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跨足半導體領域,成功邁開一大步!鴻海和旺宏於今(5)日共同召開簽約記者會,由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旺宏董事長吳敏求親自出面主持,雙方宣布,旺宏將以新台幣25.2億元出售6吋晶圓廠及設備給鴻海,交易產權轉移預計今年底前完成,鴻海將用以開發與生產第3代半導體,特別是電動車使用的SiC功率元件。
會中劉揚偉也再次重申,鴻海在3+3的策略中最重要的就是電動車、半導體的核心技術。在取得位於竹科的6吋廠後,鴻海將用來開發與生產第3代半導體,尤其是是電動車採用的SiC功率元件,將是整合電動車與半導體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劉揚偉指出,碳化矽(SiC)對發展電動車佈局相當重要,一片6吋的晶圓可做成兩台SiC車用裝置。他也估計,未來6吋晶圓廠一個月可做到1萬5千片的產能,換算下來一年可供36萬台車生產。
雖然鴻海先前也宣布要透過MIH平台聯盟,在2025年向全球銷售300萬輛電動車的目標,如此看來,6吋廠所貢獻的產能還只能算是小部分。不過,劉揚偉認為,「這只是一個開始,能夠從此開始證明鴻海在SiC領域成為Player,讓電動車的產業越做越好!」
吳敏求在致詞時笑著表示,「今天等於是把一個半月以來的壓力一次解決了!」他也表達肯定,鴻海未來透過6吋廠來做SiC晶片,可看出其在電動車產業有著相當大的決心。
6吋晶圓廠易主,鴻海、旺宏雙雙受益
劉揚偉表示,竹科身為全球半導體重鎮,6吋廠區也將成為S事業群(半導體事業群)的新竹總部,鴻海也將與竹科廠商展開更為緊密的互動與合作,藉此加入完整的上下游供應鏈。
鴻海購置旺宏6吋廠後,未來除了生產SiC功率元件外,也會加入部分矽晶圓的產品製造,例如微機電系統MEMS等。如此一來,也能滿足其發展半導體、電動車、數位健康等事業的戰略需求。
另一方面,對於旺宏來說,成功將6吋晶圓廠出售,可以讓公司換取更多資源發展更高階的記憶體生產布局。旺宏總經理盧志遠先前於7月法說會指出,6吋廠過去一整年營收約13至14億,但12吋廠年營收達100到200億元;在員工數的分別配置上,兩廠都差不多為6百多人,可見兩者落差極大。
於是,在今天會中,吳敏求也再次強調,旺宏將專注發展12吋晶圓廠業務,在未來產能擴充後,會將著重3D NAND及先進NOR Flash的研發製造,因此將6吋廠賣出,對於公司發展來說是明智之舉。
不只簽約賣廠,後續合作可期
劉揚偉表示,雖然鴻海半導體佈局相較於旺宏晚了30多年,「不過在第三代半導體並不算晚,因為它正由4吋轉型到6吋,現在是個恰好的時機!」他看好此次的合作,也希望未來能為雙方在電動車上帶來更多合作機會。
吳敏求談到旺宏在車用市場表現,他自豪地表示,雖然在車用市場中,旺宏才經營11年左右,但其實是進步神速,以目前旺宏的產品品質,可說是用「每十億顆」來計算退貨率,而不是用「百萬顆」。
「只要是新出的車子,應該都有旺宏產品!」吳敏求說,就連世界上最有名電動車,也有很多產品在裡面,無庸置疑在車用市場部分,旺宏有很大影響力,也期許將來鴻海開發的電動車中,雙方會有更多合作機會。
吳敏求也分享一個小故事,總部當時還在6吋廠時,飛利浦來找旺宏來做代工,雖然吳敏求當時沒興趣代工,但卻表示可以幫忙設計IC,並由飛利浦銷售,雙方一起分享利潤。結果,這個模式合作已超過10年,關係良好,「所以我們相信,在車用市場一定有地方可以發展,旺宏也一定不會缺席。」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