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打亂全球供應鏈,導致航運產業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港口大塞車、貨櫃數量不足,使得運費價格大幅上升,長榮今年第二季財報,就創下單季史上最好紀錄。
為了能載更多貨櫃,長榮預計今年會有30艘新船交船,最新的超大貨櫃船「長範(Ever Ace)」,在8月8日正式抵達台北港,甲板相當於四座足球場大小。
巨無霸新船來了,甲板有四座足球場這麼大
根據海運研調機構Drewry預估,明年全球貨櫃航運需求成長率,將超過供給成長率2.4%,尤其現在各國打疫苗,加速經濟復甦,海運的需求還可能更高。
「超級大的貨櫃輪是趨勢。」台新投顧資深經理喬慕恩表示,許多航商紛紛下訂巨無霸貨櫃輪,就是希望能載運更多貨櫃,滿足市場需求。
父親節這天抵達台北港的「長範(Ever Ace)」號,是目前全世界營運中最大型的貨櫃船之一,輪船長400公尺,船寬61.5公尺,可裝載23,992個TEU(20呎標準貨櫃),甲板相當於四座足球場大小,堪稱移動式的海上大型貨倉,未來,長範號會配置在遠東-歐洲航線。
巨無霸的長範號是由長榮向三星重工、中華造船所下訂,不僅是長榮自1968年創立來史上噸數最大的貨櫃船,也是台北港停過噸位最大的船,預計投入營運後,能緩解運量急遽攀升、運力吃緊的情況。
目前,台北港由國內三大航商長榮、萬海及陽明,所合資成立的台北港貨櫃碼頭公司投資經營,1998年啟用營運以來,就是採用自動化的作業系統,過去三年,貨櫃裝卸量平均約有160萬TEU(20呎標準貨櫃),光是今年上半年的貨櫃裝卸量,就累積達101萬TEU,預今年有機會突破200萬TEU,由此可見航運需求有多大。
長榮買新船,其實是多年前決定
喬慕恩表示,長榮買了這麼多新船,主要目的是在淘汰舊船,換成運量更大的新船,並非一時的產業變化,所做出的決定。其實,長榮早在2018、2019年時,就下訂了20艘1.2萬TEU、10艘2.4萬TEU貨櫃船,從去年起開始陸續交船,這次抵台的長範號就是這筆訂單的其中之一。
根據Alphaliner數據,長榮截至今(9)日總運力為138萬TEU(20呎標準貨櫃),全球排名第七,隨著新船逐漸交付,長榮的運力有機會擠進全球前五大。只是交船的時機,剛好遇上全球運價瘋狂飆漲的盛況,恐怕也是當初長榮沒有想到的。
由於歐美地區港口持續塞車,帶動運價持續走高,長榮今年第二季合併營收達999.13億元,季增11.07%,年增127.74%,創單季新高紀錄。光是今年上半年,營收就高達1,898.66億元,超過去年前11月的營收。
上週五長榮也宣布,旗下長榮亞洲、長榮香港兩家子公司,將合計斥資9,411萬美元(約新台幣26.35億元)取得8艘全貨櫃輪,分別為一艘7000 TEU全貨櫃輪、7艘1600 TEU全貨櫃輪,同時也宣布訂造1萬只新貨櫃櫃。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