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看似挑戰,卻也充滿機會,華航是台灣第一家獲得國際醫藥品冷鏈運輸認證的航空公司,加上多年貨運累積的經驗,今年,當全世界都在進口疫苗讓國民施打時,華航成功搶到疫苗運送的生意,協助多國運送疫苗。華航的冷鏈生意因此大幅成長,躍升全球航空貨運量第五大,為什麼能做到?
疫苗物流需求大,華航溫控櫃數量增加 220%
全球都在搶疫苗,不僅運送速度要快,運送過程更要維持在低溫環境,「航空運輸」就成了最佳選擇。華航是台灣第一家,獲得國際醫藥品冷鏈運輸認證CEIV的航空公司,今年以來,已經多次自盧森堡、荷蘭阿姆斯特丹、泰國曼谷、美國孟菲斯等地,運送莫德納及AZ疫苗回台灣。
華航也會替其他國家運送疫苗,近期順利完成多次任務,這讓華航今年一到七月,所運送的溫控櫃數量較去年同期增加220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統計資料,華航在國際航空貨運維持領先地位,承載貨運量持續成長。
去年(2020)一共承運 155 萬噸貨物,較 2019 年成長 12.8 %,躍升全球航空貨運量第五大公司;在國際酬載貨物延噸公里(FRTK)方面,華航 2020 年載貨量 6,317 百萬延噸公里,較前一年成長 18.4 %,全球排名第 10,貨量增長幅度,也是前十大業者中最多。
疫情下沒人出國,機票賣不出去,華航卻還能靠著貨運生意賺錢,交出1.4億獲利成績單,雖然賺得不多,相較於其他航空公司在裁員、虧損,華航表現算相當不錯。
吃下疫苗商機,有兩大優勢
同樣都是以經營客運生意為主的航空公司,為什麼華航在逆境中還能夠進步?這背後有兩大原因。
原因一:綿密航線、多年貨物經驗
華航客貨運航網遍及全球,歐洲、北美、亞洲、紐澳等主要城市都有飛,因為獲得醫藥品冷鏈運輸認證CEIV,全球主要航點的員工及代理商都有定期接受溫控貨物操作等訓練。
這樣的優勢讓華航可以吃到「轉口疫苗商機」,這指的是利用本身綿密航網的優勢,協助載運其他國家訂購的疫苗,從台灣轉運至目的地,而這些疫苗「轉機」的目的地,大多是其他亞洲國家, 華航在國際疫苗配送上,成功扮演樞紐角色。
這次疫情來襲,全球都需要飛機送疫苗時,華航早已累積多年低溫冷鏈運輸的專業經驗,能馬上上戰場,華航表示,華航貨運人員,能確保每一段運送流程順暢銜接,為特定疫苗或藥品提供穩定、安全的溫度環境監控,並嚴格執行溫控貨櫃採最後裝載、優先卸載及進倉,
原因二:貨機機隊龐大
上週在股東會中,華航董事長謝世謙表示,能成去年國際上少數獲利的航空公司,是因為擁有龐大貨機機隊。
一般來說,以客運為主力的航空公司,全貨機的數量通常都不會超過10架(依規模而訂),主要靠客機貨艙搭配滿足需求,但疫情使得客機大量停飛時,就少了這些運貨的戰力。
華航的優勢,是旗下有18架747F、3 架全新引進的777F全貨機,共21架全貨機機隊,再搭配客機腹艙空間(飛機下方貨艙),比起同業貨運能量大很多。
展望下半年,華航表示,還是會以貨運為重心,積極爭取急貨及貨運加班機、包機需求。而歐美及澳洲市場即將邁入傳統旺季、西方國家陸續解封,以及各國持續推動刺激經濟方案氛圍下,需求面看好,海轉空效應仍將持續發酵,推升航空貨運運價可望維持高檔,雖然疫情仍然嚴峻,但下半年整體營運情況將樂觀可期。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