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即將揭幕,三星已經做好起跑的準備,宣佈2023年內將在半導體、生物製藥、6G網路、AI、機器人等科技領域投資240兆韓元(約2,060億美元),遠超過往的投資規模。
身為韓國最大的財團,三星可說握著韓國一半的經濟命脈,因涉嫌賄賂二度入監的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稍早獲得假釋出獄,也被認為主因是擔憂影響韓國經濟發展,以及領導層真空導致在半導體領域的競爭中落居下風。
三星是全球最大的記憶體製造商,同時也是目前唯三有能力發展先進製程的半導體廠商。三星表示,未來3年的這些投資將強化集團在半導體製造等關鍵產業的全球地位,同時幫助他們在機器人、6G等新興領域中尋找機會。
這次公佈的投資金額,比2018年時發表3年計畫的1,600億美元還要多上近30%。在全球因疫情陷入動盪,各個產業充滿機遇與洗牌、晶片荒在全球蔓延,從汽車到iPhone都苦於半導體產能不足,三星也決定大舉增加投資金額。
加速新製程研發、擴充產能,專家估多數資金將投資半導體事業
雖然三星並未透露怎麼運用這筆資金,或者各個產業能分配到的金額有多少,目前都還沒有細節,不過根據《韓國先驅報》報導,專家們認為大多數資金都會用於半導體領域,因為三星眼下的目標是發展記憶體與處理器晶片的製程技術。
在記憶體方面,部份投資可能將用於14奈米以下的製程技術,以及200層以上的快閃記憶體,以維持在這塊領域的霸主地位;而處理器晶片則是量產3奈米GAA晶片,這項技術已在今年6月完成試產。
今年5月,三星曾宣佈在2030年前投資171兆韓元於邏輯晶片事業,響應韓國政府公佈的「K半導體策略」,打造韓國的半導體國家隊,建立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基地。
上個月三星也傳出將投資170億美元,在德州建立新廠房,不過三星並未透露是否包含在這次公佈的2,060億美元投資內。
現在各個半導體巨頭都開始加大製程研發的投入,以及產能的擴充。身為三星最大的勁敵,台積電已宣佈未來3年內將斥資1,000億美元在全球設廠,聲稱過去一年來晶圓廠都以100%稼動率運行,卻無法滿足需求。美國過去年半年來也不斷關切晶片產能,希望台積電能夠協助彌補晶片缺口。
位居今年第一季第三大晶圓代工業者的聯華電子,也宣佈在南科投資1,500億元擴充晶片產能;格羅方德執行長高爾菲爾德(Tom Caulfield)也在近日的演講中強調,由於晶片產能多位於東亞地區,他們將藉這個機會在全球大肆發展,今年宣佈的投資包括40億美元提昇新加坡廠房產能、投資10億美元擴充紐約廠,以及計畫於德國再投資10億美元擴廠。
三星在聲明中表示,半導體產業是韓國的經濟支柱,「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積極的投資是一種生存策略。」聲稱他們沒有失敗的空間,一旦失去競爭力就難以再重新發起挑戰。
生物製藥成第二大事業支柱,三星將重點投資生技事業
除了半導體事業被認為是這次投資的核心外,生物製藥也被認為是第二受到重視的產業。三星在先前的投資計畫中,將生物製藥列為未來僅次於半導體的第二大關鍵事業。
肆虐全球一年有餘的新冠肺炎(COVID 19,俗稱武漢肺炎),為生物製藥開啟了新的局面,加速了全球製藥產業的發展,以及使藥廠與公部門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
另外,三星旗下製藥公司三星生物也在疫情下嚐到甜頭,獲得了莫德納等疫苗廠的部份訂單,今年5月才宣佈將擴充一條mRNA疫苗的產線。
三星目前已擁有三座委託開發及生產代工(CDMO)廠房,並且正在著手建立第四座CDMO。三星發言人透露,疫情爆發之後,生物製藥已演變成一種攸關國安,高附加價值的科技產業,「當各國口罩缺乏及管制疫苗出口,生物製藥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關鍵發展項目。」
就如同各國紛紛投入半導體製造,以免未來在科技領域受制於他國,三星相信各國也應該擁有自己的生物製藥廠房。
而在半導體與生物製藥外,這筆投資也會有部份被用於下一代的電信技術,協助6G技術的發展。而在AI與機器人方面,三星今年初的CES大展上也聲稱,機器人將是推動新常態的重要解決方案。
最後,三星推估這項投資計畫將創造1萬個額外就業機會。他們預計未來3年將招募4萬名員工,比過往還要多出1萬人,將有機會協助緩解韓國的失業問題。
資料來源:Reuter、Korea Herald、Nikkei Asia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