑交易,2024年累計成功阻擋的詐騙金額已達8.4億元新台幣,為客戶資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內部AI應用已小有所成,如今,中國信託正積極邁向產業共創階段,並響應金管會倡議成立的「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擔任「金融科技應用研發工作圈」的首屆召集人。透過聯合學習、金流履歷、資料整合等方式,研發可以解決金融業共通性問題的AI相關應用,如 : 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建構全國性金融同業防詐平台,以科技精準阻詐、達到守護民眾財產安全的目的。賈景光強調,唯有打破單打獨鬥,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AI應用實力,真正讓台灣的金融科技在全球發光發熱。

中國信託金控
賈景光強調,唯有共同合作,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
圖/ 數位時代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