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樂天銀行與Line Bank兩家台灣純網銀先後起跑。在美國,則有一家幫助超過160家中小型金融機構邁向數位轉型的推手,將登上那斯達克的舞台。
成立於2009年的數位金融服務供應商Alkami,4月5日宣布將在今年稍晚進行IPO。俄羅斯投行Renaissance Capital預估,這家總部在德州布拉諾(Plano)的金融圈後起之秀,將以每股22至25美元的價格進行募資,目標1.41億美元(約40.14億台幣),而IPO的時間會落在4月12日該周。
不做大銀行生意!Alkami客戶多為中小型金融機構
「 我們的目標,是要讓金融機構公平競爭 」,在呈遞給美國證交所(SEC)的S-1招股書中,Alkami一句話描述自己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在銀行圈的定位。
簡而言之,銀行最早的數位化,是讓客戶能在桌上型電腦進行如帳務查詢或轉帳的自助服務,但如今金融場域從桌上型電腦、筆電遷徙至手機與社群。由於許多中小型金融機構受限於技術與資金,沒有整體數位策略,如果消費金融與企業金融還各自為政,疊床架屋的數位架構,不僅食之無味,更棄之可惜。
Alkami瞄準的商機,就是 以SaaS(軟體即服務)的訂閱形式 ,提供整合使用者介面、銀行服務(如帳單、貸款、信用卡、跨國匯款或客服)與後台資料(如CRM)的雲端整合服務,透過與超過200個既有系統的整合,幫助「散戶級」的金融機構,在現有系統不變前提下,不必砍掉重練,也能銀行數位架構搬上雲端。
因此Seeking Alpha分析師Donovan Jones分析,Alkami能為客戶帶來的三個價值為: 使用者體驗、整合以及資料分析 。
2020年現金淨流出,市場憂營收成長跟不上虧損
然而對SaaS公司而言,在商業模式規模化之前,無法避免虧損的考驗,Alkami也是如此。根據財報,這家公司連續兩年營業活動現金流都逼近4千萬美元的流出—— 換句話說,營收雖然高,還是靠現金燒出來的 。
追根究柢,規模是Alkami的市場切入點,但也是他們最大的挑戰。在美國目前超過五千間金融機構的版圖裡,Alkami約160家客戶、資產規模2,220億美元,若就資產規模來看,市占率約1%。同樣是SaaS,與掀起市場巨浪的Zoom或Salesforce相比,Alkami更像是在乾旱水庫降下的及時雨。
因此Donovan Jones認為,雖然Alkami營收表現強勁,2020年營收來到1.1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2.5%,毛利年成長更超過9成,但文字間仍不減憂心,「這家公司還沒展現如何有效的降低營運成本,依然大量消耗現金,造成顯著的淨損。」
關鍵在於: 能否持續提高規模與營收成長,在邊際成本降低之際,加速抵達獲利點,解除乾旱危機 。
三大數位金融趨勢,能幫Alkami與中小金融機構翻轉?
事實上就在Alkami提交的招股書中,就提出可能影響金融機構,並且帶來商機的三大趨勢:
行動化(Shift to Mobile): 手機快速重新定義銀行兩大板塊:消費金融與企業金融。根據美國銀行家協會,70%的消費者使用行動裝置管理日常銀行帳務。如今,不論消費者或是企業,幾乎能做到「秒速」開設帳戶,並在行動裝置上操作。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實體分行資金流量顯著下滑。對於中小型銀行而言,是否開拓數位金融服務已經變成「 Digitize or die.(不數位或就滅亡) 」的問題。
雲端化(Shift to Cloud): 相較於行動裝置,雲端架構雖然不是具體可見的趨勢,但如今已經成為企業能否取得產業優勢的關鍵因素。建立在雲端與多重租賃技術(一種軟體架構技術,讓多用戶可以共用相同的系統或程式元件,但各用戶的資料是彼此隔離的)的基礎架構,技術部門或是供應商得以擴大技術支援範圍,不受限於地理限制。另外,在雲端架構下,兩地分別收集到的資料,能夠快速組合並且運用。
最佳品種(Best of Breed)選商模式: 過去金融會選擇一個承包商處理所有技術問題,但現在的的金融機構傾向每種系統各自選擇效能最好,或是最符合預算需求的系統。一方面強勢的技術解決方案未來將更為強勢,更重要的是,像是Alkami這種協助金融機構整合各項功能,並且從後台串聯至客戶端的解決方案,就可望從中獲益。
儘管挑戰不斷,但在高度監管且強權林立的金融產業,目前估值不到4億美元的Alkami已經打下一席之地。能否抓住數位金融與數位轉型的風口,翻轉強者恆強的銀行版圖,這次IPO將是關鍵的考驗。
資料來源:Renaissance Capital、SEC Report、Seeking Alpha
責任編輯:文潔琳、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