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埋下危機種子!30多位副總相繼離職後,高層揭露營收成長背後的垮台隱憂
Google埋下危機種子!30多位副總相繼離職後,高層揭露營收成長背後的垮台隱憂

商界的人們常說, 當一切都進展順利時,就會種下公司垮台的種子

而Google的情況很難去定義,因為收入和利潤每隔三個月都在創下新高。Google母公司Alphabet市值約為1.6兆美元,Google已在美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紮根得越來越深。

但是,Google的高層們卻擔心公司正在顯露出危機。他們認為Google的員工越來越直言不諱,人事問題正在向公眾蔓延。果斷的領導和偉大的想法,已讓位於規避風險和漸進主義。其中一些高層離職了,並讓所有人都知道確切原因。

「總是有人問我,為什麼現在離開?但更好的問題是,我為什麼要待這麼久?」Google在2013年收購地圖服務公司Waze後,諾姆.巴爾丁(Noam Bardin)也隨之加入Google。今年2月,巴爾丁離開Google兩週後,在一篇Blog文章中寫道:「 隨著公司的風險承受力下降,挑戰創新只會變得更糟 。」

延伸閱讀:在Google工作很好,但卻讓人氣到抓狂?旗下公司前CEO自白:我被「生活至上」的文化逼瘋

執行長皮蔡的領導風格,將阻礙Google前進?

Google現任和最近離職的高層們都表示, Google有許多問題源自於該公司和藹、低調的執行長桑達爾.皮蔡(Sundar Pichai)的領導風格

為了避免激怒Google公司和皮蔡,15位不願透露姓名的Google現任及前任高層向《紐約時報》表示,Google正在面臨一個成熟大企業可能會歷經的缺陷—— 一個麻痺的官僚機構,對於公眾認知的刻板印象,公司傾向於不作為

這些高層中有一部分人經常與皮蔡打交道,他們表示,Google在關鍵業務和人事變動等方面並未迅速採取行動,因為皮蔡反覆考慮決策,遲遲未有動作。他們說,Google正飽受職場文化的衝突,而皮蔡試圖降溫的做法卻產生了相反效果—— 允許問題惡化下去,同時又避免不受歡迎、強硬的職位

延伸閱讀:每個員工都能放膽表達意見!從這些小細節,看Google執行長如何駕馭高情商管理

Google一位發言人表示,關於皮蔡的領導地位,在內部調查中是傾向積極的。該公司拒絕讓49歲的皮蔡發表評論,但安排了對九名現任及前任高層的採訪,以提供對其領導能力的不同看法。

「如果他能更快地做出決定,我會更開心嗎?是的。」前副總裁Caesar Sengupta說,「但我很高興他幾乎所有決定都是正確的嗎?是的。」

Google正在面臨著危險的時刻,奮力對抗國內外的監管挑戰。左派、右派的政客在對該公司的不信任上團結一致,使得皮蔡成為聽證會上的常客。就連批評他的人也說,到目前為止,他成功地駕馭了這些聽證會,既沒有惹惱議員,也沒有讓對手捉住痛點。

抱怨皮蔡領導能力的Google高層承認這一點,並稱他是一位有思想、有愛心的領導人。他們表示,如今的Google比皮蔡六年前剛接手時,成長為更大、更成熟的企業。

在皮蔡領導Google的期間,公司的員工人數增加了一倍,達到約14萬人,母公司Alphabet的市值也成長了兩倍。對於一家發展到如此規模的公司來說,決策顯得遲鈍或不願去冒險,這點並不罕見。皮蔡已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應對這種情況。例如,他在2019年重組了Google並創建了新的決策機構,如此一來,需要他簽核的決策就更少了。

Google需要更果斷的高層領導

然而,成立於1998年的Google始終被一種看法所困擾, 即它的鼎盛時期已然過去 。在矽谷,招聘和留住人才就像是對一家公司前景的公投。其他科技公司的高層表示,說服Google公司高層放棄七位數的穩定薪酬,跳槽到其他地方工作,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容易過。

皮蔡曾是麥肯錫(McKinsey)公司的顧問,於2004年加入Google,他很快地展示出,在這家充滿自負和強勢的公司中遊刃有餘的本事。

2015年,Google成為Alphabet的一部分,皮蔡接任Google執行長一職。四年後,Google的共同創辦人賴利.佩吉(Larry Page)辭去Alphabet執行長一職,皮蔡再次被提拔,負責監管母公司。

2018年,Google的十幾位副總裁試圖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警告皮蔡,該公司正在經歷巨大的成長煩惱。他們說,公司在協調技術決策方面存在著問題,而來自副總裁的反饋往往被忽視。

據瞭解該郵件的五位人士透露,Google高層們——其中有許多人在該企業工作了十多年——寫道,Google在重大決策上花費太多時間,使得任何事情都難以完成。他們說,雖然沒有直接批評皮蔡,但傳達的資訊很明確: Google需要更果斷的高層領導

從那以後,幾位簽署了電子郵件的高層,辭職去了其他地方。據LinkedIn的資料顯示,自去年以來,Google至少有36位副總裁離開了公司。

副總裁的人才流失非常嚴重,他們總共約有400名經理,是整間企業的領導骨幹。Google方面表示,公司目前對副總裁的離職率感到滿意,過去5年來一直保持穩定。

shutterstock_367169921_computer_angry_WFH.jpg
圖/ Shutterstock

現任及前任高層中最常見的批評是,皮蔡緩慢的考慮速度,常常讓人覺得是一種安全的方式,且最終會得到一個「不」。

Google高層們於幾年前提出了收購Shopify的想法,以挑戰亞馬遜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地位。兩位知情人士表示,皮蔡拒絕了這個想法,因為他認為Shopify太貴了。

但這些人表示,他們從沒想過皮蔡有達成交易的意願,這個價格是一個方便但最終被誤導的理由。Shopify的股價在過去幾年內上漲了近10倍。Google發言人Jason Post表示:「我們從未認真討論過這次收購。」

一名前高層表示,該公司的風險規避體現於一種被內部稱為「 儲藏室模式 」(pantry mode)的研發狀態中。團隊會把產品藏起來,以防競爭對手創造新產品,而Google則需要快速回應。

Shopify
圖/ 截圖自YouTube

延伸閱讀:Google加速進軍電商!靠全方位生態系「套牢」消費者,迎戰強敵亞馬遜

眾所皆知,皮蔡在人事決策方面行動遲緩。2018年,Google提拔肯特.沃克(Kent Walker)為全球事務高級副總裁,公司開始尋找總法律顧問來接替他。Google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選擇長期擔任公司法律團隊副手的Halimah DeLaine Prado。

Prado在提供給皮蔡的初步候選人名單上名列前茅,皮蔡要求看到更多名字,幾名知情人士說。他們表示,詳盡地搜尋花費了很長的時間,以至於在行業獵頭中成為了一個笑話。

值得注意的是, 皮蔡不願對Google內不穩定的員工隊伍採取果斷措施

Google越成熟,卻越無法承擔風險?

去年12月,Google旗下AI倫理團隊的共同負責人、該公司知名的黑人女性員工Timnit Gebru表示,她曾因批評Google雇用少數族裔的方式,並撰寫了一篇研究論文,強調了Google人工智慧技術中存在偏見而被解僱。最初,皮蔡並沒有參與這場衝突。

在2,000名員工簽署請願書抗議Gebru被解僱後,皮蔡發了一封電子郵件,誓言恢復失去的信任,同時繼續宣揚Google認為Gebru未被解僱的觀點。但她說,這不是道歉,而是為了迎合一些員工的公共關係。

Google信任和安全集團前工程總監David Baker為抗議Gebru被解僱而辭職,他認為Google應該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而不是試圖挽回面子。

在Google工作了16年的Baker說:「Google在多元化問題上始終缺乏勇氣,這最終讓我對這份工作的熱情蒸發了。」「Google在財務上越安全,就越不願承擔風險。」

Timnit Gebru
Google AI倫理學部門的前主管Timnit Gebru。
圖/ Flickr

延伸閱讀:Google開除AI倫理學先鋒引論戰!CEO親上火線,為何卻被批「最糟糕手法」?

Google高層們在受訪時表示,對皮蔡的一些批評可以歸總為, Google的員工規模比過去大上許多,要維持Google直言不諱的文化是一項挑戰

「我認為沒有人能像桑達爾那樣處理這些問題,」該公司最資深的技術高層之一Luiz Barroso說。

皮蔡儼然不像一個「彌賽亞」(messiah)——一個具傳奇色彩、獨裁的老闆,在科技行業裡往往是一個浪漫的人,但不利於工作的氛圍。Google前副總裁Aparna Chennapragada說,他在4月份離開前,是負責開發監督羅賓漢(Robinhood)交易產品的應用程式。

Chennapragada表示,皮蔡也做過一些艱難且不受歡迎的決定,例如減少對公司沒有多大幫助的「面子工程」。

Google高層們表示,皮蔡對管理團隊的重視——並非他的自我意識——使得副手們在沒有他的情況下,做出更多決定。但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他尤其果斷:隨著新冠疫情開始在美國蔓延,他告訴員工們開始在家工作。

遠距工作
圖/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庫克希望員工一週三天進公司!蘋果、微軟、Google彈性工作策略一次看

Google副總裁Sameer Samat表示,收購活動追蹤器企業Fitbit的談判於今年1月結束,皮蔡花了大約一年的時間,來處理這筆交易的各個方面,包含如何整合公司、產品計劃以及如何保護用戶數據。主要負責推動該交易的Samat表示,皮蔡發現了他沒有充分考慮的潛在問題。

「我可以理解,這些反覆討論,可能會讓一些人覺得我們決定得太慢,」Samat說。「但事實上,這些都是非常重大的決定。」

本文授權轉載自:36氪
責任編輯:文潔琳、蕭閔云

最新7月號雜誌《零碳新賽局》馬上購:傳送門
本期「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關鍵字: #Google #時事追蹤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