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進軍元宇宙,電影「一級玩家」真實上演!會是世紀突破還是詭異黑科技?
Facebook進軍元宇宙,電影「一級玩家」真實上演!會是世紀突破還是詭異黑科技?

當現實成為虛擬,虛擬化為現實,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全球社群龍頭臉書近日的一番「元宇宙」宣言,或將讓我們在不遠的將來得以一窺這問題的答案。

想像一下:未來某一天,你起床,對家人道聲早安,簡單盥洗、著裝後,就匆匆忙忙出了門,搭上往市區的公車,下車。你在路邊順手買了個三明治,進了公司,你打開電腦,一邊回覆同事訊息,一邊準備前一天主管要求的簡報。下班後,你和朋友相約吃飯、並一同在市區新開的百貨大肆血拼了一番。

辦公、社交、消費、娛樂,看起來再正常不過的一天,唯一的差別是,這一切,都是發生在一個虛擬的空間。當一天的終了,拿下專屬的「眼鏡」與「耳機」後,你會發現,今天你可是家門一步都沒有踏出!這一天經歷的種種,對你來說,既是真實,又不太真實。

乍看科幻,然而,或許不用幾年光景,我們就將迎來這樣的世界。

科技產業的下一章 實現星艦迷航記或阿凡達

「如果我們做得夠好,5年後,我們將從一家社群媒體公司,變成一家『元宇宙』公司。」7月28日,臉書創辦人祖克伯(Mark Zuckerberg)在公司第2季財報會議上,宣告臉書將成立一個團隊,專責「元宇宙」(metaverse)的開發與應用,「這是科技產業下一個章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祖克伯說。

馬克佐克伯_Facebook提供_003.jpg
圖/ Facebook

延伸閱讀:營收成長創5年新高!Facebook打下亮眼第二季,祖克柏為何大談「Metaverse」?

「metaverse」一詞,由前綴「meta」和字根「verse」組成,意為「超越宇宙」,也被譯作「元宇宙」。這一概念,最初來自美國科幻小說家史蒂文森(Neal Stephenson)於1992年出版、帶有反烏托邦色彩的小說《潰雪》(Snow Crash),意指人們在一個脫胎於現實且「始終在線」的平行世界中,以虛擬化身(avatar)的形式自由生活。

對於元宇宙,祖克伯自己的解釋是:不妨把它想像成一個「實體化的網路」,「在這裡,你不僅可以查看內容,還可以置身其中。」至於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則如此形容:「在這裡,你可以和朋友廝混,那會是個3D的世界⋯⋯,在這裡,我們(甚至)可以實現時光旅行,或是以光速前往遙遠之地。」

騰訊創辦人馬化騰去年12月也在公司內部刊物《三觀》中提到:「移動互聯網(網路)10年發展,即將迎來下一波升級,我們稱之為『全真互聯網』,⋯⋯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大門已然打開。」

伴隨近年5G、AI(人工智慧)、AR(擴增實境)與VR(虛擬實境)的發展,確實愈來愈多指標公司投入建構「元宇宙」,加之疫情推波助瀾,阻絕人與人實體接觸,個體進入虛擬世界尋求互動的渴望更加強烈,都使得全球對「元宇宙」的討論熱度在過去一年間急速升溫。

去年5月,一群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的學生,就自行把畢業典禮搬到微軟旗下的沙盒遊戲「當個創世神」(Minecraft)裡舉行;去年7月,知名國際AI學術會議ACAI,也把20周年研討會移師至任天堂的「動物森友會》上舉辦。

元宇宙第一股掛牌紐交所,韓推概念基金 標的涵蓋四國

今年3月,號稱「元宇宙第一股」的遊戲公司Roblox於紐交所掛牌,相比其半年前的最後一次上市前融資,公司估值翻了7倍,掛牌首日股價更暴升54.4%,市值來到382億美元。

今年4月,輝達宣布將布局元宇宙業務,其推出的虛擬協作平台Omniverse即被內部員工戲稱是工程師的元宇宙;同月,美國遊戲公司Epic Games旗下的射擊遊戲「要塞英雄」,為美國知名饒舌歌手史考特(Travis Scott)舉辦了一場線上虛擬演唱會,吸引超過1200萬名玩家同樂。

今年5月,定位為「年輕人社交元宇宙」的社交平台Soul正式提交IPO(首次公開募股)申請,計畫在那斯達克掛牌上市。

今年6月,韓國資產管理公司KB Asset Management推出韓國首檔元宇宙基金,投資標的涵蓋在韓國、美國、中國和日本上市的30到50檔元宇宙概念股。兩周後,韓國三星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也跟進推出基金。

中國天風證券在5月一篇解析元宇宙的專題報告中分析,伴隨5G雲端發展和全球科技大廠對VR的加速投入,預計20到24的5年間,全球虛擬實境產業規模年均成長率將達54%,其中VR成長約45%、AR成長約66%;到24年,僅兩者產值合計就達4800億人民幣(約2.1兆元新台幣),相較20年成長逾5倍。

天風的估算尚且顯得保守,根據資誠19年的報告,其預測全球虛擬實境產業產值將在25年來到4764億美元(13.2兆元新台幣),並在30年突破1.5兆美元(41.7兆元新台幣)。

身為科技巨頭中第一家高調宣示將往「元宇宙」轉型的企業,祖克伯在日前接受外媒專訪時坦言,他早在當初創辦臉書時,就認為元宇宙會是社交互動的「終極聖杯」,而過去一年的疫情,進一步加速了他發展元宇宙的想法。

使用VR設備、手機或電腦,快速進入虛擬會場
圖/ HTC 提供

「我不知道你有過多少這樣的經歷,但在過去一年的工作會議中,我有時發現很難記住開會的人究竟說了什麼,因為他們看起來都一樣⋯⋯,我認為部分原因是我們沒有那種『空間存在感』。」祖克伯表示。

而VR、AR以及元宇宙所能做的,他繼續說道,就是幫助人們體驗那種臨場感,「你可以坐在我的沙發上,我也可以坐在你的沙發上,即使我們相距數百英里遠,也會感覺我們實際上正共處一室,我認為這真的很有吸引力。」

亟欲擺脫蘋果緊箍咒,臉書邁向類科技烏托邦

但祖克伯沒說出口的是,這個邁向「類科技烏托邦」的轉型策略,也是為了擺脫長年對蘋果應用程式的依賴。

目前,臉書推出的大量職業培訓、健身和烹飪直播課程,都需靠蘋果的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方能觸及一眾手機用戶,但問題在於:在許多開發商眼中,蘋果App Store高達30%的分潤抽成,根本就是將一眾業者視為待宰肥羊。

據了解,臉書曾對蘋果表示,希望由社群平台處理相關交易,並把直播課程產生的營收全數支付給提供直播內容的用戶和公司,但遭蘋果拒絕。

蘋果對高抽成的說法是,該比例10餘年來從未變過,但包含蘋果App Store前主管舒梅克(Phillip Shoemaker)等多名業者和分析師都曾批評,考量信用卡公司處理交易時的手續費也才不過3%,30%的抽成明顯不合理。「虛擬購物世界的創建,勢必讓蘋果多年來的高抽成顯得荒謬。」投資銀行高盛評論。

對臉書來說,還有一件事值得憂慮。那就是美國國會正在審核一系列反壟斷法案,可能迫使臉書分割或出售旗下的Instagram和WhatsApp,並對臉書未來進行併購或提供相關硬體產品服務的能力設下限制,這無疑是祖克伯在追求「聖杯」途中的一大路障。

儘管元宇宙的話題方興未艾,仍有許多待探討的問題隨之而至,包括未來元宇宙形成之後應如何管理?它的內容該如何審核?它的存在又是否會對人們共同的「現實感」產生影響等,都仍待進一步研究。

市場研究及調查機構Futurum Research首席分析師紐曼(Daniel Newman)近日表示,對臉書來說,元宇宙或將創造一個帶有濃濃希望感的「營收再爆發」故事,但也同時創造了「有點詭異」的未來。

這樣的未來,紐曼直覺聯想到的是美國知名電影《楚門的世界》。「這是否代表我們最終將在臉書版的『楚門的世界』中,過上自己的生活?」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責任編輯:林佳葦、錢玉紘

最新8月號雜誌《區塊鏈上的金融新世界》
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關鍵字: #Facebook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台灣年度AI盛會「2025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日前圓滿落幕,展會期間同步登場的「2025 AI TAIWAN國際趨勢高峰論壇」也吸引來自產官學界的高度關注。副總統蕭美琴親臨現場致詞時指出,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全球產業版圖,台灣正站在這場關鍵變革的十字路口,必須積極布局。

「我們已在硬體供應鏈上打造出一座堅固的山頭,接下來,台灣更要以AI與軟體應用為核心,開創下一座新高峰,讓台灣持續站穩世界舞台。」蕭美琴強調。

AI應用邁入「代理時代」,大量數位員工走進職場

目前,AI應用的發展已從單純的聊天問答與內容生成,邁入全新的「代理時代」。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明,所謂AI代理(AI Agent),不僅能理解與回答問題,更具備推理、規劃甚至執行任務的能力。像是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服務,或Amazon的倉儲與送貨機器人,都意味著AI不再只是螢幕中的語言模型,而是直接參與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取代部分白領工作,成為職場上的虛擬同事,舉凡代理撰寫軟體程式碼、產出研究報告等任務,AI都能勝任。

受邀擔任主題演講嘉賓的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對此趨勢也有相同見解。他預期,未來金融職場將迎來大量數位員工,AI角色亦將從過去的助理定位,躍升為具備博士班水準的專業夥伴,全面協助企業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

事實上,為了迎接這股變革浪潮,中國信託早在2018年便前瞻性地成立AI實驗室,積極借鏡國際金融業的成功經驗,推動各項AI專案。這項超前部署的策略,也讓中國信託成為台灣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展現其在AI創新應用領域的領導地位。

中國信託金控
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_中國信託金控,受邀分享AI創新應用領域的經驗與策略。
圖/ 數位時代

中信AI發展策略的3大核心重點

進一步探究中國信託金控的AI應用發展策略,可以歸納出3大核心重點。

第一是採取「導入通用工具+自建AI模型並行」的雙軌推動模式。目前市面上由科技大廠或新創企業提供的AI工具已相當成熟,如:語意搜索、摘要總結、內容生成等工具,只要確保符合資安與內控標準,即可快速導入與應用。此外,針對中信獨有的經營Know-how、產品知識、關鍵決策能力等核心競爭優勢,則透過自建AI模型的方式內化至系統中,藉此強化差異化競爭力,與通用工具形成有效互補。
第二為打造AI賦能的企業文化。賈景光強調,推動AI賦能,絕非單純的技術導入專案,而是一場全方位的企業文化變革,必須由高階主管帶頭學習與使用AI,再結合員工教育訓練、不定期內部應用成果與外部趨勢分享、建置學習資源庫、以及Prompt Engineering的技巧養成與實戰演練等方式,循序漸進,逐步型塑出AI賦能的企業文化。

尤其考量到「如何下正確指令」(Prompt Engineering)是AI效益最大化的關鍵,中國信託也將內部累積的指令設計技巧與應用實例,整理為知識庫,讓全體員工得以共同學習、快速上手,加速落實AI於日常工作中。目前,中國信託金控已經盤點出超過200個AI應用情境,協助員工有效提升40%至70%生產力。

第三則是鎖定關鍵應用場景、最大化AI導入成效。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關鍵議題,企業在導入AI時應回歸業務本質,從產業策略與關鍵流程出發,找出痛點並對症下藥,才能創造出AI應用的最大價值。

中國信託金控
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開場時提到,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很大的比例都與AI有關。
圖/ 數位時代

像中國信託便聚焦於優化客戶體驗、提昇內部效率與風險管理3大金融業核心議題,發展相關的AI應用,例如:智能客服已實現70%的客戶詢問可於1秒內快速回應、自主研發的AI模型能主動偵測並攔截可疑交易,2024年累計成功阻擋的詐騙金額已達8.4億元新台幣,為客戶資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內部AI應用已小有所成,如今,中國信託正積極邁向產業共創階段,並響應金管會倡議成立的「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擔任「金融科技應用研發工作圈」的首屆召集人。透過聯合學習、金流履歷、資料整合等方式,研發可以解決金融業共通性問題的AI相關應用,如 : 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建構全國性金融同業防詐平台,以科技精準阻詐、達到守護民眾財產安全的目的。賈景光強調,唯有打破單打獨鬥,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AI應用實力,真正讓台灣的金融科技在全球發光發熱。

中國信託金控
賈景光強調,唯有共同合作,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
圖/ 數位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