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推動,許多實體業者、傳統產業受到重創,當人人都在高喊「數位轉型是解藥」的時代,仍舊有許多傳產朋友,根本連數位轉型的門怎麼進都不知道.就聊聊疫情時期最夯的「團購到府」這件事吧,偶然看到太太買菜時,在line的團媽群記事本裡,打上舒肥雞肉+1、番茄+5,牛肉+3。每週團媽阿姨會寫在小紙條上,拍下紙條傳來跟太太確認買的數量是否正確,有時候送來時還會漏掉,頻頻道歉說登記錯了。
這件事讓我思考,這個阿姨有多少客戶?光是計算所有訂單總數就有頭昏眼花.但你若去問阿姨怎麼不接電商,阿姨肯定想過,但是「會害怕」,而且連該去找誰都不知道,就是真實的情況。這幾年實際接觸許多傳產業者,發現他們「缺資源」、「缺人才」、「怕上當」,你一跟他講到數位轉型,他就覺得你是詐騙,但是,或許是團媽阿姨在那一筆一筆算數量的畫面讓我有些難過,其實只要透過數位化就可以輕鬆很多,但是阿姨不知道怎麼開始。
我常在演講時分享,為什麼我常用數位賦能而不使用數位轉型,也是因為聽過一些產業前輩直接的反饋,我也沒有做不好,營收表現也很不錯,但很多人都來說我們要轉型,是要轉去哪裡呢?
這樣直白的反應讓我思考,是不是我們帶著自以為的數位來評斷別人做的不好需要轉變?我經常說很多事情在開始就已經決定終點,這也讓我從文字的說法改變起,每個產業都有他的專業,這些專業都很有價值,我所能做的僅是將我們有的能力賦加在不同專業之上,也因此想讓產業能對接未來的這把火,始終在我心裡。
2020年底,我去拜訪了許多產業的前輩,有來自高盛、台積電、大型私募基金、矽谷天使投資人、和數位轉型、法律、會計等跨產業專家,和他們說有這樣的計畫,非常感謝他們也深有這樣的感覺而一同發起成立了LeadAgileX產業賦能加速平台的計畫。
與傳產業者接觸後,我們發現了幾個情況:
一、他們對「數位轉型」這個彷彿怪獸的未知非常恐懼。
二、他們對「數位賦能顧問」這個陌生的名詞非常恐懼。
三、即便他們對現況已經疲乏仍無法鼓起勇氣試試數位轉型。
於是我們開始了這些行動:
同理:透過對談深入了解對方的困境並進行實地探勘。
分享:透過數位沙龍活動,創造友誼圈的氛圍、數位前輩的傳承。
翻譯:透過接地氣的產業語言,條列式的整理出對方在數位轉型後,需要做的,可以幫他介紹的,把懂數位、想做數位的人聚在一起!幫傳產企業培養出「數位長」與接班人、幫中小企業媒合數位生態圈的人脈,找到給力的數位夥伴。就是我們正在進行做的事。
昨天夥伴告訴我,木柵那個賣菜和土雞的老闆,下週要開始啟動我們的聯盟學習課程了,說真的我很感動,這就是幫傳產數位轉型的我們,傳產客戶要陪、要哄、要被以為是詐騙,需要用心和他們交朋友,但是當你看到他們願意跨出恐懼的那一步,真的開始讓數位轉型幫助他們的生意,這一刻,你會覺得很值得!
幫傳產數位轉型,需要幫客戶做翻譯、搏感情。
責任編輯:傅珮晴、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熱門焦點】
1.勇奪各國熱門排行冠軍!Netflix的大熱韓劇《魷魚遊戲》在紅什麼?揭劇中五大亮點
2.街口也可轉帳LINE Pay Money!電子支付互轉10月上路,3大QA看懂數位金融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