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Lockdown(封城)這麼久,你發現了什麼?」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在未來商務展上拋出了這個問題。
同時他也分享了他的3個發現:鳥開始站在他房間外的欄杆上、就算是絲瓜開的花也很美,以及端午節因疫情沒有客人,他帶著員工在飯店外面玩起了立蛋,「每一年的端午節我都很忙,今年反而沒什麼事情,跟著員工立起蛋來。」
沈方正想講的是,疫情讓世界不一樣了,也讓台灣不一樣了,更讓旅遊業不一樣了。
疫情讓一切不一樣,呼籲企業把旅遊預算留在台灣
旅宿業也是因疫情損失慘重的行業,對老爺集團來說也是。今年6月,老爺集團宣布宜蘭傳藝老爺行旅將在8月底熄燈,曾經接待過奈良美智的飯店也不敵疫情的衝擊。知本老爺也在今年6月繳出僅新台幣248萬元,掛牌以來的最低營收。
除了營收面之外,邊境封鎖也讓旅遊的形式改變了,不管是形式、地點、消費、預算、頻率都跟過往不同,「台灣旅遊迎接廣度跟深度的增長,大家也開始去一些沒去過的地方,有不一樣的體驗。」沈方正說,他舉例:「像是雄獅的鳴日號,要一萬元起,這過去在台灣是不可能的價格,但是一切都不一樣了。」
這也代表深度旅遊的市場,從去年底開始發酵。不過,作為老爺集團的執行長,沈方正卻說,就算疫情暫緩,他也希望消費者「慢慢玩」、從業人員「慢慢復甦」。
「疫情就算趨緩,還是有一點危險性,所以一開始承載不要開到最大,慢慢來,去找尋更好的體驗給客人。」沈方正說,他以礁溪老爺為例,「以前我們帶客人去爬抹茶山,但當報復性的旅遊爆發,抹茶山一定擠爆,所以我們現在在開發一些宜蘭的秘境,希望可以避開群聚,也能給客人不一樣的體驗。」
但他也呼籲,製造業、金融業是在疫情中仍表現亮點的產業,「希望這些公司可以把旅遊預算留在台灣,不然等到旅遊業骨幹的人才都不存在了,也沒有人能持續優化觀光內容了。」
深度旅遊也需要具備相關的知識,沈方正力推3本書
另外,在消費者方面,沈方正也期待可以用知識,帶動未來深度旅遊的體驗,「只看IG、報導,去某一個地方排隊、吃東西,深度的旅遊永遠不會產生。」
他認為,唯有相關的知識培養起來,到台灣各地玩才會更有收穫,「不管是一年讀12本書、造訪12個鄉鎮、看12支關於台灣的YouTube影片都好,有知識,深度才會發酵。」也希望消費者在國境開放後不要急著出國,在台灣多玩、慢慢玩、好好玩。
在知識方面,沈方正特別提到了3本書:《喔!臺味原來如此》講述台灣小吃的歷史淵源、《澎湖灣的荷蘭船》以澎湖的視角講述相關的歷史故事,以及《島之曦》從抗日故事中更了解台灣相關的發展脈絡。
「其實我不是要大家都去讀歷史,只是不了解台灣,對於深度旅遊永遠不會有自己的看法。」沈方正說。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