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靠對手Netflix竄紅!《最後的百視達》喚醒時代眼淚,20年老店如何逆勢苦撐?
意外靠對手Netflix竄紅!《最後的百視達》喚醒時代眼淚,20年老店如何逆勢苦撐?

在美國奧勒岡州的城市本德,世界上最後一家百視達於最近又再次竄紅,而原因竟然是由於他們的昔日「對手」Netflix……

今年3月15日,線上串流媒體Netflix釋出了紀錄片《最後的百視達》(The Last Blockbuster),讓位於美國奧勒岡州本德(Bend)、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後一間的百視達再次爆紅。

在紀錄片中,鏡頭聚焦在本德百視達的經理哈丁(Sandi Harding)身上,透過她的視角,可以窺見這間超過二十年的老店是如何經營的—— 像是店裡仍舊使用磁片和老式電腦管理租片系統,就讓許多觀眾都為之驚嘆,激起了懷舊之心

The Last Blockbuster
《最後的百視達》劇照。
圖/ Netflix

編按:台灣Netflix因地區限制,尚無法看到這部影片。

點燃社群上的懷舊之情

因此,《最後的百視達》在上線後迅速佔據了Netflix的前十大收視排行榜,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送上了花束,亦或是致電給這家位於本德的百視達,藉此向這裡的員工們表達謝意,感謝這些人沒有讓這個珍貴的回憶隨著時光的洪流消失。

在《最後的百視達》上架三天後,製作人克姆將紀錄片進入觀看排行榜的畫面截圖下來與大家分享。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當位於澳洲珀斯(Perth)的百視達倒閉時,本德的百視達就已經一躍而昇成為了「世界上的最後一家」。當時消息一傳出後,立刻就吸引了各國的民眾前往拜訪,導致店內的「粉絲」簡直要比「租客」還要多。

但經理哈丁對此還是感到非常開心,畢竟他們除了出租影片的服務外,也有販售各式各樣的紀念品,像是T恤、帽子,甚至是口罩,且這些東西都是在本德當地製作的。

「這對這間店是好事,對這個社群也是好事,」哈丁說,在此之前,她還曾經在雜貨店被粉絲攔下來拍照,「在不影響我們每天工作的前提下,我可以去學習和我的新名氣相處」。

紀錄片成為百視達的營運助力

至於《最後的百視達》的拍攝,則比本德百視達成為「最後一間」的時間還要更早:電影製作人摩登(Taylor Morden)和克姆(Zeke Kamm)早在 2017年就開始進行拍攝,他們當年相中了這間店所流露的堅毅及懷舊之情,但另一方面卻也曾經遲疑過,不知道這家百視達是否能夠持續經營下去。

可是摩登表示,他曾經聽到有人稱呼經理哈丁為「國寶」,並認為這家百視達應該不計代價地一直開著。因此,當他知道他所製作的紀錄片再次吸引眾人關注,並成為讓這家百視達繼續營業的助力之一,這讓他感到非常高興。

「對我們來說,能夠幫助這間店繼續經營下去,是一件很棒的事,」摩登說:「事實上,並沒有很多紀錄片可以真的完成故事中所期望的目標。」

至少目前,本德百視達還沒有關店的計畫——自2000年加盟成為百視達後,這間在地的影音出租店已經撐過了二十多年的風雨。

向青春道別!Airbnb 邀請旅客夜宿「全球最後一間百視達」_1.jpg
圖/ Airbnb

延伸閱讀:時代的眼淚!地表最後一間百視達攜手Airbnb,入住一晚120元還能電影看到飽

曾經獨霸一方的影視租借巨頭

回過頭來,百視達也曾經有過獨霸一方的時候。這個品牌曾經在全球有過 9,000間的分店,但隨著串流媒體——例如Netflix的興起,百視達逐漸沒落,並在2010年宣布破產。

限編輯使用Netflix_Kaspars Grinvalds via shutterstock_39
圖/ Kaspars Grinvalds via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Netflix從DVD租借小店躍升串流媒體巨頭,如何花24年打造專屬的線上護城河?

2014年,百視達更關閉所有的直營分店,只剩少數的加盟店試圖支撐下去,但多數者依舊在這幾年間陸續選擇關閉,最終只有本德百視達挺了過來。

因此,這部由當年的「對手」Netflix所發行的《最後的百視達》,可以說是記錄下了許多人的懷舊情感,電影製作人便表示,很多看過的觀眾都認為這部片喚起了他們在百視達租片,亦或是在百視達工作的記憶。

「觀眾的情緒受到了渲染,」製作人之一的克姆說:「 這部片讓大家回想起來,我們的生命中曾經有著這麼重要的一部份 。」

突破螢幕的深厚關係

而在《最後的百視達》拍攝結束後,兩位製作人都覺得自己和本德百視達建立起了深厚的關係,即使是現在,他們也還是很常跟經理哈丁聯絡,詢問店裡是否需要更多出租用的DVD或販售用的海報。

「我確定,直到這一間『最後的百視達』關閉前,我都會和這裡的人們保持關係的,」製作人摩登說:「我們不可能不聯絡彼此的。」

百視達
圖/ 截圖自Twitter

至於經理哈丁則透露,無論接下來還可能面對什麼困境,她和其他同樣來自本德的居民,都會讓這家百視達繼續經營下去:「我們有賣T恤,還有賣貼紙。每一樣東西都來自本德,是在本地製作的,所以我們非常引以為傲。」

「沒有社群中其他人的幫助,我們很難生存下去。不過,我們也習慣自力更生,並且持續向前走,無論前方還有哪些挑戰。」

本文授權轉載自:地球圖輯隊

責任編輯:文潔琳、錢玉紘

關鍵字: #Netflix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