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來,你有問題想找解答,都怎麼搜尋、上網去哪兒找?
問答平台「Yahoo奇摩知識+」自2004年12月正式上線,一度成為台灣最大的知識分享平台,昨(5)日晚上官方卻正式宣佈,在歷經 16 年後,該服務將於下個月正式關閉。
Yahoo奇摩用戶從4月20日起,將無法再發表任何問題和解答,而既有的問題和解答在5月4日前都還能瀏覽。但不少用戶扼腕,16年來累積了不少乾貨滿滿的問答內容怎麼辦?官方也表示,在6月30日前,都將開放用戶下載自己的知識+資料。
Yahoo奇摩知識+ 從一代人的「日常」正式成為「回憶」,16年來究竟歷經了什麼?在它之後,又有哪些問台平台仍成功崛起,成為新時代的霸主?
「成長史」回顧,16年來的興起與衰敗
台灣網友對Yahoo奇摩知識+應該都非常熟悉,透過設立「點數機制」,用戶可以在平台上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請人幫忙作答,讓其他用戶回答,集結眾人力量找到最滿意的答案。
Yahoo奇摩知識+作為Yahoo旗下一款全球性的產品,韓國是第一站,一度在19個地區上推出服務。雖然官方並未透露平台的營運概況,但根據維基百科指出,該平台在台灣知識搜尋網站中一度達到60%以上的市佔率,截至2015年初,解決問題的數量已超過2,200萬則。
回首 Yahoo奇摩知識+ 的「成長史」,在 PChome、蕃薯藤、新浪網⋯⋯這些網路公司野蠻生長的年代,Yahoo奇摩一度打敗眾多競爭者,成為台灣最大入口網站。但以當時來說,在網路上能搜尋到的內容仍有限,不如現在廣泛,更別說每一個人需要各式精準、「特有」的資訊;再者,隨著時代走進「Web 2.0」,資訊開始由用戶自己生產主導,都是 Yahoo奇摩知識+ 成功的背景因素。
但隨著Google橫空出世,Yahoo搜尋引擎稱霸的時代已去,Google成為最主要的知識入口,大幅增加了可搜尋內容的廣度,報章媒體、學術期刊,旅遊攻略⋯⋯幾乎什麼都能Google的到。另一方面,Facebook 也開始盛行,「萬事問臉書」成為眾人的社群日常,種種市場環境的變化,也讓 Yahoo奇摩知識+ 的存在不再是必要,甚至稱不上是第二選項。
不少用戶也觀察到,隨著時間推移,非用戶親自回答,而是機器人生成的答案越來越多、廣告數量也跟著加劇,Yahoo奇摩知識+ 的品質不增反減,畢竟問答平台仍是「內容為王」,走向衰敗似乎已成必然。
這也不是Yahoo奇摩第一次停用重要產品,在 1998 年推出、紅極一時的通訊軟體「Yahoo!奇摩即時通」,也在 2018 年正式登出,Yahoo 奇摩漸漸捨棄越來越多的「古董產品」,如今在台灣市場,將花費更多心力在廣告業務和電商平台上。
百度知道、知乎⋯⋯問答平台的未來在哪?
另外一頭,中國問答平台「百度知道」也於 2005 年底正式上線,一度稱霸中國問台平台市場,「不懂問度娘」也一度成為百度最夯的宣傳語。百度知道的運作模式幾乎和 Yahoo奇摩知識+ 一樣,官方曾經透露,在 2019 年百度知道已經累積解決 5.5 億條用戶提出的問題,而參與答題的用戶則超過 1.8 億名。
但若要細數問答平台界目前最亮眼的明日之星,絕對非「知乎」莫屬了。在成立10年後,知乎於3月26日在紐約正式掛牌上市,雖然在交易首日一度跌盤11.2%,但市值仍近50億美元。
和其他問答平台相比,知乎最大特色是除了回答問題,更強調了社交性。在中國不少業內的專家透過知乎累積粉絲,再進行變現,因此圈起一個又一個因話題和人物而生的社交圈,也透過開放式問題的設定,激起更多的討論。
在其的招股書中,「廣告」、「付費會員」和「商業內容解決方案」是三大主要營收來源。但在 2020 年,「廣告」營收占比從 86% 降到 62%,但「付費會員」從 13% 提升至 23.7%,「商業內容解決方案」更是從 0.09% 大幅成長至 10.06%。
可見問答平台未亡,只是在探索商業模式的路上,仍有許多探索的空間。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