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茲要睡滿8小時、祖克柏從不喝咖啡!CEO們維持精神充沛的5個關鍵
比爾蓋茲要睡滿8小時、祖克柏從不喝咖啡!CEO們維持精神充沛的5個關鍵

編者按:執行長們中的許多人身上似乎充滿了活力和快樂。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我們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

現在是晚上8點了。公司裡的大多數員工都走了,你一個人在一間巨大的辦公室裡。

當你離開公司的時候,外面一片漆黑。停車場是空的。你雖然回到了家,但是不能停止工作。凌晨3點鐘,你滿頭大汗地突然醒來,然後回復了幾封工作郵件。

星期六的時候你再次回到辦公室。週日,你在家工作。

WFH
圖/ unsplash

執行長們多年來都是這樣生活的。而且,不知何故,他們中的許多人身上似乎充滿了活力和快樂。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我們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

他們的藥物使用真相

人們通常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CEO們的日子都很輕鬆,吸食藥物,每個週末都要和女伴一起過夜。

其實大多數領導人都會喝咖啡,然後回家與自己的配偶團聚。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不喝咖啡因。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只喝幾杯咖啡。眾所周知,老羅斯福總統(Teddy Roosevelt)每天需要喝掉一加侖。

像古柯鹼這樣的高能量藥物會長期損害認知能力和表現,會消耗身體上的整體能量。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納粹領導人給士兵服用興奮劑,以便在關鍵戰役中從士兵身上榨取更多。但這些士兵在之後的三天裡動彈不得,崩潰總是比高潮來得更猛烈。

一個明顯的能量來源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明顯的例外,唐納·川普(Donald Trump),這位75歲的總統以精力充沛而聞名,儘管他的飲食是總統歷史上最糟糕之一。他經常吃肯德基和麥當勞,他無時無刻都在聊天和發推特,他每天舉行五次競選集會,對著麥克風大喊大叫,把20多歲的助手們逼得倒在地上。

川普Trump.JPG
圖/ Reuters Connect

他的精力很可能與遺傳有關,有些人精力充沛,而科學家們才剛剛開始了解其中的原因。

能量的遺傳因素

格雷格·斯坦伯格(Greg Steinberg)博士分離出了一種能產生AMP激酶的基因。它是一種將食物轉化為能量的酶。如果你可以分泌大量的AMP激酶,你就會感覺身體更加靈活,能力上更能完成重要的任務。肥胖的人通常AMP激酶水平較低。他們常常會感到筋疲力盡,缺乏動力,斯坦伯格博士的目標是通過藥物治療。

不過,他的研究也表明,如果你積極參與鍛煉,身體會增加這種酶的釋放,幫助你一整天都更有效率。

大多數CEO每周至少鍛煉三次,每次45分鐘。他們知道為此付出時間是值得的。而且,他們知道百萬美元的薪水在墳墓裡沒什麼意義。

是魔法或是優先次序

壓力會消耗很高的能量。並不是說CEO們從不感到有壓力。他們只是對重要的事情才會感到壓力:他們是懂得分清輕重緩急的大師。

當你有太多的決策要處理,而你又在每個決策上耗費過多時,就會出現決策疲勞。 它會榨乾你的精力和人生的快樂。

首席執行長CEO們每年都要做出一些非常重要的決定。他們知道其他的一切都是重要的,但還不足以讓他們失去理智。在壓力下保持冷靜的能力是能量管理的一大優勢。

Elon Musk馬斯克.jpg
特斯拉執行長Elon Musk

睡眠時長的迷思

人類比其他靈長類動物睡得少,但我們睡得更深。這是因為我們睡在地上,沒有從樹上掉下來的風險,而且受到了很好的保護,不受其他捕食者的傷害。

但我們需要睡眠的五個階段。這不是一場快速眼動的競賽,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目的。

只有1-2%的人能在4-5小時的睡眠後就可以得到充分休息。每個超級成功的人都是午夜睡覺,凌晨4點醒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就在大力宣傳睡眠的重要性,並表示如果不睡覺,他的決策能力就會受損。

比爾·蓋茲(Bill Gates)、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和大多數CEO的睡眠時間更接近8小時,而不是4小時。所以,關掉手機,去睡覺。

Bill Gates
比爾·蓋茲(Bill Gates)
圖/ shutterstock

平均工作時間

CEO們平均每週工作62.5小時,但在這個數字中有很大的可變性。有些人的平均工作時長在50到40小時左右。但許多人的工作時間遠遠超過80小時,雅虎(Yahoo)前首席執行長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每週工作超過120小時。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事實是,這種情況是不可持續的。在那段時間裡,馬斯克在接受採訪時都快哭出來了,誠然,他的情緒也很緊張,瑪麗莎記得那些漫長的時光,就像被當作人質一樣。

大多數CEO只在重要時間段每週工作120小時。這種情況很少持續幾十年。所以不要認為他們是超人。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迎接極端的挑戰。

許多CEO在私底下都很痛苦

我現在正在為一位首席執行長CEO代寫一本書——由於合約相關規定,我無法說出他的名字。我們就叫他鮑伯吧,因為這個名字很有趣。鮑伯經營一家財富500強公司達5年之久,在此之前還創辦了一家著名的餐廳。

鮑伯並不具備你所期望的CEO應有的所有品質。他沒有完成大學學業,小時候是個搗蛋鬼(他的媽媽甚至認為他最後會進監獄)。

然而,他確實具備兩種CEO必備的素質:職業道德和智慧。他從不學習,但成績上總是得A,他13歲就開始工作,非常喜歡賺錢。這就是他的天性。

在滿分1600分的SAT考試中,鮑伯得了1540分。他說,他完全驚訝自己得了這麼高的分數。然後他又考了一遍,結果是1570。

在眾多因素中,是因為他的職業道德和智慧最終讓他登上了高級主管階層。我問他:「當大公司的長CEO是一種極端的職業,不是嗎?所以你喜歡這份職業嗎?」

「我喜歡擔任CEO以及隨之而來的一切。但我喜歡的不是工作,」他回答。

他補充說,「我一直都在工作。我每天醒著的時候都在工作,甚至不能給你一個大致的工作時間估計,但每週一定超過100個小時。」

鮑伯在離他辦公室一個街區的地方買了一棟房子,這樣他就可以節省路程時間,兩秒鐘就到那裡。他的個人愛好消失了,人際關係惡化了。

他說基本上是壓力讓他堅持下去,有那麼多的利益相關者和周圍的人們都在依賴他。他說,他在辦公室裡一直面帶笑容,但其他人卻不知道他感覺自己在慢慢死去。

鮑伯隨後解釋說,這就是為什麼他對公司只承諾做幾年的原因。因為他知道那將是地獄。

要記住的事情

20210908jeff-bezos-1536x1025
亞馬遜創辦人Jeff bezos
圖/ Daniel Oberhaus, 2019

不要以為每個CEO都精力充沛、活力滿滿。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面無表情的。

然而,如果你想有更高的能量水平,需要把基本的事情都做對。比如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學會控制你的壓力水平。否則,他們就是你生產力的蛀蟲。

交錯的調整你的工作任務。要給自己很多短暫的休息。除此之外,主要是遺傳因素在起作用。你可以充分利用你所從事的工作。

本文授權轉載自:36氪

【熱門焦點】

1.鴻海亮相三款電動車,入門款不到百萬元!郭台銘讚:最有意義生日禮物
2.在「安穩又待遇好的」台積電深耕十年!他因這五大理由毅然辭職

最新10月號雜誌《無程式碼時代來了!》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關鍵字: #工作術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網銀體驗到數位品牌革新,國泰世華銀行「CUBE」如何造就質感金融平台?
從網銀體驗到數位品牌革新,國泰世華銀行「CUBE」如何造就質感金融平台?

近年來,銀行業陸續掀起 App 改版潮,介面設計推陳出新。然而,若追溯這股數位美學革命的起點,國泰世華銀行無疑是先行者。

2022 年,國泰世華推出「CUBE」數位品牌,名稱結合「Cathay United Bank」與「Empower」,象徵透過數位力量賦能客戶,讓金融服務自然融入生活。秉持「為可能,竭盡所能」的品牌理念,CUBE 不只是網銀 App,更是國泰世華打造一站式數位金融平台的核心起點。

當多數金融機構仍停留在功能導向思維,強調「快速、簡潔、好用」時,國泰世華已率先從品牌高度切入,以使用者為核心,導入兼具實用性與美學價值的設計哲學。國泰世華做對了什麼?為何能從產品進化為平台?

從功能到美學的品牌蛻變

在數位轉型方興未艾之際,多數金融 App 強調的是效率,但國泰世華選擇再往前一步。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說:「我們的做法是不只要方便,還要具備質感與美感,在簡單的使用前提下,做到『不簡單的簡單』。」

打開 CUBE App,便能看見這種「質感金融」的落實。介面以金融業少見的灰階主色與留白設計,營造極簡氛圍;插畫則以簡潔筆觸呼應,增添現代科技感。從帳務收支、外幣買賣、信用卡到投資、貸款、保險,每個功能都保有一貫的視覺語彙,擺脫傳統金融厚重繁複的框架,傳遞「輕盈」與「透明」的設計觀。

然而,要打造一致的設計體驗,絕非僅靠技術可達成,更仰賴組織文化的支持。當多數金融機構習慣將設計與研發外包,國泰世華則選擇培養內部團隊。陳冠學直言:「外包常受限於專案週期,容易流於短期思維;唯有內部團隊,才能在細節中持續耕耘。」

「品牌就是細節的累積。」他強調,CUBE不只是一款網銀 App,目標更是一個承載金融科技力與美學價值的數位品牌。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強調,CUBE以質感設計與細節堅持,將科技轉化為有溫度的金融體驗。
圖/ 數位時代

跨場景串聯的全方位體驗

「在數位服務設計上,最大的阻力往往來自業績壓力,因此才會充斥與需求無關的廣告。我們選擇回到初衷——從體驗出發,減少干擾。」陳冠學坦言。但他也強調,這並非否定廣告價值,而是調整優先順序:先確保流程簡單、介面友善,建立使用黏著度與忠誠度後,廣告才能在對的時間、對的渠道、推送對的內容,從干擾轉為加值。

而這種「以體驗優先」的理念,除了體現在CUBE App,也被落實到 ATM:全台 5,400 台國泰世華 ATM 介面大膽採用零廣告設計,提款流程更精簡至兩步驟,時間縮短近五成,展現「少即是多」的體驗哲學。

對於細節的堅持,也從數位介面延伸到實體卡片。如:國泰世華推出全台首張視障友善的「CUBE簽帳金融卡Touch Card (簡稱:CUBE Touch Card)」,透過圓弧切角與特殊壓模設計,讓視障者能以觸覺辨識卡片方向,更榮獲 2025 年德國 iF 設計獎,展現品牌在普惠金融上的細緻關懷。

而當體驗被放大到「整合生活」層次,國泰世華更進一步推動小樹點生態圈。信用卡回饋不再侷限於帳單折抵,使用者還能將點數轉換為米其林餐廳訂位、熱門演唱會門票等限量體驗。從數位介面到線下接觸點,再到生活金融場景,國泰世華正將 CUBE 打造為「金融+生活+娛樂」的全方位平台。

新世代價值驅動的金融競爭力

當 CUBE 體驗日益成熟,國泰世華開始追問: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什麼樣的品牌才能真正獲得新世代的認同?

陳冠學提出兩大方向:一是持續應用前瞻科技,如虛擬資產等創新場景,讓金融服務始終走在市場之前;二是堅持品牌驅動,透過長期累積塑造認同感。「台灣金融市場相較國外,品牌驅動的氛圍不算強,但我們希望品牌本身成為力量!」他強調。

品牌照片(補).jpg
陳冠學指出,CUBE不只是產品,而是從品牌出發的平台戰略,為國泰世華塑造長期競爭力。
圖/ 國泰世華

這樣的思維,正好呼應新世代的價值轉向。對 Gen Z 而言,金融回饋只是基本,真正影響忠誠度的,是企業文化與社會責任。「做一件事是利己還是利他,新世代看得很清楚。」陳冠學說。這也是為什麼 CUBE 堅持回歸使用者為中心,透過細節傳遞的「利他」的品牌態度。

這是否也意味著,金融競爭的勝負關鍵不在於誰堆疊更多功能,而在於誰能將科技轉化為有溫度的體驗、把品牌理念融入每個接觸點?如 CUBE 正在驗證的新模式,以科技創新帶來效率與便利,以品牌文化建立信任與共鳴。當金融服務邁向平台化與生態化,國泰世華已率先勾勒未來格局——讓品牌成為金融服務的真正入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