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什麼我就捐什麼」!台積電創新公益,張淑芬跑透全台只為捐太陽能發電站
「缺什麼我就捐什麼」!台積電創新公益,張淑芬跑透全台只為捐太陽能發電站
2021.09.10 | 能源環保

全國喜迎BNT疫苗抵台!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以「表姊」身份,代替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前往接機,因此再度受到矚目。其實張淑芬帶領的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業務繁多,除了關切疫苗,張淑芬也正忙著捐贈社福團體太陽能發電站,為弱勢、企業、環境創造三贏。

台積電基金會董事長 張淑芬
台積電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
圖/ 簡永昌攝影

7月30日,在台南漁光島旁的瑞復益智中心的太陽能發電站正式完工。天空飄著毛毛細雨,但張淑芬還是走上頂樓,親自檢視太陽能電站的狀況。

根據《財訊》報導,瑞復益智中心在台南已營運36年。該中心主任李雪瑛表示,瑞復一年營運所需資金接近7000萬,其中三分之一需要社會捐助。這幾年,氣溫愈來愈高,夏季電費節節高升,極端氣候為他們帶來更大的經濟壓力。

現在,在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成功大學、台南市政府的合作之下,瑞復益智中心的3棟大樓屋頂上,出現了3座太陽能發電站,發電容量可達99千瓦。李雪瑛開心的告訴我們,瑞復冬季每個月的電費約5萬元左右,但屋頂的太陽能電廠蓋好之後,如果滿載發電,每個月賣電可以帶進4萬3千元的收入,相當接近瑞復冬季每個月的電費,就等於一筆穩定的捐款,而且,這筆錢可以收20年!

李雪瑛笑著說,「以後的20年,只要有太陽,我們就有收入了!」

除了發電,台積電慈善基金會也幫瑞復節能,換上省電的LED燈,李雪瑛表示,「今年4月,我們就比去年省下400度電,」每個月又能再省下上千元的支出。

張淑芬接受《財訊》專訪時表示,台積電慈善基金會今年光是台南,就計畫尋找30個案場,複製瑞復的模式。當被問及設置太陽能發電場並不便宜,慈善基金會有多少預算,張淑芬回答很直接, 「董事會對這個計畫的支持,沒有上限!」

她感性的說,幾年前,她在花蓮探訪弱勢族群發現有些人家一個月一半的錢,是花在電費上, 「人家缺什麼,我捐什麼。」 過去幾年,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已經在屏東牡丹鄉、花蓮海厝,台中等地做過四、五個類似的案子,把「會生錢的太陽能電站」送給弱勢團體。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
圖/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

裝置太陽能板必須符合各地方政府建築規範要求,在瑞復的案例中,台積電在慈善基金會顧問林君豪和成功大學團隊的協助下,先從測量日照,確定選定地點的發電量開始,再找結構技師和工班翻修屋頂結構,確定安全符合台南市的規範,再申請興建電站的執照。並由基金會的協調,讓台電在附近的國有土地上設置一個接收站,將瑞復發出的綠電能送進台電的電網。

電站發電收入中,會提撥十分之一做日後營運、修繕之用。除此之外,成大的團隊依據台積電慈善基金會的需求,正在設計一個名為愛築積的雲端平台,可以遠端監控每一片太陽能板發多少電,哪一片壞了,讓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可精確掌握這些發電站省下多少度電,可以抵消多少台灣家庭的碳排放量。這個平台預計年底正式上線。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彭冠宇接受《財訊》專訪時表示,已請各縣市政府幫忙尋找需要幫助的社福團體裝設太陽能電站,除了台南,台積電也將和雲林縣政府合作。他透露,基金會同時在全台灣推動「點亮台灣」的計畫,幫弱勢團體和偏鄉學校換裝LED燈。

「我們也很希望其他企業能加入這樣的計畫。」彭冠宇表示,以瑞復例子來說,換裝LED燈約需15萬元,興建太陽能電站約需500萬元,如果每一個企業認養一個單位,能更有效的幫助台灣降低碳排放,提升能源效率,同時給弱勢團體穩定的現金流。

更重要的是,台灣的電業法已修正,像瑞復這樣的社福團隊可以直接透過民間的售電業者,把綠電賣給需要的企業。尤其台灣綠電供給不足的困境已逐漸浮現,張淑芬「捐太陽能電站」的創新公益模式,可能會是未來企業取得綠電的一條新路。

本文授權轉載自:財訊

【延伸閱讀】

1.台積電奪下全球前瞻企業第6名!這家企業超車蘋果奪冠,特斯拉、亞馬遜排名竄升
2.五倍券最快9/22可領、10/8可用、電商外送都OK!數位券優惠暴增,如何使用、領取資格一次看懂

最新9月號雜誌《2021年台灣網紅生態全解析》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