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全球12%臨床案來自台灣!生技界「怪物新人」細胞治療,兩大趨勢接軌國際

「細胞療法」是生技界的囑目新星。在台灣,其相關廠商只有2.6%佔比,但相關的臨床試驗卻佔全球12%,顯示細胞治療正處於加速進展階段。

在樂壇、體育圈都有所謂的「怪物新人」,意思是指剛出道沒多久,卻能夠集市場、媒體、觀眾目光於一身的獨特存在。台灣生技產業裡,「細胞治療」便是這顆備受矚目的超強新星。

根據台灣細胞醫療協會理事長陳耀昌定義,「細胞治療是一種新興療法,透過施打特定細胞,如免疫細胞、幹細胞,主要用來對抗癌症和修補器官、組織。」

最好懂的案例是,八仙塵爆事件的嚴重燒燙傷病患,由於傷口處的皮膚上皮細胞被破壞,要等待它自行生長需要很長時間,如果萃取正常的上皮細胞,在無菌室裡培養、做成層片貼到傷口,就有機會產生卓越療效。

細胞_cell_shutterstock_272473859
「細胞療法」是生技界的矚目新星。

熱錢湧入、臨床案衝高,看出細胞療法熱潮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簡稱生技中心)統計,截至今年7月,細胞治療相關廠商僅占台灣生技公司總數2.6%,但進行中的細胞治療相關臨床試驗案卻可占全球案件數12%,且數字逐年增加中。「業者數量不多,臨床案件卻衝高,代表大家對細胞治療領域商機及成長性很有信心。」生技中心執行長吳忠勳觀察。

其次,近年來台灣重大生技新創投資案中,細胞治療業者經常榜上有名,如肺癌幹細胞技術平台「協和新藥」在2016年獲投資5,000萬美元、自體免疫細胞臨床開發公司「沛爾生技」在2019年底拿到767萬美元資金,投資人包含科技大廠宏碁和緯創。

免疫療法新創公司「安立璽榮生醫」更分別在2019年(1,050萬美元)、2021年8月(2,700萬美元)拿到資金,加速開發神經退化性疾病、慢性B型肝炎及自體免疫疾病療法。

E3C8F7C2-F5C9-4E7B-ACB0-602EC3955E5E.jpg
宏碁為知名的科技大廠,目前已將版圖拓展到醫療領域。自體免疫細胞臨床開發公司「沛爾生技」在2019年底拿到767萬美元資金,宏碁便是投資人之一。為宏碁智醫總經理許銀雄。
圖/ 王郁倫攝影

分析台灣細胞治療百花齊放原因,主要與法規有關。2018年9月衛福部發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辦法),開放6項自體細胞治療項目,將細胞治療從灰色地帶拉到陽光下。

過去,台灣細胞治療無法光明正大收費,且品質、費用不一。《特管辦法》施行後,醫院可正式替患者服務,治療價格也經過政府審核,再依照成效分階段收費。 這不但對醫院與患者是一大利多,對有意開發細胞治療療法的業者也是一劑強心針,包含長聖、基亞、訊聯、宣捷等,都積極申請治療計畫。

紙本_台灣細胞治療發展現況_2021
圖/ 數位時代

事實上,國際主流趨勢也看好細胞治療發展,台灣法規鬆綁看似是朝對的方向開啟了一扇大門。

再生醫學聯盟 (Alliance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ARM)統計,2020年底全球共有1,085家業者投入再生醫療產品開發,主要集中於北美(543家)、亞太(295家)及歐洲地區(209家),其中又以亞太地區家數成長最多,較2019年成長64%。

2020年,全球基因與細胞治療公司的募資金額高達200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截至2021上半年,募資金額更已達到141億美元,約去年資金的71%,顯示細胞治療正處於「加速進展階段」。

生技界「怪物新人」痛點:培養時間太長

在這個新舞台上,吸引最多鎂光燈的明星選手是「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

CAR-T在癌症治療上極受矚目,特殊之處是將能夠辨識癌細胞的單株抗體,透過基因工程放到T細胞上,藉此找到、並攻擊癌細胞。「就像士兵拿著手榴彈攻擊一樣,等到靠近癌細胞才爆炸,因此更準確、威力更大。」永昕生醫總經理陳佩君形容。

從「細胞治療」字面上看,會以為該領域商機以「療法開發」為主,其實「製造市場」也有一塊大餅。

目前台灣主要開放「自體」細胞治療,是先從自己身上取出細胞,經過培養,再放回體內。完成這個製程的細胞製備場所 (Cell Processing Unit,CPU)主要是與醫療院所配合,經過增殖培養、冷凍等步驟,並且在確保細胞的活性狀況下,配送至醫院。

生技產業鏈
圖/ 數位時代

整體而言,自體細胞治療目前仍有兩大痛點。其一是細胞培養至少需2~3周,礙於癌症患者身體狀況難掌握,不免遇到細胞培養到一半,患者卻已離世的憾事。其次,由於每個病患都是自己的細胞自己用,相當於每次生產細胞都是「客製化」,因此台灣細胞治療費用仍偏高,每次療程動輒要上百萬元。

從法規面來看,政府對此確實有鬆綁的跡象與規畫。今年初,衛福部再次修正《特管辦法》,開放醫療院所將異體細胞(他人的細胞)治療用於患者上,前提是「需先完成人體試驗結果與發表報告」。

業者顯然也做好準備。永昕投資30億元的建廠計畫,便包含異體細胞治療的國內外商機。中天生技投資美商永生細胞、台灣日立與三顧集團共同合資成立樂迦再生,也都被認為想瞄準異體細胞的製造商機。

吳忠勳認為,「生技業者動起來是好事,過去法規開放很少是台灣強項,可這次能追在日本後面,是少有的契機。」

最新11月號雜誌《台灣生技新版圖》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吳佩臻、張庭銉

關鍵字: #生醫科技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