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致力推動離岸風電供應鏈在地化,涵蓋電力設施、水下基礎、風力機零組件以及海事工程,其中海事工程的部分,因為投資船隻設備金額龐大,鮮少有國內業者願意投入。今(13)日海事工程加入新生力軍,「海天離岸工程」宣布將投資台灣首艘大型鋪纜船(Cable Laying Vessel,簡稱CLV),預計2024年投入離岸風電鋪纜作業,目前正積極爭取國內外開發商合作。
不過鋪纜船投資金額上看20億元,過去曾有本土廠商臨陣縮手、取消投資的經驗,海天離岸工程為何仍看好市場選擇投入?
瞄準亞太風場作業需求,建立本土鋪纜船能量
海天離岸工程團隊由前台船總經理曾國正領軍並擔任董事長,並延攬海事工程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加入,背後股東還包含亞洲新能源,該公司在開曼群島成立。
台灣離岸風電推動採取三階段推動,預計2035年將建置20.7GW離岸風電開發容量,同時經濟部工業局擬定「產業關聯性審查」,發展離岸風電國產化。
鋪纜船被列為離岸風電第三階段之國產化加分項目,因此吸引海天離岸工程投資建造。海天離岸工程預計投資的大型鋪纜船將是適應台灣及亞太區域風場作業需求的先進船型,具備載重量大、轉盤(Turn Table)容量大、動態定位(Dynamic Positioning)能力、抗風浪及搭載先進水下遙控載具及水下作業自動機械。
除了能夠完成離岸風場內陣列電纜(Inter Array Cable)及輸出海纜(Export Cable)的鋪設外,亦可執行通信海纜鋪設及電力海纜與通信海纜的搶修。
海事工程佔風場建置總成本約30%,根據海天離岸工程觀察,目前風場前期作業及輔助性海事工程已漸具規模,但主力的海事工程能量,包括水下基礎運輸及安裝、海纜運輸及鋪設、風機運輸及安裝尚待建立。
讓海天離岸工程看到了市場缺口,海天離岸工程董事長曾國正表示,「海天離岸工程投資大型鋪纜船,目標在建立主力安裝工程的自主能量,這是海事工程的核心,我們會把船舶、人才、技術留在台灣,進而拓展亞太及國際市場。」
挑戰:鋪纜船投資金額高,曾有失利經驗
雖然在國內離岸風電第二階段潛力場址及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計畫中,都支持建立本土海事工程能量,但是挑戰程度相當高。
像是2019年本土海纜鋪設業者穩晉港灣與離岸風電開發商沃旭能源簽訂10億元正式合約,後來穩晉認為投資鋪纜船的20億金額過高,加上人員培訓不及,因此與沃旭解約,在當時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對此,海天離岸工程技術總監譚治邦認為,目前國內投資的離岸風電船隻多是人員運輸船(CTV)以及運維作業船(SOV),在大型工作船上,僅政府支持的台船投資大型浮吊船環海翡翠輪(Green Jade)。
而大型鋪纜船尚未有國內業者投入,即便鋪纜船投資金額高,但海天離岸工程將採取國內外廠商合資的方式,採購鋪纜船而非新造,降低前期的投資成本。
在政策方面,鋪纜船仍被列入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之國產化加分項目,譚治邦仍看好市場需求,未來將優先供應台灣使用,進而拓展亞太及國際市場。
【熱門焦點】
人人都能當「鷹眼」!YouTuber打造閉眼也能百發百中的超級弓箭,怎麼做到的?
日本禁供酒,「獺祭」卻再創營收新高!清酒廠旭酒造如何用AI釀酒?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