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消費者減少出門,轉向線上購物,電子商務的購物熱潮帶動電子支付公司股價大幅躍升,其中以荷蘭金融科技公司Adyen的表現最亮眼,Adyen在疫情期間股價飆漲近120%,成為歐洲表現最出色的大型股,目前Adyen的市值已超過700億美元,其身價已超越瑞銀集團(UBS)等歐洲銀行巨擘。
自2015年跨境電子商務比重大幅成長,世界各國交易越發頻繁,為克服國家間不同的貨幣、信用卡、支付方式……等金流問題,商家需在各國找尋不同的金流商合作,以解決當地的金流問題,例如:歐洲廠商若要讓中國客戶可以在線上購買他們的商品或服務,商家除了歐洲的金流服務外,還要再找其他處理中國的金流的廠商合作,此外,由於每間金流商可以提供民眾的支付方式又不同,有時甚至可能沒有提供Apple Pay、支付寶、Android Pay等常見的金流選項,因此, 跨國金流儼然成為各國商家最棘手及頭痛的問題 。
串聯各大金流商,提供全球客戶250種支付選擇
2006年底,任職於Bibit公司的彼得.范德.杜(Pieter van der Dos)和阿諾特.舒耶夫(Arnout Schuijff)都認為當時是重新再做一次線上支付商業模式的好時機,因此,決定在荷蘭共同創立電子支付服務公司Adyen,以提供商家接受各式各樣金流服務的平台。
創立之初,Adyen並非一帆風順,雖然彼得.范德.杜和阿諾特.舒耶夫在任職期間都認識不少支付產業的客戶,而多數客戶在聽到Adyen這想法時,也都表示未來將會想要使用。但是,等到Adyen實際上線後,並沒有一間客戶真的願意使用,且此情形甚至持續了三年,才有客戶願意嘗試,業務也才開始有所好轉。
創立Adyen支付平台的目的就是希望商家不需要再到各地尋找不同的金流商合作,而是由Adyen一手包辦支付處理、風險評估、系統連結……等功能,商家只要連結到Adyen的系統,就可以接受世界各地的款項、刷卡方案及支付方式,其支援的面向包含信用卡、Apple Pay、Android Pay等多種付款工具。換言之,無論商家面對的是使用支付寶的中國消費者、SEPA借記卡的歐洲消費者,還是使用Visa的美國消費者,商家都可以透過Adyen平台與消費者完成交易。
另外,消費者還可以在Adyen平台上自由選擇不同的貨幣結帳,透過Adyen架構,讓商家不論是在線上或線下,只要在單一系統就可以提供全球客戶250種支付選擇,支援超過180種以上的貨幣,商家不僅可以節省串接各國的金流服務所需的時間與人力,還可減省繁複的系統連接與程序。此外,作為Visa和Mastercard合作夥伴的Adyen,還擁有發卡網絡的資訊與連繫權限,可以幫助商家減低支付交易被銀行拒絕的機會,同時意味著可以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獲得臉書、Twitter的資金青睞,市值超越700億美元
2015年,Adyen拿到矽谷投資公司Iconiq資本的投資,其背後的投資人名單包含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及Twitter的創辦人傑克.多西。2016年,Adyen的總交易額高達900億美金,眾多知名科技公司都是Adyen的客戶,包含Uber、Netflix、Facebook、Airbnb、Spotify、Etsy、LinkedIn、Skype、Twitter等大型企業。2018年,eBay為了使用Adyen,宣布切斷與PayPal十五年的情誼,以避免與不同國家的支付提供商達成單獨協議的麻煩。
除了歐洲與美國市場外,Adyen在東南亞及中國的也都表現強勁,目前全球前十大網路公司,有八名都是Adyen的客戶,全世界已有超過4,500間的企業使用 Adyen。據相關人士透露,Adyen去(2020)年全年處理支付交易金額約達3,036億歐元(約為3,638億美元),同時Adyen目前市值達到600億歐元(約717億美元)。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創業小聚、Yahoo、Ecommerce Platforms、風傳媒
責任編輯:文潔琳、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