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天新聞重返電視再被阻!光靠YT抖內就坐收435萬元,3組數據卻揭粉絲紅利「正在消退」

沒有了電視頻道,新聞完全轉往數位到底可不可行?什麼樣的呈現方式,才是符合YouTube特性、又能抓住新觀眾的新聞?

編按:7月15更新
中天新聞歷經7個月下架有線電視後,再度企圖藉著中天綜合台,重返電視螢幕。據了解,中天日前向NCC申請中天綜合台擬製播新聞節目的規劃,變更內容是計劃在新增製播三節新聞,以及於週間黃金時段播報新聞性政治節目。不料此申請仍被NCC駁回。

NCC表示,中天綜合台為綜合頻道,以製播綜藝節目為主、戲劇節目為輔,去年申請換照時,政府為提升整體產業發展與提高節目自製率,增加額外投資。再者,NCC認為綜藝與新聞頻道規畫應有所區隔,原因在於新聞節目擔負促進傳播健全發展、維護媒體專業自主的重責大任,不能與綜藝頻道混為一談。

基於上述原因,中天綜合台此次提出的新聞製播節目規畫仍遭否決。

細數近一年來,台灣電視圈的發生的幾件大事:

2020年11月,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通過對中天新聞台換照審查的否決案,中天此後轉而在YouTube上播新聞;

剪線潮不斷,台灣有線電視訂戶數再創歷史新低,2020年第4季訂戶數為486萬7,591戶,年減10萬7,248戶、衰退幅度達2.16%;

「華視新聞資訊台」於4月19日正式登入空缺的52台,承諾NCC三年內將廣納400位新聞從業者加入⋯⋯電視台轉型求生的戲碼勢必持續上演。

以下為5月4日報導

「感謝網友Peter Huang的『抖內』(donate,指贊助),你說在你心中也有一個想罷免的議員⋯⋯沒問題,我們一定會準備他的個人特輯,但看完記得不要太生氣!」在中天電視YouTube頻道直播上,主播剛剛播完桃園市議員王浩宇被罷免的新聞,一手拿著平板,一邊看著網友刷不停的留言和「抖內紀錄」同步回應著。

2020年12月12日,這一天足以在台灣電視新聞史上留下紀錄──中天新聞從招牌的52台頻道消失,開始轉戰YouTube,挑戰24小時不間斷網路直播。

從電視轉戰網路的關鍵原因,是中天新聞換照未過審查,但其實當前的電視台,都有相同的數位轉型困境──原本的觀眾年齡層老化、收視率逐漸萎縮;只是相較於同業,中天更焦急地嘗試找到新的生存方式。

沒有了電視頻道,新聞完全轉往數位到底可不可行?什麼樣的呈現方式,才是符合YouTube特性、又能抓住新觀眾的新聞?

中天三大轉變:主播變網紅、新聞娛樂化、經營會員經濟

攤開中天的成績單,截至今年5月為止,YouTube頻道「中天電視」訂閱人數達249萬,也是所有新聞台YouTube頻道中訂閱數之最,甚至比YouTber蔡阿嘎247萬的訂閱數還要高。

驚人的是,根據YouTube第三方直播統計網站Playboard統計,至今超過1.8萬名觀眾為該頻道「抖內」過,累積金額逾435.5萬元台幣,是全台灣最高,從4月初至今,平均每日都有1~1.5萬元的抖內,單日最高金額甚至近7萬元。

YT收益排名0503
Playboard統計,有超過1.8萬名觀眾「抖內」給中天新聞YouTube頻道,累積金額逾435.5萬元台幣,是全台灣最高。
圖/ playboard

「中天這種新聞呈現方式,根本就是『全球首創』!」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羅世宏如此評價道。中天「YouTube化」約5個多月時間,在這段過程中做了哪些轉變,獲得了這看似不菲的成績?

轉變一〉主播直接變「直播主」,還帶觀眾刷一排貼圖

中天的主播們改變過往在電視上的播報方式,如今直播播報新聞,更像是「直播主」,時不時會拿起手機、平板觀看並回應網友即時的留言,頻繁地互動。一次在談起「萊豬議題」時,更有主播帶著觀眾們,在留言區刷一排「小豬」貼圖。

中天 新聞
主播劉盈秀為了慶祝中天YouTube訂閱數字突破2百萬,在播報時跳了一支螃蟹舞,因此被暱稱為「螃蟹秀秀主播」。之後只要是她播報,現場甚至會讓「螃蟹玩偶」一起出鏡。
中天 新聞
中天YouTube頻道為主播劉盈秀設計了螃蟹樣式的會員貼圖。

或是在播報過程中,中天主播會以個人名義留言與觀眾互動;在即時聊天的窗口上,更有不同主播的專屬貼圖,需要加入會員後才能使用,用個人IP圈起粉絲互動。

轉變二〉新聞娛樂化,吃播、cosplay樣樣來

不只是主播本身的工作形式改變,中天新聞也快速往娛樂、綜藝化靠攏,過去難以想像會出現的情境,現在都有可能在直播裡出現。

在《盧秀芳中天辣晚報》中,由當家主播盧秀芳領頭,三位主播一邊吃火鍋、一邊談論時事議題,甚至請攝影團隊、工作人員一起入鏡撈火鍋,想創造「輕鬆的氛圍」。

中天 新聞
在《盧秀芳中天辣晚報》中,創下新聞的頭一遭,主播們一邊吃火鍋,一邊談論時事議題。
中天新聞 YouTube
主播李易璇在《頭條開講》中,甚至口咬竹筒扮起禰豆子。
圖/ YouTube

為搭上熱門議題,吸引觀眾眼球,主播林嘉源和李易璇在政論新聞《頭條開講》中,甚至開始玩起cosplay(角色扮演),扮演《鬼滅之刃》中的炭治郎和禰豆子。

轉變三〉全力經營粉絲經濟,鼓勵抖內、加入會員

過去還在52台的中天,擁有兩大營收:系統業者拆分給頻道商的「分潤收入」,以及「電視廣告」,但如今皆不復存在,官方勢必得嘗試新方法。

除了YouTube穿插在影片中的30秒、15秒的廣告收益外,中天和大多數YouTuber一樣,開始經營起「粉絲經濟」,推動觀眾加入頻道會員及直播抖內。

中天電視的會員分為每月75元、200元及1,000元三個等級,在不同等級中,能享有的服務和特權大不相同。以最高等級的「中華民國萬萬歲 我+1」來說,甚至能獲得線上主播見面會資格,以及在生日當天,新聞中會上祝褔跑馬燈慶祝等內容。

中天 新聞
中天會員分為三個等級,粉絲需繳75元至1000元不等的會費。
中天新聞 YouTube
在播報過程中,螢幕鏡面會即時上字感謝斗內的觀眾,主播甚至會口頭播報感謝,讓觀眾有互動感、參與感。
圖/ YouTube

轉戰YT,月營收驟降10倍!「自我分裂」的中天該何去何從?

「現在該擔心的,是中天會不會兩頭都落空?觀眾既不會把它當作一個嚴肅的新聞來看待,它也沒有辦法完全娛樂化,還是要做出新聞的樣子。」

羅世宏認為,如今的中天有些「自我分裂」,想迎合如今大多數UGC(用戶生成內容)YouTube影片風格,卻又放不下過去的新聞包袱。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也持質疑態度。他指出,中天如今種種的轉變都透露了對網路生態理解不足,太過刻意地想要改變迎合YouTube,「很多YouTuber都是這種(娛樂)風格,他們或許認為在網路上就要用這種方式呈現、這種方式溝通,才能更貼近觀眾,但YouTube節目就有千百種,也有知識含量很高、表現很好的內容啊!」

這樣做,能賺錢嗎?攤開Playboard 2021年的統計數據,1~4月中天電視YouTube頻道平均每月觀看量約為4,000萬次。一位熟絡YouTube創作者圈的人士向《數位時代》透露,目前台灣人氣較高的YouTube頻道,平均CPM(每1,000次廣告曝光費用)為35~50元台幣,依此非常粗略地估算,中天電視頻道的每月平均廣告收益約為140~200萬元不等,但這是YouTube尚未分潤前的數字。

但要知道,當中天還在52台時,2019年的授權費是每戶每月7元,若以全台灣500萬訂戶計算,每月不包含電視廣告,授權收入就高達3,500萬元。即便中天在YouTube有會員每個月的會費收入,但和過去相比,仍有明顯差距。

羅世宏表示,以目前收入大幅下降的情形看來, 中天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來,是在位者願意繼續燃燒理想、繼續苦撐營運下去,不再把觀眾數量放在第一順位,成為一個真正監督政府的頻道。

「如果可以不受限於執照、不受限於財團的利益,無所顧忌地追求真相,碰觸其他電視台不願碰觸的議題,老闆願意不賺錢地每年燒10幾億,那就可以繼續做下去,成為一個可敬的品牌。」

另一條路,則是要永續發展的賺錢的之路——徹底去新聞化,轉為網路娛樂公司。

「中天可以直接告訴大家,我就是『中天非新聞台』,你看的是新聞,其實都是娛樂,有點像當初的《全民大悶鍋》,不避諱各種題材,不只KUSO執政黨、也會KUSO在野黨。」

羅世宏表示,中天甚至可以培養自己的YouTuber和網紅,在既有249萬觀眾的基礎上,讓他們大膽發揮創意進行創作,抓住這一個時間點,非常有可能成爲網路上的第一大娛樂公司,成功圈起新的網路娛樂生態圈。

當粉絲紅利趨緩,中天要如何延續影響力?

對中天電視來說,不只要考慮營收來源,還得注意轉戰網路的粉絲紅利正開始消退中。

來看看幾個時間點的數據:

  • 2020/12/13:訂閱數200萬;累積抖內金額不明,但2019全年僅約為14萬元
  • 2021/1/15:訂閱數234萬;累積抖內金額約280萬元
  • 2021/5/1:訂閱數249萬;累積抖內金額約433萬元

即便觀眾抖內的狀況仍相當熱烈,但訂閱成長速度卻逐漸衰退。

另一方面,當中天新聞剛轉戰YouTube初期,同時在線觀看人數也有3~4萬,而如今大約為1~2萬。2021年5月2日周日晚上8~9點,《數位時代》在YouTube上觀察,中天電視同時在線觀眾約為1.3萬,競業TVBS NEWS則為1.2萬、三立LIVE新聞則為8,000人次,差距並沒有太懸殊。

中天撤台事件發生後,因有大批粉絲支持相挺而在YouTube上快速崛起,但這份影響力要如何延續,以及讓更多觀眾加入觀看,成為最令人煩惱的問題。

無論是有線電視頻道,亦是OTT平台,都只是一種傳播觀看的「形式」,一種不同的行銷工具而已。無論中天這一遭轉型是成功還是失敗,最重要的原因不會是跨平台的「水土不服」,而是內容到底好不好看。

NCC前主委詹婷怡以HBO從電視轉往OTT平台為例,2020年在美國的訂閱人數,相較前10年總數還要高,達4,150萬,這告訴我們「無論是電視台、OTT平台,當業者的競爭是一場『內容好不好』的競爭,消費者就有福了;但當競爭是聚焦在『觀眾有沒有被我鎖定在這個平台上』,那消費者就慘了。」

責任編輯:林美欣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